奇瑞港股上市,募资投向新能源,出口和业绩双增长

谁能想到呢,那个被不少人用来当“人生第一次车”的奇瑞,终于在港交所敲钟了,直接打出“9973.HK”这么一串代码,你说酷不酷,这下子算是把名字写进了资本市场的轰鸣声里吧。

上市那天,热闹得很。奇瑞汽车直接顶着30.75港元/股的高价挂盘,说实话,大多数人可能还在回味昨天夜里港股到底会不会给点面子,结果出乎意料地开门红,股价立刻飙到34.2港元,涨幅超十一点,市值差点摸到两千亿港币,这阵仗,放在车圈都得算是开挂了。

这次IPO不只是简单地圈钱,奇瑞直接搞了快九十二亿港元的募集金额,投向新能源和全球化扩张,说白了就是一边要玩新花样,一边要走出去交朋友。看起来,好像那个埋头苦干的老奇瑞,突然开始想当“国际范”了,比起同台亮相的比亚迪、吉利,这下“三巨头”气场一下子就给拉满了。也是啊,连资本市场都用脚投票了,谁还敢说中国品牌只会模仿和跟随。

不过,这场喧哗的港股敲钟只是戏序的第一幕,真正的好戏,才刚刚开始。今天咱不讲什么官方喜报,换个视角,把奇瑞这次IPO背后的那些“全局大棋”捋捋,看看到底值不值那个“全球化、技术驱动、业绩高增长”三重buff。

有多少人还记得,奇瑞最早其实是那种“造车不问世”的老国企,起步比现在的造车新势力早得多,但苦于市场认知和资源,曾经也有一段“车便宜但不高级”的尴尬历史。不过,这两年,奇瑞突然开挂,不但在国内打出新车型,新能源更是火箭升空一样蹿上去了。

有趣的是,奇瑞的生猛增长绝不止国内一亩三分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那些数据,2024年奇瑞不仅燃油车、纯电车销量双双开花,国内、海外市场全线暴涨——你品品,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里只有奇瑞能做四大赛道同时稳步增长,且涨幅全部在25%以上。

燃油还能打,新能源不掉队,二者还能并行升级,妥妥的“抗风险典范”。这事听着有点不科学,但细想国内外周期这么乱,哪家企业不想有点“防洪能力”?奇瑞居然做到了。

奇瑞港股上市,募资投向新能源,出口和业绩双增长-有驾

尤其是那出口成绩,绝对值得聊一聊。自2003年开始,奇瑞一骑绝尘,连续二十二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到了2024年,出口销量直冲114.46万辆,还拿下全国近五分之一汽车出口份额。要不是有这些硬数据,谁敢信奇瑞这个“老实人设”也能打通全球那么多国家的市场。

奇瑞的全球化操作不只靠卖车。人家在德国、西班牙、巴西、墨西哥这些国家都设有自己的本地研发机构,把设计桌直接搬到用户家门口。除此之外,海外经销商数量已经破千家,网络铺得厚实。说走出去,其实是自家的根扎得很深。

具体按2024年销量算,奇瑞在欧洲、南美、中东这些地盘都是中国品牌一哥。北美和亚洲(中国除外)也把第二的位置稳稳捏在手里。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37.4%,这结构和国内汽车“自家找媳妇”那路子可完全不一样。不得不说,奇瑞不再是单纯出口,而是把整个产业链都搬去当地了。

这一系列操作直接推升了奇瑞的业绩。2024年全球卖出229.5万辆,同比增长49.4%,在老牌乘用车巨头里都能数一数二。在中国市场,普通乘用车销量涨了56%,新能源这块更是堪比叫兽开挂,277.3%的增长,燃油、纯电双箭齐发。

奇瑞港股上市,募资投向新能源,出口和业绩双增长-有驾

奇瑞和比亚迪、吉利组成“三巨头”港股新格局,其实不仅是资本圈的游戏,也是中国造车实力真正触及全球高地的标志。有业内分析说,这三家代表了中国造车的“顶配版套装”:技术升级、多品牌布局、全球化运营,一步步把话语权夺回来。

奇瑞港股上市,募资投向新能源,出口和业绩双增长-有驾

再看看这次IPO的钱用得多讲究,总募资快92亿港元,约60%砸向研发新车型和前沿技术,20%去布局海外,剩下的就用来升级安徽芜湖老家的生产设施和补充运营。说悄悄话,哪家中国车企敢在新技术和海外扩张同步下这么大筹码?很显然奇瑞就是要靠技术和市场“双保险”。

话说回来,奇瑞嘴上说创新驱动,手底下可一点不含糊。看看业绩板块,2022到2024年,公司营收从926.18亿涨到2698.97亿,复合增长率70.7%,净利润方面也是猛如虎,两年翻了逾一倍。对比一下,其实这速度在任何一个行业都算高手了。

最让人瞩目的是新能源汽车业务,2024年销量同比涨了266%以上,全球头部品牌直接被甩在身后。你要说新能源不挣钱,那也得看看奇瑞这一块营收能占到21.9%,2025年第一季度干脆突破了27.3%。

怎么做到的?看奇瑞的多品牌策略有点门道。年轻人喜欢的iCAR,刚上市场一年就卖六万辆,星途高端线星纪元ET也拿到“高质量增程”认证,和科技巨头拼的智界R7一月份就成了中国纯电中大型SUV销量王。这些数据不是“吹牛”——是实打实的行业里程碑。

所以,有人说奇瑞能给新能源带来第二曲线,绝不夸张。从燃油到电动串联转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又得保持底盘稳定,又要冲击新赛道,背后是技术决策和品牌运营同频共振。

奇瑞这场港股IPO,正好赶上转型最关键的节点——一方面业绩暴涨,另一方面新能源布局加速。市场分析普遍看好,理由不复杂:其一,高成长财务数据,谁都喜欢;其二,新能源业务爆发,“四赛道”同时狂奔几乎没有对手;其三,出口冠军不只是虚号,是真真切切的全球认可。再者,战略规划一点不含糊,奇瑞懂得如何借资本助推产业升级,这种企业,在今天的汽车变革浪潮里想不关注都难。

不过话说回来,“全球化”这些词儿听着很美好,落地也有不少隐忧。当地市场合规、用户习惯差异、经销商博弈,处处都是细节挑战。有“自家车”故事的朋友可能知道,奇瑞曾经也遇到国外网络建设和口碑裂变的困难,怎么克服,怎么坚持,背后比跑销量还复杂。

新能源赛道更偏技术护城河,比谁能在电池、智能驾驶、续航稳定等环节拉开差距。奇瑞近期不止在产品上发力,关键是研发能力在全球布局也在聚焦。只要当地用户认账,技术护城河就积得厚。短期内看,奇瑞已然站在中国车企“走出去”的第一排。

讲到这里,有人或许要问:奇瑞到底是不是“下一个比亚迪”?其实各有千秋,比亚迪电池和整车布局有领先经验,奇瑞多品牌矩阵和全球化速度互补。两者能否形成产业协作,驱动中国品牌一起破圈?咱们也只能拭目以待。

最后还是得兜底一句话,中国品牌崛起绝不是一蹴而就。从当年“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如今全球市场拼技术、拼创新,奇瑞的这步港股上市,宣告了国产车正式被全球资本看见。那种曾经低调寡言的老奇瑞,变成了敢喊“全球信赖”的智能出行领跑者——身段变了,底气也更稳了。

奇瑞港股上市,募资投向新能源,出口和业绩双增长-有驾

但车市转型路还很长。政策波动、海外市场变化、技术迭代,不确定性如影随形。奇瑞这趟资本航班能飞多远,能否沿着新能源和全球化两条大桥直达彼岸?这值得每个行业观察者时刻追问。

写到这里,你会不会也有点想聊聊,中国品牌的集体爆发,是不是正好遇上了全行业转型的黄金节点?奇瑞的这一步,有没有让你对国产造车有重新的认知?欢迎在评论区放话,老车迷、新粉都来点真心话吧。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