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即将亮相的五款SUV,动力续航与细节各有门道
一到八九月份,4S店的销售顾问都忙得脚不沾地。前几天去朋友那修空调滤芯,他顺嘴提了句:“月底那几台新SUV一到,你看吧,又得排队试驾。”我这才翻了下日历,发现今年9月还真是热闹,有几款车已经在群里被聊烂了。
先说那个刚在官网挂出来的Model Y L,新车比老款长了一截,快5米的车身,看着就宽大。六座布局,中间那排是独立座椅,还能电动调、加热,比以前头顶多出了三厘米空间。我上次坐老款时脑袋顶棚擦来擦去,这回应该好些。不过第三排还是短途应急用更合适,大人坐久了腰酸背痛跑不了。内饰嘛……塑料感依旧明显,我一个做改装饰板的朋友已经琢磨怎么给它贴木纹膜提升质感。动力倒是爽快,两台电机340千瓦,一脚下去4秒多破百,但北方冬天续航打折这个事儿,不少老车主都叹过气——有个哈尔滨群友去年冬天开着它跑高速,从显示700公里硬生生掉到400出头,他说心态直接崩盘。
再换个口味,说方程豹钛7。这名字听起来就挺硬派,它确实也摆出越野范儿:外挂备胎、侧开尾门,还有接近离去角二十多度。不过底子还是承载式结构,所以别真拿它当牧场工具用。有意思的是,高配能选装无人机系统,在户外探险的时候跟拍你走山路——我们本地自驾俱乐部有人眼馋这个功能,说以后爬黄土高坡可以直接发视频显摆后桥弹跳幅度。他家内饰花活不少:26英寸AR-HUD、双零重力座椅、50W无线充电甚至还有小冰箱。但维修师傅提醒过我,这种集成设备多,用几年要注意风扇和压缩机保养,不然夏天制冷效果会慢慢衰减。插混系统综合下来1300公里续航,加油口和充电口分两边设计,有人第一次加油还找错方向呢。
问界M7算是尺寸够大的中大型SUV,我见过一次展车,那第二排航空座椅是真舒服,腿托升起来像躺沙发一样。据销售讲,他们现在推华为ADS 4.0智驾版本特别卖力,因为城区自动变道演示很容易打动客户。不过我表弟试驾时吐槽一句:“第三排虽然空间够,但进出通道窄,我这体型钻进去费劲。”增程版亏电油耗6.8L,对经常跑省道的人来说挺省钱;纯电版800V快充也方便,就是得挑支持高压桩的位置,不然优势发挥不出来。有位老司机分享,他从西安回成都全程纯电模式,中途只停了一次喝咖啡功夫就补上200公里,很轻松,但他说遇上下雨雾大时雷达识别偶尔迟钝,要留点余量操作方向盘以防万一。
捷达VS8属于价格亲民路线,上个月预售的时候隔壁小区的大爷直接订了一辆,说就是图便宜耐造。他原来开的桑塔纳,现在换成1.4T+6AT觉得平顺很多,不过超个长挂卡车他会提前踩深一点油门,“肉”是一贯风格啦。这台轴距2731mm,其实勉强算中型级别吧,后备厢480升平时买菜拉点货足够,大件行李放倒后排也能塞进去。我摸过展厅样车,全景天幕采光不错,可惜内饰塑料板摸着凉飕飕——但人家首任三年六次免费保养,也算诚意。不少出租司机看中了这一点,说保养成本低才敢天天拉活儿,否则一年下来利润薄得可怜。
最后一个奇瑞风云X3L,是最近讨论度很高的小方盒子造型。我第一次见是在厂区停车场,一个工程师正往里面搬测量仪器,那225毫米离地间隙看着确实比一般城市SUV高些。他们家的HUAWEI HiCar投屏功能蛮方便,上周跟同事借来开一天,从公司导航回家一路播歌毫无延迟感,不过屏幕黑边偏宽,这视觉观感多少影响高级感。在动力部分,如果选双电机版315千瓦功率推背很猛,但尾门开启角度小的问题是真的存在——尤其地下室取物,高个子容易碰脑袋。有位送货司机干脆自己改装液压杆,让尾门抬得更高一些,不过这样可能影响原厂质保,就要权衡一下了。另外增程器吃92号汽油,对县城这种只有两三个加油站的小地方来说挺友好,再不用特意找95号挨宰价钱差异大的一桶桶加了。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修理厂墙上的那块牌子:“适合你的才最好”,这些新面孔等真正落地交付之后,还不知道谁会成为街头常客谁又悄悄淡出市场,就像前年火爆一阵却后来连广告牌都撤掉的一批车型一样。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