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争夺“新能源”领域时,随州展现出最别具一格的汽车制造路径

在今年的国庆假期里,有个事儿挺吸引眼球的:有人花了50万元买了一辆可以当移动宴会厅的车,能一口气坐200个人吃饭。这辆来自湖北随州的定制汽车,就处在湖北最特别的造车赛道上。

到九月底,工信部刚公布了2025年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全国一共有100个产业集群进入榜单。

湖北省内有4个产业集群入选,其中就有随州市曾都区的移动应急装备产业集群。这也是随州第一个被评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项目。

虽然这个产业集群的名字听起来和汽车制造没啥关系,但所谓的移动应急设备,简单说就是消防车、抽水车这些专用汽车。

眼看全国不少城市都在冲刺新能源领域,抢占汽车制造的格局,随州早就靠制造专用汽车闯出一片天地了。这个行业的产值已超600亿元,全国每10辆应急专用车,就有1辆是随州造的。

▼随州市程力专用汽车基地 图视觉中国

在争夺“新能源”领域时,随州展现出最别具一格的汽车制造路径-有驾

作为被称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城市,随州在这条最具特色的造车道路上,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呢?

为什么随州会选择发展专用汽车呢?

随州位于湖北的北端,可说是炎帝神农的故乡。多亏了上世纪60、70年代,几家国营专用汽车厂都在这落户,为当地专用汽车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2007年,随州的专用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发展到172家,生产与销售规模不断扩大。那一年,随州制造的油罐车、环卫车、汽车车身以及钢制车轮的产销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同期,随州也被中国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称号。

不过,我得说,随州当时的专用汽车行业还存在着设备陈旧、研发能力不够强等不少麻烦。

当时,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梁天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2012年前,随州的专用汽车企业没有一条专业的生产线,“很多工序还是靠手工操作”。

在大多数普通司机看来,专用汽车就是“傻大个”,觉得它们没有什么特别高的技术含量。

不过,这还不是随州经济发展中最紧要的事儿。

地说,随州在2000年刚从县变成市,是湖北省里“最嫩”的地级市。那会儿,城市经济要想走快,第二产业绝对算是最关键的发动机。

要知道,尽管随州的工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在全省范围内还算可以,但倒也不能算特别强大。根据随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湖北的工业在全省GDP中的份额是49.1%,而随州的这个比例,比起全省平均水平低了差不多4个百分点。

一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上,特别强调要打造“车都”这块招牌。比如说湖北省内,十堰市就以东风汽车作为支撑,成为了这方面的代表。

想让本地工业更有底气,又不想跟别人搞得一模一样,2012年6月,随州的专用汽车产业就被提升到了省级战略的高度。这一年,随州还推出了《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把专用汽车当成未来的第一支柱产业。

接下来的五年里,借着胜利的政策支持,随州的专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随州出产的各种专用汽车 图片视觉中国

在争夺“新能源”领域时,随州展现出最别具一格的汽车制造路径-有驾

到了2017年,随州的专用汽车产量首次突破了10万辆大关,同时有7条生产线实现了智能化升级。程力汽车作为本地专用汽车行业的领头羊,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排名第390位。

随着时间推移,随州制造的专用汽车不再是过去那种马路上的“大块头”。到2017年,随州专汽新取得的专利技术累计达到387项,其中有3项还获得了省级科技进步奖。

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壮大,让工业对随州经济带来的推动力一点点上升。到2017年,随州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了46.8%,比全省的平均水平高出了2.3个百分点。

就在这个关头,随州专用汽车也迎来了他们第二次飞跃的黄金时期。

突发事件应对行业带来了不少新商机,让人眼前一亮。

从2015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就稳稳坐到了全球第一的位置,一直这么保持着。之后,这玩意儿也成了不少城市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不过,对于随州的汽车制造行业来说,却有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路径在等着走。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全国各类突发事件也越来越频繁。就拿火灾来说,按照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报告的火灾总数达到了90.8万起,比2014年多出了超过51万起。

因此,灭火救援、抗洪抢险、医疗抢救等应急需求带动了国内应急产业的快速壮大。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们国家的应急产业市场规模就已经突破了1万亿,比2012年翻了一倍还多。

到2023年,全国的应急产业市场总规模已经突破了2万亿元大卡。那年,安全应急产业也被列入了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应急产业离不开消防车、排涝车这些应急车辆,说白了,这也让随州成为全国最早“试水”的城市之一,率先在应急产业这片海域里尝了个头。

2015年,随州就成了全国最早的应急(专用车)示范基地之一。到2022年,曾都区又获得了全国首批“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

近年来,全国各地应急救灾的现场,随州的专用汽车经常能看到身影。

到了2024年2月,湖北省内大面积出现了冰冻雨雪天气,路面都结了厚厚的冰。程力汽车集团研制的扇雪车,这款车配备了航空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8.8吨,差不多相当于12级台风的动力,能一下子把路上的冰雪吹到30米以外。

同年7月,湖南华容县洞庭湖发生了决堤事故,紧接着,随州市派出了6辆本地制造的排涝车。据说,这种排涝车每小时能抽出3000到4000立方米的水,网友们都戏称它为“龙吸水”。

▼随州出动的救援专用车 图随州市政府官网

在争夺“新能源”领域时,随州展现出最别具一格的汽车制造路径-有驾

我国“神舟”系列的好几款飞船一发射,地面待命执行医监医保任务的车子,也都是出自随州生产的。

截止到2023年,随州整个城市的安全应急产业年产值达到了502亿元,其中移动应急装备(专用汽车)占了324亿元,年产专用汽车数量为15.6万辆。

随着产业不断壮大,随州在移动应急装备产业集群上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

到2025年5月,随州市的移动应急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了湖北省2025年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五个月后,又升格为随州第一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3】制造汽车,随州不再孤军奋战

随州一直在努力,把专用汽车产业打造成为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

在设定这个目标的时候,随州除了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安全应急变成新的战略重点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造汽车这件事,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多方合作了。

2007年,随州刚获得“全国专用汽车之都”的荣誉时,湖北正积极推动武汉“8+1”城市群的发展。

这片城市圈以武汉为核心,半径大约100公里,形成了一个城市群。不过,随州并没有被列入武汉“8+1”城市圈的范围内。

随州这次发展的大好时机就没赶上,直到2009年,广水市才算是被列入武汉城市圈的观察员行列。

在争夺“新能源”领域时,随州展现出最别具一格的汽车制造路径-有驾

可以说,在湖北的区域一体化推进中,随州一直有点跟不上节奏。结果一提起湖北,很多人对于随州的印象就比较模糊,甚至不少外地人都不知道随州是湖北的地级市。

从2020年12月起,随州的城市定位有了新的调整。湖北省启动了“一个主导、两翼带动、全域协作”的区域发展格局,把“襄十随神”城市群作为北部的重要阵地,成为整体布局的关键部分。

去年,襄阳、十堰、随州联手武汉,共同制定了《武襄十随汽车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着力推动建设国家级汽车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

眼下,“武襄十随”已经变成了湖北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一个重头戏。

2024年4月,武汉经开区供应链专班跑到随州,搞起了汽车产业供应链平台的推广工作,促成了供需之间的对接。

今年4月,随州市政府跟武汉理工大学一块签了约,大家一块共建概念验证中心,打算借助武汉理工的技术优势,推动随州的专用汽车和应急产业的发展。

可以说,湖北的区域协同发展,正是随州专用汽车产业未来冲刺千亿的底气所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