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追觅官宣造车。这事儿本身不新鲜,毕竟现在这个年头,你要是不宣布造个车,都不好意思在科技圈里混。但追觅这哥们,不,这位“修仙者”,上来就给我整了个大的。不是微创新,不是PPT,是直接掀桌子,对着布加迪和劳斯莱斯喊话:不装了,摊牌了,我要打十个。
这个操作,怎么说呢?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三体人看了都得连夜开会,研究一下地球科技是不是点歪了什么奇怪的技能树。这已经不是鲶鱼,这是往鱼塘里扔了个哥斯拉。
追觅汽车的故事,开局就充满了“道诡异仙”的气质。首款车,对标布加迪,零百加速小于1.8秒。第二款,对标库里南,后轮转向24度。听听,这每一个词都像是从玄幻小说里抠出来的设定。什么“自进化大脑”、“会思考的电驱系统”,我寻思着这车开在路上,是不是还得琢磨一下今天晚饭吃啥?这已经不是智能座舱了,这是车载“缸中之脑”,下一步是不是就要觉醒自我意识,拉着车主一起去赛博坦了?
网上的评论更是典中典。有人已经开始畅想“20万的追里南”了,从保时米到追里南,年轻人的第一台豪车梦,全靠这些跨界大佬给续上了。这种乐观,很美,美得像P出来的肌肉。但更多的声音是质疑,是嘲讽,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说白了,大家都是老江湖了,恒大画的饼还没凉透呢,你这上来就直接端一桌满汉全席,谁敢下筷子啊?
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这种新闻的第一反应是血压升高。因为这套路太熟悉了。这不是商业,这是一场盛大的、充满表演性的人类行为艺术。追觅不是在造车,他是在进行一场社会学实验,实验的课题是:在2024年的中国,把牛皮吹到什么程度,才会真的破掉。
他们说要在特斯拉德国工厂旁边,建一个1.2倍大的厂。这个比喻就很精髓。这不是建厂,这是在建一个巨大的“生态缸”,就等着投资人和经销商往里跳。他们说拿了150亿欧元的订单,这个数字本身就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我甚至怀疑他们的财务是不是把人民币和津巴布韦币的汇率搞混了。给我看麻了。
这背后,是当下车圈最核心的竞争法则:掀桌子。
以前大家还讲究个你来我往,你降八千,我送保养,跟武林高手过招一样,点到为止。现在呢?现在是黑暗森林,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小米进来,不是为了切蛋糕,它是直接把装蛋糕的冷柜都搬走了。现在乐道发布,是连桌子上的蜡KTV都没放过。而追觅这种选手,它的逻辑更极端:最好的竞争,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然后自己在废墟上卖压缩饼干。
所以你不能用常规的商业逻辑去理解它。你觉得它没钱?它告诉你梦想无价。你觉得它没技术?它跟你聊“自进化大脑”。你觉得它没品牌?它直接对标天花板,用碰瓷完成原始积累。这是一种降维打击,用玄学打败科学。
这套打法的核心,是对“品牌玄学”的深刻理解。为什么有人会买特斯拉?真的是因为它的自动驾驶天下无敌吗?拉倒吧。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马斯克,在“老头乐”。只要路边的大爷躺得够快,你那几万块的FSD瞬间就变成了法律文书上的呈堂证供。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这种爱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是一种信仰,一种身份认同,一种“我跟你们这群凡人不一样”的自我宣告。
追觅想做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给自己也P一个金身。布加迪、劳斯莱斯,就是它的“压缩毛巾”,看着小,一泡水(资本和流量),立刻就能膨胀成一个豪华品牌的样子。至于里面是棉花还是黑心棉,那得等真车出来再说。
但是,造车终究是个重工业。梦想不能发电,PPT不能焊钢板。头号难题就是钱。李斌老师说400亿是门票,雷军老师真金白银砸了300多亿才听到响。追觅2024年全年营收150亿,注意,是人民币。这点家底,还要同时搞手机、无人机、大家电,甚至天文。我严重怀疑俞浩老师是不是马斯克附体了,不然解释不了这种横跨海陆空、冲出太阳系的野心。
说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个算命的,对着一堆PPT和公关稿胡说八道。但讲真,这不就是车圈的现状吗?大家都成了预言家。
追觅说它的马达技术很牛,扫地机马达的突破可以“平移”到汽车上。这个逻辑……就像说我用筷子使得好,所以我开挖掘机也一定很溜。这简直是在侮辱我的智商!扫地机的电机和驱动一辆两吨重的铁疙瘩以200公里时速狂奔的电机,那是一回事吗?一个是玩具马达,一个是工业猛兽,中间差着一个马里亚纳海沟。
这种跨界最怕的就是这种“想当然”。我真的拥有过一些跨界产品,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在一个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比如一个做MP3的做的手机,音质天下无敌,但信号永远只有一格。追觅的这个车,我很怕它别的都好,就是开着开着,突然开始自动规划全屋清扫路线了。
所以,追通往的结局是什么?是天才还是疯子?
成功之前,他们都是疯子。成功之后,他们都是天才。这话是没错。但问题是,成为天才的概率,比被雷劈中两次还低。恒大、赛麟、高合,这些“前辈”的尸骨未寒,它们画的饼一个比一个大,眼界一个比一个高,结局呢?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很不幸,他们都选了后者。
说实话,我个人是希望它成的。中国汽车市场需要这样的“疯子”来搅局,来把那些躺在功劳簿上的老家伙们都吓出一身冷汗。但理智告诉我,这很难。
如果追觅的真实目的是,用超豪华的噱头,给自己造势,然后反手推出一款二三十万的主流车,就像小米老师的操作一样,那还有得玩。这叫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但如果它真的铁了心要干超豪华,那基本就是地狱难度开局。那个圈子不看你参数,看你血统。你没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品牌故事,没有几代王室贵族的背书,你就是个穿着龙袍的野路子。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基于所有理性的分析,追觅汽车这事儿,看起来就像一个精心策划的玩笑,一个在资本市场上演的“机你太美”。它缺钱、缺技术、缺品牌、缺对汽车工业最基本的敬畏。
但是,朋友们,这里是中国,现在是2024年。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奇迹和反转。理性在这里,有时候是最没用的东西。
所以,它可能会以一种我们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方式,真的把这事儿给搞成了。
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