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买车绝对算得上是家里的一件大事。
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的钱,谁都想花得明明白白,买到一辆称心如意的好车。
可一想到要走进那装修得富丽堂皇的4S店,面对那些能说会道的销售人员,很多人心里就开始犯怵。
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一不留神就可能多花个万儿八千的冤枉钱。
其实,这事儿并没有那么复杂。
买车砍价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更像是一场信息对等的博弈。
销售人员有他们的销售技巧和利润目标,而我们作为消费者,只要提前做足了准备,掌握了方法,同样能在这场“掰手腕”的较量中占据主动,把钱花在刀刃上。
在动身前往4S店之前,最关键的一步其实是在家里完成的。
你只需要踏踏实实地花上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做好情报搜集工作,就能让你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底气十足。
首先,就是要搞清楚你心仪的那款车,在你所在的城市,真实的成交价格到底是多少。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像懂车帝、汽车之家这样的平台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打开这些手机应用,找到你想买的车型,关键要看“车主成交价”这个板块,并且把筛选条件设置为你所在的城市和最近半个月的时间。
那些附上了购车合同或者发票照片的分享,参考价值是最高的。
你能清楚地看到别人的裸车价是多少,保险交了多少钱,有没有被收取其他杂费。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被网上那些所谓的“全国最低价”给迷惑了。
那些价格要么是需要你去外地提车,来回的路费、时间成本,再加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额外手续费,算下来根本不划算;要么就是一些积压了很久的库存车,或者强制你购买一大堆高价装饰品的捆绑销售,总价可能比在本地正常购买还要贵。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本地拿到一个合理的好价格。
做完价格调查,第二件重要的事,就是找好两个“参照物”。
也就是选择两款和你目标车型价位、级别都差不多的竞争品牌车型,然后同样去查一下它们目前的市场优惠情况。
比如说,你准备买大众的速腾,那你就可以去了解一下丰田卡罗拉和本田思域最近大概能优惠多少。
这就像你手里多握了两张牌,在谈判的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
当4S店销售给你的优惠幅度不理想时,你就可以很自然地提一句:“这个价格好像没什么优势啊,我上午刚从丰田那边过来,他们的卡罗拉现在优惠力度挺大的,配置也和这款差不多,我本来还想再对比一下看看。” 这句话传递的信息很明确:我不是非你这辆车不买,我有别的选择,而且别的选择看起来还挺有吸引力。
销售人员一听这话,为了留住你这个潜在客户,通常都会态度软化,表示可以再去向经理申请一个更优惠的政策。
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自己动手算清楚车辆的落地总价。
很多朋友在买车时,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只盯着裸车价砍,砍下来几千块钱就心满意足,结果在最后签合同时才发现,保险、上牌费这些地方又被加了不少钱回去,里外里一算,根本没占到便宜。
所以,我们必须提前算好这笔账。
一辆车的落地价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裸车价、购置税、保险费和上牌费。
购置税是国家统一收取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就是用你的裸车成交价除以11.3,这个数字是固定的。
保险方面,对于普通家用车来说,买三个主险就足够了:交强险、赔付额度200万以上的第三者责任险以及车损险。
这三项加起来,根据车价的不同,费用一般在4000元到6000元之间。
如果销售极力推荐你买“全险”,你就要小心了,里面往往包含了很多利润高但实用性不强的险种,会让你多花两三千块。
至于上牌费,如果自己有时间去车管所办理,全部费用加起来也就一百多块钱。
4S店代办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正常在三五百元以内都算合理,如果报价超过500元,那就是明摆着要多收你钱了。
把裸车价、购置税、保险费和上牌费这四笔钱加起来,就是你心里应该有的一个落地价总数。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就要始终围绕这个总价来谈,防止被销售带到“裸车便宜、其他加钱”的套路里去。
做足了以上准备,你就可以信心满满地走进4S店了。
到了店里,切记要稳住,别一进门就急吼吼地问价格,那样会立刻暴露你急于购车的心理,让对方占据主动。
正确的做法是先表现出你是一个认真、挑剔的潜在买家。
你可以先围着展车转一转,拉开车门坐进驾驶室感受一下空间和内饰,然后向销售咨询一些车辆的具体功能细节,比如问问倒车影像的清晰度、座椅的调节方式、后排乘坐空间等等。
让销售人员花时间为你详细讲解,让他感觉到你是在仔细对比,而不是非这款车不买。
通常这样交流十多分钟后,销售会主动开始和你聊价格,这时谈判的节奏就掌握在了你的手里。
当销售报出第一个价格,并且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会赠送什么豪华大礼包时,不要被那些花里胡哨的赠品吸引。
你应该直接、明确地提出你的要求:“谢谢,这些装饰品我暂时不考虑,您先帮我算一下,如果这些东西都不要,裸车价最低能给到多少?另外,麻烦您给我列一个详细的费用清单,把裸车价、购置税、保险和上牌费都单列出来,我们算一个最终的落地总价。” 这一步的目的就是拆解对方的捆绑销售策略,让每一笔费用都清晰透明。
很多时候,4S店的报价单会在保险费、上牌费里做文章,把价格单列出来,哪里有水分就一目了然了。
拿到详细的报价单后,就到了你亮出“底牌”的时候了。
你可以把你之前查到的本地真实成交价拿出来,用一种平和但坚定的语气说:“我看最近咱们本地有好几位车主提车,落地价比您这个报价要低不少。而且说实话,我也看了其他品牌的车,优惠也挺吸引人的。如果价格能再降一些,降到我心理预期的这个数,我觉得今天就可以定下来。如果确实有困难,那我也只能再多跑几家看看了。” 这么一说,销售通常会用“去和经理申请一下”的理由暂时离开,这其实是他们内部的常规操作,大概率能为你争取到几千元的额外优惠。
当裸车价格基本谈妥后,别急着签合同,最后的“收尾工作”同样能帮你省下一笔钱。
仔细检查报价单上的杂费,如果上牌费过高,就直接说:“这个费用不合理,我自己去办也就一百多块钱,要么你们给免了,要么我就自己去上牌。” 如果是贷款购车,那笔“金融服务费”更是有很大的谈判空间,这笔钱纯粹是4S店的利润,你可以明确表示:“我了解过,这个手续费给到2000元是比较合理的,再高的话我就考虑全款或者自己去银行申请贷款了。” 至于赠品,千万别要那些香水、挂件之类华而不实的东西,直接要求赠送实用的物品,比如质量好一些的全车贴膜、原厂的脚垫、行车记录仪,或者多要两次免费的基础保养。
这些东西如果自己花钱购买,也要一两千块钱,能要到就是实实在在的节省。
在整个谈价过程中,还有几个常见的“坑”需要大家特别注意。
第一,在最终价格和所有条款没谈妥之前,不要轻易交任何形式的“意向金”或“定金”。
如果销售以“锁定优惠”为由催促你交钱,一定要坚持在单据上白纸黑字写清楚“若最终未成交,此意向金可全额无条件退还”的字样,并让对方签字盖章,否则这笔钱很可能就打了水漂。
第二,不要被所谓的“限时优惠”吓住。
销售常说“这个优惠只有今天有,明天就没有了”,这绝大多数都是一种逼单的话术。
除非你恰好赶在月底最后一天,4S店为了冲业绩,否则过两天再去,优惠大概率还在。
第三,关于保险,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只买必需的基础险种,不要被“新车必须买全险”的说法忽悠。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
所有谈好的内容,包括最终的裸车价和落地总价、赠品的具体品牌和数量、明确的提车日期、车辆的出厂日期(确保不是停放超过半年的库存车)等等,都必须清清楚楚地写在合同里。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权益,避免提车时发生纠纷。
当然,不同的车型谈价策略也略有不同。
如果你买的是一款刚刚上市、非常热门的车型,本身就没什么优惠甚至还需要排队等车,那你的谈判重点就不应该是砍价,而是争取以官方指导价购买,并且不被强制加价或捆绑任何装饰。
而如果你看中的是一款出厂时间超过半年的库存车,那你砍价的底气就更足了,在正常优惠的基础上再往下谈个百分之五到十都是有可能的。
同时,你必须要求4S店在合同里注明,提车时要做一次全面的车辆检测,并额外赠送几次保养,以确保电瓶、轮胎等部件没有因为长期停放而出现问题。
总而言之,去4S店买车,就是一个消费者和商家之间斗智斗勇的过程。
我们不必害怕“得罪”销售,因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争取合理的价格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只要我们能克服信息不对称,提前做好功课,算好自己的账,然后在谈判桌上保持冷静、有理有据、敢于坚持,就一定能买到自己心爱的座驾,并且省下一笔可观的费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