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甲还是鸡架?SquareX125的使命或是乱局制胜

当一款踏板车的离地间隙比街车还高,它到底想干什么?

不是巡航,不像ADV,也不是传统踏板——新大洲本田推出的SquareX125,一亮相就让人摸不着头脑。说好的“机甲风无级跨骑”,怎么落地成了“鸡架造型”?摩友们第一反应是错愕:这外形,真不是从祖玛魔改来的?可细看又不像。它不像任何你熟悉的车型,仿佛是从平行宇宙里穿越来的异类。

但别急着下结论。如果这不是一次设计失误,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搅局”呢?

我们得承认,国内125cc踏板市场早已固化。铃木U系靠着超级芯发动机稳坐钓鱼台,豪爵用堆料和品质步步紧逼,而本田自家的UY125却在配置上越落越远——前碟后鼓、无ABS,别说对比新车,连几年前的标准都跟不上。消费者要的不再是“能跑就行”,而是安全、配置、通过性全都要。可主流厂商都在卷价格和油耗,没人敢打破框架。

机甲还是鸡架?SquareX125的使命或是乱局制胜-有驾

这时候,SquareX125来了,带着161mm的离地间隙杀进战场。什么概念?比豪爵GZS150太子车还高,接近CB190街车水平,甚至快追上正经ADV车型NS150XC的165mm。它的轮子不大,前12后10寸,跟普通UU、UY一个级别,可配上这么高的底盘,明显是在打一个别人没碰的点:轻度非铺装路面通勤。

想想看,城郊接合部那些坑洼小路、雨后泥泞的工地便道、老小区门口塌陷的地砖……普通踏板刮底是家常便饭。而SquareX125,或许真能一骑绝尘。

更狠的是配置。前后碟刹+双通道ABS,直接把同级按在地上摩擦。UY125还在用后鼓刹时,它已经给齐了主动安全;后双减震结构也罕见地出现在125cc踏板上,明显是为了支撑颠簸路面的稳定性。这不是城市代步的逻辑,这是往“跨界轻野”方向走的信号。

动力倒是中规中矩:124cc风冷单缸,9.5匹马力,10牛·米扭矩,配PGM-FI电喷和怠速启停。性能没惊喜,但胜在成熟可靠。毕竟本田的eSP平台久经考验,省油安静是基本素养。

机甲还是鸡架?SquareX125的使命或是乱局制胜-有驾

可问题也来了——这车真的实用吗?

5.7升的油箱太小了。按百公里油耗2.5升算,满油也就跑200多公里,勉强够个周末近郊短途。你要真想骑它去山里探路,半道就得找加油站。明明定位有越野倾向,续航却卡在城市通勤范畴,这像是思维没转过弯来的产物。

还有那个争议外形。短轴距、高底盘、小轮子、方盒子车身,看起来像被压缩过的幼兽CC110。但它比幼兽重了15公斤,坐高和操控感受还得实测验证。对身高偏低的用户来说,这种“高脚鸡”设计可能并不友好。

机甲还是鸡架?SquareX125的使命或是乱局制胜-有驾

价格更是关键。12680元,几乎踩在了幼兽CC110的失败红线边缘。当年幼兽定价过高、动力偏弱,最终市场冷淡收场。如今SquareX125动力并未飞跃,若仅仅靠配置和通过性撑起溢价,消费者买不买账还真不好说。

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把这辆车看作一次“战略试错”,反而能理解它的存在逻辑。本田可能早就意识到:在传统赛道上拼不过本土品牌,那就干脆跳出棋盘,造一台谁都没法归类的“十三不靠”车型。你不明白它是什么?没关系,只要有人因为它的高底盘、强配置、独特造型停下脚步多看一眼,这场营销就算成功了一半。

它不像车,更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机甲还是鸡架?SquareX125的使命或是乱局制胜-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的125cc市场,会不会被这种“非典型”产品撕开一道口子?当所有人都在优化轮子,有没有人愿意重新定义车子该长什么样?SquareX125未必是答案,但它至少提出了一个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