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在2025年9月刷新奇迹,而且这种销量上的上涨并非仅仅体现在中国、美国等局部地区,而是在全球多个国家出现不同程度地上涨,导致全球电动车出现销量的上涨。
这种现象直接表明:作为交通工具,纯电车已经从刚开始出现时的产业政策为导向转变为电动车本身的质量和品质商业化来迎合市场,最终完成逐步替代传统的燃油车。
首先,在10年发展纯电车完全是出于国家环保政策和绿牌出行政策,甚至部分地区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好多的城市推行公交车电动化,但是实际的效果并非理想,尽管城市的公交车运行路线是固定的,但是纯电大巴车的车价动辄百万以上,导致好多公交线路的运营成本上升,即使公交线路的油钱节省了好多,但是节省的油钱也比上电动大巴车价折损的费用。总体而言,大巴车采用纯电运行,成本大,且没有实现节能和经济节约的效果。
当时的私家车呢?好多车企生产的车型都是油改电的技术,实际的续航里程仅仅是150公里以内,而且在寒冷的冬季出现充电困难的局面。2015年生产的纯电车型大多只能支持小功率的交流充电桩,补能效率让人担忧。
10年后的2025年,部分中短途的卡车已经开始纯电模式,从早期的换电模式到后来的超充模式,多数的纯电卡车已经具备双枪充电功能,而且满电满载的情况下,实现续航达450公里。中国自主品牌的纯电私人用车也使用开始采用800V甚至更高电压的架构,实现补能效率的提升。这种车辆的售价在20万元徘徊,而且在智能驾驶方面已经实现对国外品牌颠覆性的超越。
其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从购买意愿上接受纯电车。现在消费人群主体已经发生改变,年轻一代已经不仅仅定义为一台能行驶上路的交通工具,更希望车辆在性能和智能化驾驶方面有提升。这样看来,纯电车的出现不再是为了迎合环保法规的需要,而是智能化和机械性能提升换代的产物。纯电车的起步更快,加速体验感在低速阶段更强。
目前的纯电车都是订单式生产,而且纯电车的消费人群对车辆的操控性要求更高,这样就迫使生产厂家对技术的进步换代的速度要求更快。就拿目前世界著名的特斯拉举例,其续航里程几乎每年都在提升,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电机的效率上,也体现在动力电池技术上。
当然,纯电车在全球市场的爆发还远远没有到来,毕竟世界各国的超级充电桩建设还是在不断推进。纯电车取代燃油车的序幕才刚刚开始,伴随着固态电池的商用,纯电车的销量才会进一步提升到一个高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