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丰田高管道歉,小米汽车陷轮轴比风波,事件起因曝光

最近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让不少关注汽车的朋友们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事情的主角,一方是咱们国内车市里家喻户晓的老牌合资企业一汽丰田,另一方则是今年以来热度最高、话题性最足的跨界新秀小米汽车。

起因是一汽丰田的一位高管,在网上公开指出小米汽车的一个宣传参数算错了,话说得还挺直接。

一汽丰田高管道歉,小米汽车陷轮轴比风波,事件起因曝光-有驾

可没过几天,这位高管又专门录了个视频,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向小米汽车表示了歉意。

这一下就让大家伙儿都好奇了,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

是技术上的严谨探讨,还是市场竞争下的你来我往?

这背后牵扯出的,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这件事情的源头,要追溯到小米SU7那场轰动全国的发布会。

当时,雷军在介绍小米汽车的设计时,提出了一个听起来特别专业的概念,叫做“3倍轮轴比”。

一汽丰田高管道歉,小米汽车陷轮轴比风波,事件起因曝光-有驾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PPT上还配了一张图,显示在小米SU7的车身侧面,前后两个车轮之间的空间,不多不少,正好可以放下三个轮胎的直径。

这个概念一抛出来,立刻就给小米SU7的设计赋予了一种“黄金比例”般的高级感,仿佛是遵循了某种百年豪华汽车品牌才懂的设计密码。

事实也证明,这个营销点非常成功,小米汽车一上市就订单爆满,成了现象级的热门产品。

就在大家都在津津乐道这个“3倍轮轴比”的时候,一位来自传统车企的专业人士站了出来。

他就是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企划部的部长赵东。

这位高管有着响当当的985院校汽车专业背景,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科班出身”。

一汽丰田高管道歉,小米汽车陷轮轴比风波,事件起因曝光-有驾

他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很直白地指出了小米的“错误”。

他说,在汽车工程学里,根本就没有“轮轴比”这个说法,行业内通用的算法是“轴距除以轮胎直径”。

轴距,就是汽车前轮中心到后轮中心的距离。

按照这个公认的标准来计算,小米SU7的这个比值其实是接近4,而不是3。

他还进一步补充说,像“轮轴比”、“轮高比”这些词汇,在专业的汽车理论书籍里是找不到的,完全是小米为了宣传自己创造出来的新名词。

当时,赵东的这番言论,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技术人员的较真和对行业传统的维护,他甚至还调侃了一些跟风宣传“3倍轮轴比”的其他车企,说他们像是考试抄作业,连错误答案都一起抄了。

一汽丰田高管道歉,小米汽车陷轮轴比风波,事件起因曝光-有驾

这番“打假”言论一出,立刻就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很多人都觉得,这下有好戏看了,一边是懂技术的传统车企大佬,一边是懂营销的互联网新贵,这不就是一场“专业”与“流量”的正面碰撞吗?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就在大家等着小米如何回应,双方会不会展开一场公开辩论的时候,作为挑战发起方的赵东,却自己先“鸣金收兵”了。

他更新了一条置顶视频,视频中的他,态度与几天前截然不同。

他对着镜头诚恳地表示,自己之前说那些话,本意是想以学习和探讨的态度来交流,没想到被一些人利用,拿去攻击小米汽车夸大宣传,这并非他的初衷。

一汽丰田高管道歉,小米汽车陷轮轴比风波,事件起因曝光-有驾

视频里,他反复强调自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并且为自己可能给小米汽车带来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

更有意思的是,这段道歉视频的后半段,他话锋一转,开始介绍起自家一汽丰田的bZ系列纯电车型,还特意展示了车辆的侧面比例,强调其设计符合“黄金分割”这样的传统美学概念。

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巧妙的细节,就是他之前指正小米时算出来的那个“正确”的4倍比值,恰好和他自家丰田bZ车型的比值是一致的。

这一下,他道歉的动机就变得耐人寻味了,这究竟是真心实意的致歉,还是想借着这波热度,顺势为自家产品做一轮宣传呢?

那么,这个让双方争论不休的“轮轴比”,到底是谁对谁错呢?

其实,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掰开来看,就会发现,小米和赵东可能都没“错”,他们只是站的角度不同,用的“尺子”不一样。

一汽丰田高管道歉,小米汽车陷轮轴比风波,事件起因曝光-有驾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这就像我们描述一个杯子,有人说“杯子是半满的”,有人说“杯子是半空的”,两种说法描述的是同一个客观事实,但传达出的心境和侧重点完全不同。

赵东部长用的是工程师的尺子,他衡量的是“轴距”,这是一个关乎车辆行驶稳定性和内部空间的核心工程参数,用这个参数去除以轮胎直径,得出的比值接近4,这是工程学上的事实。

而小米用的是设计师和营销人员的尺子,他们着眼于普通消费者最直观的视觉感受。

他们所说的“3倍轮轴比”,实际上指的是前后两个轮胎胎壁之间的那段净空距离,正好能放下三个轮胎。

这个说法虽然不是行业标准术语,但它非常形象化,能让一个不懂汽车工程的普通人,在三秒钟内就理解并记住这个设计亮点,从而感受到车辆的动感和舒展。

所以,这本质上是一场营销语言和工程语言的对话。

一汽丰田高管道歉,小米汽车陷轮轴比风波,事件起因曝光-有驾

小米成功地创造了一个易于传播的新概念,来包装自己的产品优势,而传统车企的专家则坚持用行业内的旧标准来衡量这个新事物。

面对这场风波,小米方面的应对显得相当克制和从容。

他们没有选择下场和赵东进行激烈的争论,只是由公司副总裁李肖爽,在微博上转发了一位汽车博主对这件事的分析文章,并简单评论了六个字:“术业有专攻,学习了。”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回应,既没有激化矛盾,又展现了自己的姿态,反而赢得了不少网友的好感。

反观一汽丰田这边,从高调质疑到迅速道歉,整个过程显得有些仓促和被动。

这背后,其实也反映出了传统车企在面对市场新格局时的一种普遍焦虑。

我们不妨看看市场数据,小米SU7自上市以来,销量节节攀升,成为新能源市场的一匹黑马。

一汽丰田高管道歉,小米汽车陷轮轴比风波,事件起因曝光-有驾

而丰田的bZ系列纯电动车,虽然背靠丰田这棵大树,但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一直不温不火,月销量长期在几千台的水平徘徊,与头部新势力品牌存在明显差距。

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通过“碰瓷”高流量的竞争对手来博取关注,或许就成了一种可以理解的营销策略。

赵东最初的质疑,很可能就是想利用自己的专业身份,来削弱小米营销话术的光环,同时为自家产品引流。

但结果证明,在今天的舆论环境下,这种略显生硬的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可能引火烧身,最终不得不以道歉收场。

这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以小米为代表的中国新势力车企,不仅在技术和产品上发起挑战,更在品牌沟通和用户思维上,颠覆着原有的行业规则。

它们更懂得如何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故事,如何创造能引起共鸣的话题。

而传统车企如果还固守着旧有的思维模式和话语体系,恐怕会发现,自己离消费者正变得越来越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