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汽车圈里其实挺热闹的。数据显示,吉利和奇瑞上月的销量都破了30万台的关卡。这个数字放在行业里算挺厉害的,尤其是在整个新能源和出口都在发力的背景下。尤其奇瑞,今年海外市场越做越顺,出口12万多台,占比很高。
我记得朋友小李说过:你知道吗?奇瑞出口的车型,价格差不多3万块钱一辆,但多卖点海外,利润啥的反倒稳。他这么一说我也琢磨,出口量大增长,确实给他们带来不少外汇。比亚迪还在40多万的高位站着,但咱们不妨多看看吉利和奇瑞,毕竟空间还挺大的。
说实话,吉利的表现有点复杂。数据显示,这家车企不仅销量猛涨,利润反倒略微缩水了。这事挺常见的:卖货多了,价格战也跟着来,价格一直压得低低的,毛利就掉了点。吉利的Slogan我挺喜欢的:国货之光!王者归来。但实际上,今年市场环境挺残酷,低价车满天飞。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吉利的热销其实主要归功于星愿、熊猫、帝豪这几款爆款。你去看,几万块的微型车卖得挺火。在这个价位段,几乎没有对手。反正我觉得,吉利的机遇在于全民普及,谁都能买得起。
奇瑞则不同,它的新能源车型销量超过11万台,今年还把出口收入提上去了。同比增长了一半,你说这是不是个好消息?不过其实奇瑞还是偏重于国产市场,要把控好品质和用户心理。你发现没?奇瑞的车不那么便宜,但口碑还行。或许,靠性价比取胜。
说实话,这市场里,品牌叙事挺重要。比亚迪靠新能源一路飙升,但我倒觉得,比亚迪还能不能持续,没那么确定。不知道是不是我狭隘,总觉得市场对新鲜血液的渴望逐渐变得不那么明显。
这里也得提一句:吉利到底价格战打得昏头了吗?盈利少得可怜,却天天骂别人打价格战,挺吊诡的。比如低价清库存这事,很多店员跟我吐槽,利润几乎压到零了。那天,我和一修车师傅聊,他说:利润不在卖车,而在售后。售后服务、零配件要盯紧,否则物流和供应链出点问题,后续可就麻烦了。
说到供应链,得承认:大部分车企其实都还没真正理顺供应链。比方我有个朋友做零件供应,他说:这个行业就像你家厨房的调料架,调料没摆好,菜做不好。别小看零部件的供给,每一辆车的零件都是拼凑出来的。新能源车型用的电池、芯片价格大战,谁都知道涨价可能搞死你的利润点。回头想,供应链紧绷这事合理不合理?其实就像拼乐高,只不过是个圈子里拼的东西。
我自己心里也在琢磨,未来这个市场会变成什么样。有人说,新能源会彻底改变市场结构。我觉得这个话没错,但也不至于大步跨过所有场景。城市短途代步需求加强,家用车的耐用性越来越被重视。比亚迪、特斯拉、蔚来都在抢占高端市场,但中端低端,还是要看像吉利、奇瑞的打拼。
突然想到,奇瑞最近开始打出口号:科技感+实用性。我在朋友圈看了几张照片,奇瑞新款车登场,外观还不错,就是价格还没完全铺开。你说,奇瑞会不会就此成为中低端市场的扛把子?估计还得拉长线。
不过你知道,写到这儿我有点怀疑:这行业的水分到底有多大?数字出来可能不那么真实。有时候我觉得,表面销量既有监督作用,但到底是真喜还是假意,没人能说清。尤其一些车企销量数字,估算还带点水分。你觉得呢?我这么说,有点太悲观了吧?但这行业里,大家都惯看数字说话——其实最真实的还是用户的口碑。
嗯,顺便说一句,现在5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百公里耗电基本在15度左右。算起来,电费每天几块钱嘛,运营成本还不错。可问题是,很多车主会关注保值率。我身边一个朋友刚换车,他说:这车开一年,掉个10万都嫌贵。其实我对这事没细想过,但猜测:或许旧车的二手价还是决定了市场的硬通货。
最后补一句:我始终觉得,汽车行业变数巨大,很多东西都在调试中。比如某品牌新出的那款纯电SUV,广告打得火热,但具体表现我还没亲身体验。要说真开过,可能会发现,一些看上去很牛的配置,其实用着用着,也就那样。毕竟,扎扎实实的体验才是真。
对了,你有没有想过:下一辆车,到底该不该赌品牌信仰还是实用主义?你更偏_
向哪一种?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