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有车的朋友来说,汽车就像是家庭的一员,平时对它的爱护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而在众多保养项目中,检查和更换机油无疑是重中之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和使用寿命。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机油就是流淌在心脏里的血液,这血液的量是否充足,质地是否优良,决定了这颗心脏能否健康有力地跳动。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检查工作,却常常让不少车主,特别是刚开车不久的新手感到困惑。
手里拿着那根细长的机油尺,一个经典的问题就会浮现在脑海里:究竟是应该在车子刚跑完,热乎乎的时候看,还是应该等它停放了很久,完全冷却下来再看?
这个问题在网上也引发了各种讨论,说法五花八门,让人越看越糊涂。
其实,想要准确地掌握机油的状态并不复杂,关键在于要明白其中的原理,并且掌握正确的方法。
我们首先要解决最大的疑问,那就是检查机油的最佳时机到底是什么时候。
很多人纠结于“热车”还是“冷车”,但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温度本身,而在于要给机油足够的时间流回它应该在的位置。
您可以想象一下,当发动机工作时,内部的曲轴、活塞、凸轮轴等成千上万个零件都在高速运转,机油泵会把油底壳里的机油源源不断地压送到发动机的每一个需要润滑和降温的角落。
这时候,大量的机油会附着在机件表面,或者在油道里流动,油底壳里的存量自然是最低点。
如果您刚把车停稳,甚至还没熄火就急着拔出机油尺查看,那看到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会是油位偏低,甚至可能低于最低刻度线,这会给您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以为机油严重缺少了。
这就好比刚剧烈运动完,心跳和呼吸都非常急促,这时候去量血压,数值肯定是不准确的。
那么,反过来说,是不是把车停放一个晚上,或者更长的时间,等发动机彻底凉透了再看就一定最准呢?
在大多数情况下,冷车状态下测量的结果也具有参考价值,因为经过长时间的静置,绝大部分机油都已经流回了油底壳。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季节,这种方法也可能存在一点点偏差。
因为机油的粘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变冷的机油会更粘稠,就像放凉了的蜂蜜一样,会有相当一部分油液更牢固地挂在发动机的内壁上,流回油底壳的速度会非常慢。
这样一来,您测量到的油位,有可能会比实际的静态油位稍微高出那么一点点。
综合来看,既不是刚熄火的热车状态,也不是停放过夜的完全冷车状态,最科学、最被广泛认可的测量时机,是在发动机正常运行至工作温度后,熄火并静置大约十分钟到十五分钟。
这段时间可以说是“黄金测量窗口”。
为什么呢?
因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足以让那些被泵送到发动机上部、附着在各个零件上的机油,绝大部分都顺利地流回到油底壳中,使得油面高度趋于稳定和真实。
与此同时,发动机和机油本身还保留着一定的余温,机油的流动性比较好,不会因为过于粘稠而过多地挂在机件上,从而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
另外,还有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车辆必须停放在水平的地面上。
如果车停在一个斜坡上,油底壳里的油面本身就是倾斜的,这时拔出机油尺测量,读数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就好像人站在斜坡上量身高一样,结果必然是错误的。
掌握了最佳的时机和地点,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操作步骤了。
这套动作讲究的是规范和细致,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找到并拔出机油尺。
它通常位于发动机的侧面,有一个很显眼的彩色拉环,比如黄色或橙色,很容易辨认。
将它垂直地拔出来,这时您会看到尺身上沾满了油迹,但请注意,这第一次的油迹是发动机运转时飞溅上去的,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您需要准备一张干净的、最好是不掉屑的纸巾或者布,将机油尺从上到下擦拭得干干净净,确保上面没有任何油渍残留。
第二步,将擦干净的机油尺重新插回尺管中。
这一步的关键是一定要插到底,要确保尺柄和尺管口完全贴合。
很多车型的机油尺在插到位时,会有一个轻微的卡入感,或者您能感觉到尺柄上的橡胶密封圈已经被压实。
如果只是松松地放进去,没有插到底,那么测量出来的油位就会偏低,之前的准备工作也就白费了。
第三步,再次平稳、垂直地将机油尺拔出,并立即进行读数。
为了防止尺上的油迹因为重力而流动,影响判断的准确性,拔出后应尽快将尺身水平放置。
然后,仔细观察尺身末端的油迹最高点在什么位置。
机油尺的末端都会有清晰的刻度标记,通常是两个点或者两条线,分别标注着“MIN”(代表最低)和“MAX”(代表最高),有些车型也会用“L”(Low)和“H”(High)来表示。
您所看到的油迹顶端,就代表了当前油底壳内的机油液位。
读懂了这个液位,就相当于掌握了发动机的健康信息。
最理想的机油液位,应该处在“MIN”和“MAX”两条刻度线之间,并且稍微偏向“MAX”一侧,大约在整个刻度范围的四分之三处。
保持在这个位置,既能确保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都能得到充分的润滑,又能为机油在高温下的正常膨胀和车辆行驶中的正常消耗留出一定的余量,可以说是最完美的状态。
如果油位低于了“MIN”线,那就说明机油已经不足,需要立即补充。
长期在低油位下行驶,会导致发动机内部零件磨损加剧、散热不良,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拉缸等不可逆的损伤。
一般来说,从“MIN”到“MAX”之间的容积大约是一升,如果发现油位在下限,可以先补充半升左右的同型号机油,然后再重新测量,直至达到理想位置。
反之,如果油位超过了“MAX”线,也绝非好事,其危害甚至比机油偏少更大。
过多的机油在发动机运转时,会被高速旋转的曲轴搅动,产生大量气泡,使机油变成类似泡沫的状态,这会严重破坏油膜的强度,大大降低润滑效果。
同时,过多的机油还会增加发动机的运转阻力,让您感觉车子开起来发闷、无力,油耗也会随之上升,并且多余的机油还可能窜入燃烧室,导致积碳增多、尾气冒蓝烟等问题。
因此,如果不小心加多了机油,一定要及时到专业的维修店将多余的机油抽出来。
除了观察油量的多少,我们还可以通过机油尺顺便检查一下机油的品质。
新鲜的机油通常是清澈透明的,呈淡黄色或琥珀色。
如果拔出机油尺,发现上面的油液已经变得非常黑,甚至不透明,用手指捻一下感觉很粘稠,或者能摸到细小的金属碎屑,那就说明机油已经严重劣化或受到了污染,清洁和润滑能力已经大大下降,即便还没到保养里程,也应该立即更换了。
总而言之,学会正确地查看机油尺,是每一位车主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它就像是发动机的“健康晴雨表”,通过这根小小的尺子,我们能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让我们的爱车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陪伴我们安全行驶更长的路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