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银河E5或将把15万级纯电门槛再压低
前几天在小区车位那边碰到老李,他正蹲在车尾看自己那台老帝豪EV的后悬挂,叹了口气说:“这玩意儿换个衬套都得拆半天,工时费比零件贵。”我随口提起最近吉利的新动向——银河E5已经上了工信部申报名单,而且价格可能直接探到15万以内。老李抬头愣了一下,“纯电?不会又是那种短途代步货吧?”
其实从申报信息看,这次E5走的是挺务实的路线。没有800V高压平台,那种能充得飞快的技术虽好,可成本摆在那里。销售小王私底下跟我说,他们店里接触过样车,全系都是磷酸铁锂电芯,不过供应商不是常见的宁德时代或者自家极电,而是蜂巢能源和江苏耀宁。“两个供货渠道,稳妥,也方便压价。”他一边翻着订单表一边嘀咕。不同版本之间电池容量差着十来二十度(kWh),续航官方还没放出来,但猜也知道会拉开档次。
驱动形式上很明显偏前驱。我去试坐的时候注意到副驾驶侧翼子板有个充电口,这位置通常就是前驱布置才会这么搞,好处是IGBT模块离得近,高压线束短,还省钱省事。而且单台160千瓦的前置永磁同步机,比银河E8的小一些,但日常够用——尤其是在城市路况,不会有啥肉感。我还听修理厂刘师傅讲过,他给类似布局的车型换后减震,只要半小时就能完事,因为后悬挂结构简单,没有大马力后桥要顾及,很可能就是三连杆或者简化四连杆,成本和维护都轻松不少。
有人关心四驱版会不会出。从现阶段来看不太像,一方面海外市场充电设施水平参差不齐,就算给你800V也未必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在国内15万这个段位,大多数消费者对极速补能没那么敏感,更在乎购入价和用车成本。不过,我倒觉得以后如果销量跑起来,不排除加个高配四驱“撑场面”。
价格这块,如果真按传闻控制住,那增程式车型压力可就来了。同级别增程虽然续航长,可结构复杂、零件多、制造贵。一旦纯电脱掉这些负担,还卖得更便宜,对比优势就显眼了。有意思的是,上周群里一个跑网约的大哥算账,说他一年两万公里以内,用这种低价大容量纯电,比油+发电机模式还能省下一笔保养费——尤其是不用频繁换机油滤芯之类的小东西,他笑称“少进一次修理厂就是赚”。
还有个细节我挺喜欢:据说内饰部分延续了银河系列简洁风格,但方向盘加热被列为选装包之一。这配置冬天北方真香,我去年冬天开朋友南方买来的无加热方向盘SUV回东北,一早冻手冻脚地开出去买早点,那滋味记忆犹新。如果E5哪怕低配也能选这个功能,会讨好不少寒冷地区用户。
昨晚回家路上,又看到物业门口停了一辆刚洗完漆面打蜡的新款车(贴着伪装膜),灯组造型隐约透出来,很像家族化设计。我站那儿多看两眼,被保安催走。他笑着说:“等它上市啊,到时候你们这些爱折腾的人又该围观拍照了。”想想也是,有些事急不得,就等它真正落地,看是不是如传言般,把纯电竞争门槛再往下拽一截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