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停车场的水泥地上还留着昨夜的潮湿。一辆崭新的银河M9孤零零地停在一片老破的汉兰达和大众途昂之间,车身还带着新车未散尽的胶味。两个短视频博主绕车而行,手里的稳定器晃了一下,镜头停留在银河LOGO上,嘴里念叨着:“二十五万起,能不能和理想L6杠一下?”另一个背着包,打开手机,又刷到了那个备受争议的价签:“起售价199,800?嚯,这价格是想进圈,还是想出局?”
汽车行业的竞争,比玩命还讲究个技巧。各大车企打仗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好比棋牌桌上的局,没人是为了纯做慈善。“钱更加集中在少数人口袋里了,绝大多数人买车只看性价比。”——这种话听起来残酷,却在数据里毫无温度地反复出现。
吉利银河M9的定价就像一把卡在喉咙的鱼刺,硬要往下咽有点呛,不吐不快又怕伤到面子。你说它有诚意吧,的确旗舰,空间和气场摆在那里。和同尺码的问界M7、理想L6相比,银河M9的外观属于“走大路货路线”,哪儿都恰到好处,就是缺了点让人想打电话发朋友圈的惊艳。配置方面,低配那一版,100公里纯电续航,前驱。数据贴出来,对于刚刚习惯混动世界的用户来说,的确不算多。与此同时,零跑C16拉着15万的价牌外加200公里续航,像是在门口喊“来试我”。深蓝S09后驱MAX版,配置更没怎么含糊,售价却死死按在22万。
新能源混动SUV,到了这个档口,大家玩的其实是心理战——谁都不想先降价,但也没人敢不降价。去年一吨电池原材料的回落,让厂商们背地里松了口气,车企成本平均降了15-20%。消费者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调研数据显示,超过70%用户主观价位浮在15-16万一档。这张心理价签,比什么市场广告都管用。
如果银河M9敢把起售价拉到15-16万,两条路立刻通了:一条抢着把丰田汉兰达、大众途昂那批还心存油车旧梦的用户收入囊中;一条把距离相差无几的零跑C16、岚图FREE、甚至理想L6那块蛋糕分一勺。问题也在这:如果不降价就想“进圈”,你得有点超出同级的东西。智能驾驶、豪华配置、230公里续航,缺一不可。毕竟,属于“有点心气但手头紧点”的那拨客户,很少为Logo买单。这年头,谁还不是千里挑一,恨不得先看评测再砍价。
市场讲究证据链。特斯拉Model Y 年初自断价格,搅动一池春水。比亚迪汉DM-i杀进15万档次,让人不买自主品牌都觉得亏。银河M9如果不敢玩性价比,还想玩高配置,那城市NOA、800V高压平台每一样都得真上台面,不能搞那种PPT里的“前景美好型”。现实不是键盘侠,还得真有点硬货才敢聊梦想。否则,最后就是理想L6和问界M7一人一把瓜子,一边喝茶,一边等银河自己掉价。
说起来,LOGO这事儿算个传统难题。我本来没觉得LOGO能决定一辆车是不是“气派”,但偏偏有客户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拿钥匙盯着车头看,然后抬起头轻描淡写问一句:“有没有换标服务?”你让设计师怎么哭。
再往远处想,新能源中大型SUV这一夜间井喷,后面是大家都看明白了,该卷配置的卷配置,该卷价格的卷价格。三五年后,混动技术再大规模普及,可能起售价跌到十三四万都未必没人抢。那时候,才是真正比拼谁懂客户、谁先自我革命。
当然,一线销售也只会对客户说:“银河M9,这尺寸这配置,你看看同价位别的车行不行?”至于背后的行业动荡、价格博弈、品牌焦虑,只能我们自己消化。毕竟,任何一个定价,都是在赌自己的未来。赢了,成了爆款,输了,还得和财务部开会讨论“如何优雅退场”。
你说客户是不是太势利?其实也没错,毕竟大多数人买辆20万SUV,都是几年睡不安稳之后存下来的闲钱,指望省心能用、便宜不闹心。还非得往上拔高档次,用户只能说一句:那你自己留着唄。
汽车行业从来不善良,这点谁都清楚。大家嘴上说理想生活,心里信任的还是铁打的账本。银河M9今天的定价,是“风口上飞”,还是“空中掉队”,唯有用户用投票权说了算。车企董事会里争论半宿,其实都不如一线销售一句话:“客户问,你们怎么不降价?”
夜深人静,朋友圈还刷着银河M9上市快讯。评论区里一半说选问界,一半说等理想,还有一小撮说等着入零跑。你觉得,银河M9的定价,真能二十万起步成爆款吗?
或者,重讲一遍市场的老故事——这年头,价格的下限,真的是良心的上限吗?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