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交付量突破80万台,连续三个月销量第一,海外网点超600家——这已经不是“黑马”了,而是一头正在稳步前行的“实干派猛兽”。
就在2026款C16上市当天,零跑官宣累计交付正式迈过80万大关。这个数字在造车新势力里是什么概念?我给大家捋一捋:小鹏用近十年才冲到80万,理想用了7年多,而零跑,从首款量产车下线至今,不过短短几年。更惊人的是,今年3月到5月,它连续三个月交付量稳居新势力榜首,4月破4.1万辆,5月直接干到4.5万辆,势头之猛,连隔壁展厅的销售都忍不住问我:“你们是不是偷偷上了产能外挂?”
说实话,作为常年试驾新能源车的老司机,我对“宣传话术”向来免疫。但零跑这次,是真让我有点刮目相看。
加量不加价的底气,来自哪里?
先说刚上市的2026款C16。改款车嘛,大家心里都有数——要么涨几千块悄悄减配,要么象征性升级点边角料。但零跑反手就是一个“加量不加价”,直接把LEAP 3.5电子电气架构、高通SA8295P芯片、激光雷达+端到端辅助驾驶全塞进去,价格却和老款持平。
我当时试驾完就问产品经理一句话:“你们财务部门没找你谈话?”
他笑:“我们算过账,能扛。”
这种“厚道”,其实背后是体系力的体现。零跑自研三电技术的比例超过70%,电机、电池包、电控、智能座舱甚至部分智驾算法都是自己搞。这意味着成本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像某些品牌,一个芯片涨价就能让整车利润缩水几个点。
举个例子,新款C16搭载的AI大模型语音助手,响应速度几乎无延迟,而且支持连续对话、可见即可说。我在高速上一边开一边让它调空调、查天气、讲个笑话,它居然还能根据我语气调侃:“您今天心情不错啊,要不要听首《好运来》?”——这种拟人化交互,以前只在顶配豪华车上见过,现在二十多万的家用SUV也能享受。
谁在买零跑?三个真实用户的故事
我在杭州一家零跑中心蹲了两天,跟几位车主聊了聊。
第一位是位90后宝妈李姐,她买了C10。“空间够大,二排能放儿童安全座椅还不挤,关键是自动泊车太好用了。”她说每次带娃去商场,停车五分钟,吵架两小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我把车停路边,孩子还在闹,我就按一下手机APP,车子自己就停进去了。”
第二位是做跨境电商的张先生,他在义乌提了一辆出口版T03。“我公司在阿姆斯特丹也有业务,发现那边街头已经有零跑了。”他说,“国内国外同平台同配置,售后还能全球联保,这让我觉得买国产车也有面子。”
第三位更特别,是一位退休教师王老师,他买了C11增程版。“我不懂什么L2不L2的,我就知道一点:这车跑长途不焦虑,市区用电便宜,一年电费不到两千。”他还特意算了一笔账:相比他原来的燃油SUV,三年省下的油费差不多等于一辆五菱宏光。
你看,零跑吸引的从来不是追求极致性能的发烧友,而是那些真正需要一辆靠谱、省心、性价比高的家庭用车的人。
横向对比:C10 vs 比亚迪宋PLUS DM-i vs 特斯拉Model Y
咱们拿最走量的C10来说事。它定位中型SUV,售价区间14.88万-18.58万(2026款),对手明摆着就是比亚迪宋PLUS DM-i和特斯拉Model Y。
维度 零跑C10 宋PLUS DM-i Model Y
起售价 14.88万 14.58万 24.99万
CLTC纯电续航 最高760km 115/150km(插混) 584km
智能座舱芯片 高通SA8295P 高通6125 AMD Ryzen
辅助驾驶硬件 激光雷达+Orin-X 纯视觉方案 纯视觉方案
后排空间(实测腿部余量) 两拳半 两拳 一拳三指
数据不会骗人。C10的优势在于“全能”:你要长续航?有。要智能驾驶?带激光雷达。要舒适空间?轴距2米9,后排翘二郎腿没问题。而宋PLUS胜在油耗低、保有量大;Model Y强在品牌和超充网络。
但如果你是个理性消费者,不想为品牌溢价买单,又希望体验最新技术,那C10确实是个“没有短板”的选择。
我自己试驾时最喜欢它的底盘调校。很多人以为便宜车就得牺牲操控,但C10用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挂,过弯时侧倾控制得比某些三十万级SUV还稳。我特意找了段颠簸山路,车内乘客反馈:“没觉得太晃,座椅还挺贴背。”
出海速度惊人,香港第1500家门店开业意味着什么?
6月12日,我在香港车展现场看到不少本地市民围着C10拍照。一位穿西装的金融从业者问我:“这车能在港上牌吗?充电方便吗?”
我说:“不仅能,而且零跑在香港已有完整服务网络。”
截至2025年6月5日,零跑已进入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24个海外市场,建了超600家销售与服务网点。这个速度,比蔚来、小鹏早期出海快了至少半年。更重要的是,它走的是“轻资产+本地合作”模式,避免了重投入风险。
比如在以色列,零跑和当地最大经销商合作,首月交付就破千;在德国,它通过线上直销+体验店结合的方式,降低运营成本。而这次香港第1500家零跑中心开业,不仅是数字里程碑,更是打通亚洲与欧洲市场的战略支点。
要知道,香港左舵右舵都能卖,法规兼容性强,很多车企把它当“出海试验田”。零跑在这里站稳脚,下一步很可能是加速切入东南亚和英国市场。
业绩转正、股价翻倍,资本为何突然看好?
去年第四季度,零跑首次实现单季净利润转正。今年一季度,营收破百亿(100.2亿元),同比增长187.1%,毛利率达14.9%——这三个数字,几乎是所有新势力梦寐以求的状态。
资本市场反应最真实:今年以来,零跑股价涨幅超100%,一度达到年初的两倍以上,在港股新势力中领跑。哪怕在4月大盘震荡期,它的股价依然逆势上扬。
为什么?因为投资者终于看清了一个事实:靠补贴、讲故事的时代过去了,谁能自我造血,谁才能活到最后。零跑没有巨额营销开支,不做浮夸发布会,但它把钱花在刀刃上——研发占比常年保持在8%以上,高于行业平均。
而且它的产品节奏极其清晰:C系列打市场,B系列拓增量。接下来还有B01和C11改款在路上,每一款都精准卡位主流价位段(10-20万元),吃准了中国家庭的第一台或第二台车需求。
未来会更好吗?我的几点判断
百万交付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按目前增速,预计2025年底就能突破百万。一旦跨过这个心理门槛,品牌形象将再上一个台阶。
技术下放会越来越快。现在C16上的SA8295P、激光雷达,未来很可能出现在B系列车型上,形成“降维打击”。
海外市场潜力巨大。尤其在油价高企的欧洲,一台续航扎实、价格合理的电动SUV,完全有机会打开局面。
当然,挑战也存在:比如如何保证大规模交付后的品控一致性?如何提升售后服务响应速度?这些都需要持续观察。
写在最后:买零跑,到底值不值?
如果你问我:“我现在该不该买零跑?”
我会说:如果你想要一辆没有明显短板、技术先进、价格实在的家庭用车,那它绝对值得放进备选清单。
它不一定是最炫的,但一定是最踏实的。就像一个默默努力的学生,不吵不闹,成绩单却一次比一次亮眼。
那么问题来了——
各位车友,你觉得“性价比”和“品牌溢价”,哪个才是决定你掏钱的关键因素?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老铁们的问题我也会一条条回复,下次试驾B10,咱们继续深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