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祭出杀手锏!磷酸铁锂专利垄断,欧美车商苦陷成本深渊!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话搁在新能源车这个圈子里,实在是太慢了。在这里,风水轮流转,顶多三五年。

几年前,圈内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高端车,得上三元锂;至于磷酸铁锂,那是低端车的“廉价备胎”。可如今你再看,这规矩早就被砸得稀巴烂。今年,磷酸铁锂电池在国内的装车量,一脚油门踩过了80%的大关,放眼全球,也把三元锂从老大的宝座上给拽了下来。

这天,说变就变了。那些曾经眼高于顶的欧美日韩车企,现在一个个都傻了眼,站在原地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一个备胎,是怎么逆袭成主角,还把曾经的正宫娘娘逼到墙角的?这故事,得从头说起。

宁德时代祭出杀手锏!磷酸铁锂专利垄断,欧美车商苦陷成本深渊!-有驾

三元锂,昨日的王

倒回几年,三元锂电池那叫一个风光无限。从特斯拉到宝马奔驰,国际大厂们把它捧在手心,国内车企也赶紧跟上。道理很简单,三元锂能量密度高,能跑得远。在那个车主们天天为续航发愁的年代,它就是最直接的解药。

但这颗看似完美的糖衣炮弹,底下却埋着雷,而且是三颗。

第一,脾气不好。三元锂这材料,天生活泼,热失控温度才200℃。说白了,就是个“火爆脾气”,一言不合就可能给你表演个原地起火,尤其是在碰撞或者大热天。

第二,吃的是青春饭。它的充放电循环次数也就一两千次,衰减得快。对车主来说,这意味着车开几年,电池就不顶用了,换一块?那可是一大笔钱。

宁德时代祭出杀手锏!磷酸铁锂专利垄断,欧美车商苦陷成本深渊!-有驾

最要命的,是它的命根子攥在别人手里。三元锂离不开“钴”这种稀有金属,而全世界七成的钴,都来自遥远的刚果(金)。资源这么一集中,钴的价格就下不来,更可怕的是,全球车企的供应链都悬在了半空。谁控制了钴,谁就能卡住所有人的脖子,这让谁能睡得着觉?

老实人,办了大事

就在国际巨头们一头扎进三元锂这个“甜蜜陷阱”里出不来时,中国的电池厂,却在默默地走另一条路——死磕磷酸铁锂。这条路,一开始谁都不看好,毕竟它能量密度不行,续航是个硬伤。

但它的优点,也实在太突出了。首先就是安全,简直是老实人本分。稳定的橄榄石结构,让它的热失控温度超过800℃,是三元锂的四倍多,基本上断了自燃的念想。

其次是长寿。循环个三五千次跟玩儿似的,比三元锂多出了一倍不止。这意味着,可能车都开报废了,电池还好好的,车主一辈子都不用操心换电池的事儿。

宁德时代祭出杀手锏!磷酸铁锂专利垄断,欧美车商苦陷成本深渊!-有驾

最关键的一点,便宜!磷酸铁锂不靠钴、镍这些贵金属,原材料要多少有多少,价格还稳定。这么一算,成本直接比三元锂低了两三成。在车企们价格战打到眼红的今天,这简直就是一把削铁如泥的匕首。

光有优点不行,短板也得补上。2020年,比亚迪先出手了,搞出了个“刀片电池”。它没在化学材料上死磕,而是玩起了空间魔法,通过结构创新,硬是把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给拉高了50%,一下子就把续航短板给补上了。

紧接着,宁德时代拿出了更狠的招——“神行超充电池”。他们直接从材料根子上动手,用纳米技术把活性物质安排得明明白白,在同样大小的空间里塞进了更多能量。这一招,把续航、快充和安全三个老大难问题,一锅端了。磷酸铁锂,彻底撕掉了“低端”的标签。

想上车?先交过路费

当中国的技术完成了这临门一脚,市场的风向,也就彻底变了。欧美日韩的车企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手里的三元锂技术,一夜之间成了高成本、高风险的代名词。想掉头吧?晚了,路被堵死了。

宁德时代祭出杀手锏!磷酸铁锂专利垄断,欧美车商苦陷成本深渊!-有驾

中国企业不光是技术突破了,人家还围绕着磷酸铁锂,从上游的矿,到中游的材料,再到下游的电池和整车,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这种全产业链的抱团打法,形成了一道深不见底的成本护城河。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中国企业早就布下了一张密不透风的专利大网。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就两条路:要么,老老实实给宁德时代、比亚迪交一大笔专利费;要么,自己花上天文数字的钱和时间,去绕开这些专利,把中国人走过的路,哭着再走一遍。

选哪条,都肉疼。这就是所谓的“成本地狱”——一个由中国企业用技术、规模和专利,为对手们精心打造的困局,进退两难。

市场的反应最真实。韩国研究机构SNE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韩国三大电池巨头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缩水到18.7%。为了活下去,只能低头。三星SDI和通用汽车决定,在他们印第安纳州的合资工厂里加上磷酸铁锂生产线,那地方原来可是只打算生产高端三元锂的。LG新能源也一样,计划把田纳西的工厂产线改成生产磷酸铁锂。这种改变,看着是转型,其实更像是无奈的自救。

汽车装不下,就去装世界

宁德时代祭出杀手锏!磷酸铁锂专利垄断,欧美车商苦陷成本深渊!-有驾

中国电池巨头的野心,显然不止汽车这点地方。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开创性地玩起了“动力电池+储能”的双打模式,把磷酸铁锂的优势又放大了一遍。你想想,对于大型储能电站来说,什么最重要?成本、安全、长寿!能量密度反而没那么要紧。

这片新蓝海,大到超乎想象。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营收占比已经冲到了17%,毛利率高达28.87%,比自家的动力电池业务还赚钱。比亚迪的储能产品更是卖到了全球107个国家,累计出货量超过40.4GWh。

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不仅给企业自己找到了新的增长点,更让它们在全球能源变革这盘大棋里,站到了更中心的位置。它们卖的不再仅仅是电池,而是一整套更便宜、更安全的能源解决方案。

结语

全球动力电池的竞争,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今天,中国企业靠着在磷酸铁锂这条路上的远见和死磕,拿到了决定性的领先。但这不意味着就能躺平了,固态电池、磷酸铁锰锂这些下一代技术,谁都盯着呢。

宁德时代祭出杀手锏!磷酸铁锂专利垄断,欧美车商苦陷成本深渊!-有驾

只不过,这一次,我们不再是那个在后面气喘吁吁的追赶者了。我们手里攥着全球最大的市场,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雄厚的资本,和最宝贵的先发优势。牌桌上的主角,换人了。对于那些还在“成本地狱”里挣扎的对手来说,想追上来,只会越来越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