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仿赛放大招:标配万元轮毂,4万多能入手?比进口省一半!

说它是行业破局者,一点不夸张。以前提到标配锻造轮毂,那都是十万往上的进口大贸车才有的待遇。就这一个轮毂,单买就得一万多,普通车友想都不敢想,要么咬牙买进口,要么自己花钱改。但这款车直接把这级别的配置焊在车上,还是国产身份,等于给国际品牌的高端配置垄断撕开了个口子。

国产仿赛放大招:标配万元轮毂,4万多能入手?比进口省一半!-有驾

更让人议论纷纷的是价格。网上都在传,可能 4 万出头就能拿下,最多不超 5 万。要知道同级别的进口车,没个七八万根本拿不下来。这价差可不是一点点,差不多能再买辆小踏板了。有人算过账,光是这套原厂锻造轮毂加电控系统,就已经值回票价,等于买车几乎白送了个发动机和车架。

国产仿赛放大招:标配万元轮毂,4万多能入手?比进口省一半!-有驾

这背后其实是一场成本革命。能把改装级别的硬件和公升级的电控系统打包卖这个价,说明厂家在供应链上有真本事。自主掌控的铝合金双翼梁车架、自己的锻造工艺,不仅把车重压到了 168 公斤,比同级别的轻了不少,还把成本控制在了合理范围。这种垂直整合能力,可不是随便哪个厂家都能做到的。

国产仿赛放大招:标配万元轮毂,4万多能入手?比进口省一半!-有驾

以前总说国产车配置低,进口车才给好东西。但这款车偏要反着来。博世的弯道 ABS、六轴 IMU 这些电控系统,在进口车上大多是选装,加钱才能用。到了这儿,直接成了标配。这可不是简单的配置下放,更像是在说:好东西,国人也能轻松用上。

国产仿赛放大招:标配万元轮毂,4万多能入手?比进口省一半!-有驾

能做到这点,技术突破是关键。就说这轻量化吧,全铝车架加铝合金后摇臂,一下子比同级车轻了 30 公斤。别小看这几十公斤,骑起来完全是两种感觉。更厉害的是锻造轮毂,簧下质量降了 40%,带来的操控提升立竿见影。试过的人说,过弯时车身响应快得像有人在后面推你一把,跟普通铸造轮毂比,简直是换了辆车。

国产仿赛放大招:标配万元轮毂,4万多能入手?比进口省一半!-有驾

当然,轻量化和强度总得找个平衡。这里就不得不提张雪的专利车架设计了。据说这种设计能在减重的保证高速过弯时的刚性,这背后肯定做了无数次测试和调整。毕竟摩托车这东西,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动力方面,它走了条不寻常的路 —— 三缸。819cc 的排量,能输出 150 匹马力,数据很亮眼。更特别的是它的左侧正时链设计,全球也就两家在用,另一家是 MV 奥古斯塔 F3。这种设计不光让声浪有特色,动力输出也更有效率。

调校上也有讲究。取消了可变进气道,反而让低扭更充足,据说三挡给油就能翘头。高转表现也不含糊,13000 转时能爆发最大马力,红线更是到了 15250 转,完全是冲着赛道去的。这种既照顾日常通勤,又能满足玩乐需求的设定,正好卡在了双缸和四缸之间的空档。或许,这会是国产三缸车型崛起的信号?

国产仿赛放大招:标配万元轮毂,4万多能入手?比进口省一半!-有驾

电控系统更是堆料十足。博世的弯道 ABS 加上多段 TCS,在湿滑路面上能缩短 15% 的制动距离,这可不是小数目,关键时刻能救命。还有 10 度可控翘尾技术,既能在赛道上玩得尽兴,又能在街道上保证安全,挺智能的。双向电子快排和电子油门,让换挡快了 0.2 秒,别觉得这点时间无所谓,比赛时可能就是胜负之差。

回到大家最关心的价格,4.18 万起售的预测很有意思。这个数字刚好卡在春风 675SRR 和升仕 703RR 之间,明显是有备而来。让人好奇的是,标配锻造轮毂还能把价格控制在 5 万内,这背后肯定是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深耕的结果。或许,以后高端配置的成本,真能被国产车打下来?

国产仿赛放大招:标配万元轮毂,4万多能入手?比进口省一半!-有驾

对用户来说,这绝对是个好消息。从 250cc 升级上来的车友,能以不高的价格获得质的飞跃,它的推重比甚至超过了雅马哈 R6。就连考虑杜卡迪 V2 的潜在用户,可能也会犹豫 —— 同样的动力和重量,价格差了一大截,谁能不动心呢?

当然,质疑声也不少。三缸机的耐久性就是个焦点。不过看看春风 675 三缸平台这两年的市场表现,应该能让人踏实点。品控方面,参考张雪之前 500RR 万台交付的品控曲线,相信这款车不会让人失望。

还有人对性能参数有疑问,比如极速 299km/h。其实这是行业潜规则,就像欧盟和日本厂家的君子协定,不会标得更高了。至于 2 秒破百,也得看具体条件,骑手体重、路面情况都有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国产仿赛放大招:标配万元轮毂,4万多能入手?比进口省一半!-有驾

这款车的出现,可能会改变国产仿赛的发展路径。以前总说国产车靠配置堆砌,现在看来,已经开始用技术说话了。这种转变,说不定会影响钱江、春风这些厂家的研发方向。再往远了说,有了三缸专利布局,以后出口东南亚、欧洲,在关税上也能占点优势。

对消费者来说,买车的标准可能也要变了。或许以后会流行一个新公式:(马力 / 价格)× 电控完备度,用这个来衡量性价比。而且,随着座高降低、电控更易用,可能会有更多街车用户转投仿赛阵营。

这款车就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头,激起的涟漪远不止价格和配置简单。它更像是一个信号,告诉大家国产摩托车真的站起来了。至于最终市场表现如何,还得等上市后让用户说了算。但不管怎样,能让更多人用得起好车,总归是件好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