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死亡边缘,实属无奈,从月销20多万降到4万多辆

一、市场表现:从巅峰滑落至生死临界点

本田中国近期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7月两大合资品牌(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合计销量为44817辆,同比下滑14.75%;2025年1-7月累计销量35万辆,同比跌幅扩大至23.16%,这已是其连续第五年出现市场萎缩。回溯2020年12月,本田单月销量曾达20.88万辆,短短四年多时间,月销规模缩水近八成,甚至低于部分新兴造车品牌的同期表现。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在内部会议上直言:“企业已站在生存危机的边缘,必须正视市场竞争的残酷现实。”

站在死亡边缘,实属无奈,从月销20多万降到4万多辆-有驾

二、市场背景:新能源浪潮下的优势瓦解

站在死亡边缘,实属无奈,从月销20多万降到4万多辆-有驾

本田的销量下滑轨迹,与中国汽车市场结构的深刻变革高度同步。长期以来,日系品牌凭借“省油耐用”的单一优势占据市场,但随着新能源车型的普及,这一核心竞争力被彻底重构。纯电车型的能源成本仅为传统燃油车的1/3,直接冲击本田的“低油耗”标签;而在智能化配置上,国产新能源车型已实现“普惠式突破”——10万元级车型普遍搭载高速NOA、全场景自动泊车等功能,反观本田同价位产品,部分仍维持“双喇叭+手动空调”的基础配置,内饰材质与隔音性能也与主流水平存在差距。

三、核心挑战:转型滞后与产品力短板

站在死亡边缘,实属无奈,从月销20多万降到4万多辆-有驾
  1. 电动化布局迟缓:本田在华新能源产品矩阵仍以油电混动为主,纯电车型仅覆盖3款,且续航里程、快充效率等关键指标落后于竞品。2024年推出的e:NS1纯电车型,CLTC续航420公里,相比同价位国产车型普遍600公里以上的续航能力,竞争力明显不足。

  2. 智能化配置缺位:在智能驾驶领域,本田Honda SENSING系统仅支持基础的ACC和车道保持,高阶功能需依赖顶配车型;而国产车型已实现L2+级智驾功能下探至10万级市场,形成显著代际差。

  3. 对本土需求响应不足:外方管理层对中国市场“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速度预判失误,导致产品规划与消费者需求脱节。例如,在年轻用户关注的车机交互、OTA升级等方面,本田车型的功能完整性与响应速度均落后于自主竞品。

四、行业启示:合资品牌的共性困境

站在死亡边缘,实属无奈,从月销20多万降到4万多辆-有驾

本田的现状折射出部分合资品牌在产业变革中的共性问题:过度依赖传统优势,对新兴技术趋势反应迟缓。当国产新能源车型通过“油电同价”策略打破价格壁垒,同时以智能化配置重构用户体验时,单一依赖“省油耐用”的产品逻辑已难以维系市场地位。未来,若不能加速电动化平台落地、深化本土化研发,更多合资品牌可能面临类似的市场收缩压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