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预算选新能源SUV,零跑C10空间动力配置体验碎聊
去年年底,我在小区门口遇到邻居老周,他新买了辆零跑C10,刚好我家也琢磨着换车。那天正好赶上北方下雪,道路结冰,他说这车底盘挺扎实,过减速带和坑洼不怎么颠。我一时心痒,就跟他借来开了一圈。实际坐进去后排仨人——我、媳妇还有丈母娘,都没挤得慌,腿还能伸直。这点比之前开的老款合资SUV强多了。后备箱放婴儿车和俩大行李箱,还剩点空地能塞杂物。
聊到续航,我特意问了群里几个老司机。他们有的主打纯电,说城区用足够,一周充一次就够用。但有哥们住郊区,每次回家都要跑长途,就选增程版。他说冬天纯电掉得快,用增程器发电还算靠谱,不至于半路趴窝。据销售顺嘴一提,现在纯电版最大功率220kW,比前两年提升不少,加速挺猛——5.9秒破百不是吹牛,但其实日常超个车也就是轻踩一下油门,很平顺不会窜。有师傅讲800V快充平台,从30%到80%只需十几分钟,“你喝杯咖啡它就满血复活”,但小地方快充桩还是不太多,这事只能看运气。
增程版搭1.5L发动机当发电机,170kW的驱动功率,也不慢,就是官方标称7.68秒破百。我试过市区上下班模式,全靠纯电走,两百公里续航基本满足一天通勤。偶尔出远门综合续航能上千公里,这种混动方案对怕堵、怕找不到桩的人来说是省心。不过,有朋友吐槽,说增程器介入的时候噪音会变大,其实我自己感受下来,只要不开窗户,在车里基本听不到啥震动声。
安全这块,是家里老人最关心的。有次群友分享真实事故:高速爆胎,那台C10爆胎稳定控制系统启动很及时,据他说轮子刚炸掉时方向盘只是微微抖了一下,没有失控飘出去。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个功能挺冷门但关键。后来才知道底盘是跟Stellantis集团联合调校过,不光悬挂吸震做得细致,高强度钢材也用得比较多,还有合理溃缩设计。一位修理厂师傅私下讲:“这种热成型钢,你砸一下都费劲。”碰撞成绩据说不错,不过具体分数没人关心,都信实际表现。
再扯配置,有些细节容易被忽略,比如隐藏式空调出风口,看着干净利落,还能语音控制风向。我第一次试语音助手,“导航去菜市场”“打开副驾座椅加热”,识别速度比上一代车型明显提升。这套骁龙8295芯片带来的流畅度确实让人省事儿,不像以前卡顿半天等页面刷新。另外高配还给激光雷达和骁龙8650主控芯片,据懂行朋友说端到端驾驶辅助更智能,但普通家庭其实用不上那么花哨,大多数时间还是手脚自己掌握方向吧。
空间布局方面,小孩东西太多,我老婆经常抱怨储物格少。但这台C10全车有二十六处储物空间,包括五个杯托,中控扶手箱深度合适,可以塞进奶瓶、湿巾甚至折叠雨伞。不少人忽略后排座椅靠背角度可调,这对长途乘坐舒适性很重要;身高180cm的人坐进去腿部还能留两拳距离。“真是不憋屈,”丈母娘这么评价过一次。而且把后排放倒以后空间扩展到了八百升以上,上回搬自行车不用拆轮子直接推进去,也算方便。
价格嘛,今年初上市的新款12万出头起步,到14万左右顶配,对于想买中型SUV又想省钱的年轻家庭来说确实划算。同级别竞品虽然各有特色,比如宋PLUS DM-i油耗低、银河星舰7科技感强,但仔细掂量下来零跑在配置和动力方面性价比突出一点。不止国内卖得火,据销售透露海外出口量近2.5万辆,其中C10占大头,在欧洲市场反响不错,说是“品质可靠”什么的,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便宜又耐造吧。有维修师傅悄悄吐槽:“国外客户要求高点,我们装配工艺不能马虎。”
最近微信群有人讨论保养周期,新手总担心混动车型维护麻烦,其实正常情况下每年做一次基础检查就够了,更换滤芯、电池组检查这些流程厂家都有标准操作,并没有传言中那么复杂。有段时间谣传某批次车辆空调异响,经销商免费升级软件解决问题,所以售后服务这一块目前看还算靠谱,没有乱收费或推诿现象发生(至少我们本地没听说)。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上个月去试驾完回来,小侄子非要钻进副驾驶玩娱乐系统,那套12扬声器自研音效确实名副其实,把动画片声音搞得环绕立体效果,小孩乐坏了……后来晚上刷朋友圈发现同城二手市场已经开始收三个月内准新C10,看样子销量数据是真不少。不过谁知道呢,以后的养护故事估计还会更多——毕竟新技术、新品牌,总免不了磕磕碰碰,再等等看吧,下半年有没有啥新消息出来再决定是不是换这台……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参考自用户交流群及线下销售反馈,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