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在我国市场销量从20多万瞬间崩塌至不到2万,彰显法系车在中国逐渐边缘化的残酷现实

雪铁龙在我国市场销量从20多万瞬间崩塌至不到2万,彰显法系车在中国逐渐边缘化的残酷现实

我第一次注意到雪铁龙,是在2010年。那时候,我还在做渠道,记得有个朋友在广州的某4S店,他说:你看,这车挺稳的,卖得还行。我随口一问:这么多进口车,雪铁龙卖的怎样?他皱皱眉:差点意思,市场反应一般。当时还没太放在心上,只觉得这个品牌的广告都挺有味道,法式的浪漫感还在车身线条设计中。

几年后,到了2015年,数据出来,雪铁龙在中国卖了差不多29.8万辆。听老板说还不错,我心里也挺高兴。实际上,那是雪铁龙的巅峰,虽然我知道市场上也有很多奇怪的牌子,但雪铁龙看起来很扎实。那个时候,整个雪铁龙的车还挺有法式浪漫的风格,底盘质感还算到位。

雪铁龙在我国市场销量从20多万瞬间崩塌至不到2万,彰显法系车在中国逐渐边缘化的残酷现实-有驾

但你要说变迁,不能不提2020年之后的崩塌。2020年,雪铁龙的销量跌到2.2万辆。再到2024年,差不多只有1.95万辆,全年估算,差不多也就2000多台。看这个速度,真是让人震惊。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相册里还有一些关键词:停产、停售、边缘化。对,就是这样。她们的两款车基本就是放弃了抵抗。像雪铁龙C5、C3时代的经典死掉了,很多车型都变得稀稀拉拉,市场反应也变得冷淡。

你知道,当然不是我最喜欢走高端路线。其实我挺怀疑,为什么雪铁龙早期做的还不错,那些35万左右的车,体验不差,为什么会拖到现在这样?还不如想想别的牌子,比如速腾、昂科威,或者别人说的,韩系车跑得快。

雪铁龙在我国市场销量从20多万瞬间崩塌至不到2万,彰显法系车在中国逐渐边缘化的残酷现实-有驾

在我印象里,韩系车在华的表现实在不赖。比如现代,起码有些车还在国内生产,通过出口支撑销量。而法系车,尤其是标致、雪铁龙、雷诺,渐渐就变成了边缘的旧日残影。标致曾经在华也是火得不行,后来呢?市场荒凉得让人难以想象。好不容易弄了个高端的DS品牌,结果市场根本不买账。

我一直琢磨,为什么法系车在中国市场这么难?严格法系车的产品力其实没太大问题。底盘、刹车、阻尼,感觉都还挺有料。我记得有个修理工,说过:这车的刹车线圈很厚实,弯起来顺滑很多。这可不是虚的,某些车的做工还是挺讲究的。

但你看,品牌文化、销售策略、市场推广,似乎都没跟上。法国车的浪漫在国内变成了老派、被忽视的标签。怎么说呢,大部分人不懂车自主判断,还是偏相信那些700公里不用加油的广告,结果市场就停滞了。这种情况下,谁还去买一辆讲究的法国车?

就这,很多人从情感上还喜欢法系车。毕竟,声音、底盘质感,都是很欧洲味的。有人会说:我喜欢那份细腻,刹车线感、悬浮感。对,确实好。可惜的是,市场不是你喜欢就行。

对比同级别别的车,雪铁龙的实操差别就在于动态体验。比如说:同价位的合资SUV,普遍偏向家庭舒适,雪铁龙这个级别,偶尔还能有点运动底蕴,可是优势很难快起来。加上国产的雪铁龙,现在只有几款车在卖,基本是自我消亡状态。

雪铁龙在我国市场销量从20多万瞬间崩塌至不到2万,彰显法系车在中国逐渐边缘化的残酷现实-有驾

之前我跟朋友随口聊,他说:为什么不发展新能源?那多挣钱。我摇摇头,想想:没错,新能源(我估算)利益可观,但其实法系车从一开始就走不同路线,比如强调操控、底盘、质感,很多时候都离电动车的主流味道比较远。虽然说新能源好像成为风口,但真正做到极致那几家偏向大规模生产的品牌还是少数。

法系车的战略失误,反应到市场上的,就是变得不那么能打。你看清楚,像雷诺,早就全线退出。标致和雪铁龙,要么自己玩窄了,要么被合并吞噬。DS品牌去死了,曾经的高端其实也没有掀起什么浪花。

也许有人会说:重塑品牌,要靠营销吧。我觉得,确实得有人策略地做点文章,但市场其实很现实。即使你再有牌面,消费者还是会考虑性价比、维修便利、未来可期。

雪铁龙在我国市场销量从20多万瞬间崩塌至不到2万,彰显法系车在中国逐渐边缘化的残酷现实-有驾

问题来了:在中国这个市场,法系车还能翻身吗? 真不好说,转型可能性很低。但,也有一些苗头:比如引进柴油混动版,好像某个品牌(我没注意细节)在试水。这种玩法或许能稳住一部分喜欢法系感觉的用户。

哎,说到这里,我得问一句——你觉得,为什么偏偏法国品牌这么难在中国立足?是不是文化壁垒?还是技术短板?或者,仅仅是市场环境在变化,没人愿意陪他们耗下去?我自己猜测(没深究),可能是续航能力、服务体系都没跟上新时代的节奏。

还记得我曾经听销售说过:你要懂车,就会知道这些品牌的好。就是市场不认可它的‘玩法’。话虽这么说,但我觉得,不只是玩法,更是心态和战略。

总结着是不是有点啰嗦?可能吧。就像我有个朋友买过一辆二手雪铁龙,他说:老婆喜欢这个车的底盘,皮都没怎么掉。也是,看得出,喜欢的用户还存在,但似乎越来越少了。

法系车还能不能回暖?我也没完全打死,但至少,未来的挑战不止是销量的问题,更多的是品牌认知和市场战略。而且啊,像我这样喜欢法系车细腻操控的人,越来越少……这事,真不好预料。

雪铁龙在我国市场销量从20多万瞬间崩塌至不到2万,彰显法系车在中国逐渐边缘化的残酷现实-有驾

你觉得,除了新能源之外,还有什么其他路径可以让法系车重新抬头?或者,真的就只能等市场自己选择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