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成都车展还没开幕,外界最热的话题却是:是不是不行了?
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是,往年最热闹的“豪车馆”彻底消失了。保时捷、宾利、劳斯莱斯、玛莎拉蒂……这些曾经撑场的名字,如今集体缺席。
但在我看来,成都车展并没有变冷清。只是热闹的主角,已经不再是豪车,而是新能源、智能车和中国品牌的展台。用户的关注,也从对豪车的崇拜,转向了对科技体验和未来感的期待。
这不是衰落,而是转折。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成都车展正在见证一场历史性的更替。
豪车退场,高端逻辑正在改写
豪车的缺席,是市场信号。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持续承压,今年上半年不少品牌跌幅超过两位数,这背后是用户价值观的转变。
年轻用户买车,不再只看车标,而是看智能化、体验感。德勤调查显示,超过 60% 的中国消费者在购车时把“智能驾驶和车机体验”列为首要考虑因素,已经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品牌溢价”。
正如分析师所说:“在中国市场,如果缺席车展,会被解读为市场表现不佳。”成都车展豪华馆的消失,其实是在提醒行业:高端,不再等于传统豪华,而是等于科技与体验。
中国品牌走上主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品牌的全面接管。
本届成都车展吸引了近 120 个品牌、1600 多辆车参展,展览面积超过 22 万平方米,中国品牌成为绝对主角。
比亚迪甚至独占一个馆,长城、吉利、上汽、广汽等集体上阵。
更重要的是,这些品牌的叙事方式已经改变。过去是“性价比”,如今是“技术领先”:高算力芯片、大模型、1MW 超充、智能座舱……几乎成了必备标签。
正如 Brand Finance CEO David Haigh 所说:“中国已经不再仅是世界工厂,而是全球创新的领导者。” 这种自信和底气,在成都车展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能源与智能化,成为唯一主旋律
今年的车展,看点不再是谁的车更豪华,而是谁的科技更敢秀。
新能源全覆盖:SUV、轿车、MPV,纯电、插混、增程,几乎全品类车型都有新能源版本。
智能化成标配:激光雷达、4D 毫米波雷达、大模型座舱、高通/NVIDIA 高算力芯片,成为发布新车时的核心话题。
体验更沉浸:观众不只是“看车”,而是真正坐进去体验交互,感受车机语音、大屏联动、智能驾驶演示。
车展角色的转变:从展会到消费节
成都车展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政策助推:今年成都车展最大的不同,是它正在从“展会”变成“消费场”。政府的政策“强推”,让它不仅是新品展示,更是直接成交的场景:以旧换新补贴最高可达 2 万元,现场还设有一站式购车服务专区,把用户的热情直接转化为销量。
跨界融合:展会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宽。除了整车,还有改装车、人形机器人、能源解决方案,越来越像一场“未来生活体验展”。观众走进展馆,不只是看车,而是在体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文化氛围:对成都来说,车展早已不只是汽车行业的聚会。它正在成为一场真正的“城市节日”——既拉动销量,也带动餐饮、旅游和文化消费,成为这座城市的年度盛事。
风向已变
2025 年成都车展释放出的信号已经足够清晰:
行业的重心正在从“豪车崇拜”转向“科技信任”;
品牌格局也在悄然重塑,中国品牌不再是配角,而是站上了主舞台;
用户的关注点同样发生转移,从单纯的“看车买车”,变成了对科技体验和未来出行的期待。
换句话说,成都车展不只是车展,而是中国汽车产业叙事方式的转折点。主角已经换人,从豪华崇拜到科技信任,从品牌徽章到用户体验——谁能定义科技与体验,谁就能定义未来。
请不要怀疑,更替正在发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