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凯伦要上SUV了——这句听起来像反转剧情的话,正让超跑粉丝分两派拉锯:有人愤怒,有人拍手叫好。 新闻点很硬:在资本更替和市场压力下,这家曾经立誓“绝不做SUV”的英国超跑厂,正在筹备首款越界大车,目标很明确,瞄准豪华超跑SUV阵营的头牌,比如法拉利Purosangue。
大家都在问:迈凯伦放弃“纯血”原则了吗?答案比想象复杂。 故事的转折来自钱袋子。
迈凯伦控股权在2024年发生变化,巴林基金把多数股权转给了阿布扎比背景的CYVN公司。 新东家的经营目标很现实:提升盈利。
高端SUV已经被保时捷卡宴、兰博基尼Urus、法拉利Purosangue等证明是现金奶牛。 不追随这股潮流,企业的商业逻辑就站不稳脚。
于是,原本“不考虑SUV”的内部共识开始松动。 新CEO没有把所有细节摊开,但确认公司已引入多名有SUV经验的高管。
明眼人看得出,这是要干大事的信号。 技术与合作也在悄悄改变路线。
2025年初,CYVN与初创公司Forseven合并,蔚来也参与了相关合作。 这让迈凯伦的电动化路线不再是单打独斗。
国内电动车市场热度持续。 蔚来等中国新势力的加入,既带来技术,也带来市场触角。
迈凯伦公开表示,2030年前会拓宽产品线。 CEO还透露:下一步要做超过两个座位的新车。
简单一句话:等同于发布SUV计划。 媒体进一步猜测,最快会在2027年看到首款车型曝光,形式可能是插电混动版本,甚至同时准备四门四座轿车与SUV双线出击。
技术上,迈凯伦并非毫无准备。 现有的Artura平台采用3.0T 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与电机的混合系统,综合功率接近680匹,电池容量约7.4度,纯电续航约33公里。
把这些经验放大应用到一台体型更大的SUV上,难点立刻显现。 超跑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轻量化。
举个反面教材,莲花的电动SUV Eletre重量接近3吨,是其经典跑车Elise的三倍多。 对以碳纤维技术自豪的迈凯伦而言,这是一记清醒剂:做SUV容易,做“保留超跑灵魂的SUV”难上加难。
厂商之间也进行了多条沟通线。 迈凯伦曾洽谈与宝马合作,讨论是否采用宝马XM的插混系统,但到2025年为止并无后续确认。
这样的谈判说明两件事:一是迈凯伦愿意借力外部成熟技术以缩短开发周期;二是内部仍在寻找平衡点——怎样在放大体量的同时,守住驾驶体验与品牌基因。 市场的现实很直接。
豪华SUV为许多顶级车企贡献了可观利润和更广泛的客户基础。 超跑买家群体稀少且挑剔。
SUV则把买家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富裕阶层,他们需要空间、舒适、实用,同时也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 对迈凯伦来说,推出SUV不是简单的产品扩充,而是在求生与守业之间的一次权衡。
保住血统的同时,别把账本搞破产,这是管理层最关心的事情。 情感层面上,粉丝的失落可以理解。
有人觉得这是向资本屈服;有人则看到品牌的长远生存被放在第一位。 你会选择情怀,还是选择现实?这是每个豪车品牌都要面临的两难。
市场也在变。 电动化浪潮、消费群体更新、全球豪华车格局重塑,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超跑厂不得不重估“纯血主义”的可持续性。
个人观点:迈凯伦的转向并非简单的妥协,而是一场策略性调整。 保时捷、兰博基尼都走过类似路径。
关键在于执行。 把超跑的操控感、空气动力学、轻量化工艺融入SUV,这是一场工程与美学的结合,也是品牌能否在新赛道上获得长期竞争力的试金石。
对消费者而言,更重要的是产品最终是否能兼顾性能与实用。 只有做出“有迈凯伦味”的SUV,粉丝和市场才可能双赢。
现实生活里的道理同样适用。 很多人会为爱好做出经济牺牲,但企业不能一直靠情怀融资。
品牌要活得长久,既要守住灵魂,也要寻找能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这件事说到底,关乎选择和取舍。
你怎么看?迈凯伦造SUV是背叛还是自我救赎?如果他们能把超跑的驾驶感放进一台大家庭用车,你会掏钱买吗?欢迎在评论区抛出你的硬核观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