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说什么中国电动车发展就是在“自嗨”,意思就像是咱们自己玩得疯但别人根本不当回事。说实话,这种说法现在其实很常见。有人遇到点风头就忍不住泼冷水,仿佛谁家小孩拿了成绩单别人都得酸两句。那到底啥叫自嗨?别人是真看不上,还是不想让你嗨?我琢磨了琢磨,也聊聊我的看法。
先来看看数据,中国现在干了全球65%的新能源车销售,就你说这嗨不嗨吧?当然了,这里头一大半都是自己家里卖出去的。就像咱村里卖瓜,基本都是自己人买,外头人看着眼红但进不来市集。为什么?不是咱瓜不甜,是门口有人拦着,专门收“进村费”。
欧美那套关税一上来,跟砌墙差不多,你有本事随便往我家卖,可我买你得加钱,你要太便宜我就给你扣帽子,说你补贴了、说你不公平竞争。其实说白了,就是怕中国电动车便宜,怕抢了他们饭碗。但他们不好意思说怕,只好找理由说咱“自娱自乐”,要是没这些关卡,卖到老外家门口,指不定谁能扛住。
回想十几年前,特斯拉刚冒头那会儿,咱们还在琢磨怎么造个能用的发动机,怎么把电池堆到一起不炸锅。连车灯都要人家外企教,技术全靠买。结果国家一拍桌子,说咱要玩新能源,砸钱建厂,谁造得好给谁补贴,还修高速充电站,一条路上能一直插着电开到家。这时候风口起了,谁抢得快谁吃肉,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把抓,成了头牌。
你看看现在,比亚迪一辆小海鸥顶多十万块钱,能跑能用还能连接手机,比国外那种动辄五六万美元的“电动玩具车”便宜三分之一。再看电池,宁德时代把70%的产能攥手里,盖了全世界的无敌铁桶,成本压到老牌车企喘不上气。说实话,谁遇上都得哭。
人家老外嘴上不屑,心里其实早慌了。你看大众最近两年裁员,车子转型搞电动化是左脚踩右脚,奔驰干脆关厂,宝马缩减投资,ID系列电动车上车就是学习机,连系统都卡卡的,体验感跟用老人机差不多。他们好像天天在会议上开会,研究怎么不掉队,结果越研究越掉队。为啥?没电池、没智能、没供应链,啥都卡脖子,名气一年比一年小。
再聊聊充电桩,中国马路上电桩跟饮料摊似的,欧洲美国总共的充电桩还没咱一个省多。美国自个儿也知道完蛋了,干脆州议会立法干预,强行淘汰油车,类似于“禁塑令”那种味道,不这么搞电动车根本没人买。
他们嘴上说“保护产业”,实际就是抢时间,希望拖延拖延,等中国造车企业自己折腾死或者碰到瓶颈,好重新坐回主导地位。可惜中国车企没傻等,直接去东南亚找新市场,去澳大利亚扎根,甚至在欧洲买工厂,上演“全球建厂本地卖”,让关税变成摆设,外企还没转型完,牌桌上已经没座儿了。
很多人说国外电动车少,那到底谁是“自嗨”?你只要去泰国、马来西亚,或者澳洲的大街转几圈,你发现中国造的电车满街跑。这些国家可没有故意扯后腿,结果中国车就火得一塌糊涂,这不是自嗨,是人家真买账。
那欧美老牌车企为啥就掉链子?原因很简单,造车原来靠发动机、靠品牌,现在比的是供应链速度和智能座舱。中国新势力半年能改款一次,相当于电脑优化升级一样快,国外还是一年出一款新车,效率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再看看智能系统,比亚迪的车机简直跟手机一样,点哪都行,过年能连Wi-Fi打游戏,老外的车开着导航掉线,碰到复杂路况直接卡死。
有些人问,中国电动车到底厉害在哪?其实不是便宜就占便宜,这是综合效率、智能、供应链、创新一起爆发的结果。国内又卷价格又卷技术,外头买车还要交关税,智商税都快赶上购房中介服务费了,你说谁还会愿意买外国货?
有人说,这中国电动车出海,全靠国家补贴。其实这是老套逻辑,从家电到电竞,从光伏到手机,中国早就干怕了“补贴论”,最后全是把别人熬死自己做老大。你看比亚迪、蔚来这些企业,补贴其实只是启动资金,封神靠的是自主研发、供应链组合、全球工厂落地。你让他们和丰田去比智能,和大众去玩电池,没准现在哪家老牌巨头还得来中国“深造”,像学生一样学经验。
当然,有人也冷嘲热讽,说电动车不环保,还要烧电,冬天续航短,充电慢。这些问题不能忽略,但要考虑到,谁不是边跑边修?你让油车刚出来时,汽车业界也没人能吹能飞——照样有三漏、熄火。新能源汽车能快上牌桌,就因为智能、环保、续航在高速进步,五年前的电车续航只有两百公里,现在一口气能开五百公里,也就这几年,质的提升,已经不是同一个物种了。
再扯回自嗨这个事。其实全世界都在瞪着中国,咬牙说关税收得还不够高,下一步要查查你是不是“技术垄断”。本质还是害怕,你家电动车要是开到我家门口,啥都比我好,我的产业咋办?这不是自嗨,这是别人在自闭,人家不想承认自己的落后,干脆把墙翻得高高的,跟自己家修花园似的,你进不来我就安全了。
时间再推远点,有谁能想到中国汽车只用十来年时间,一下子冲到了世界第一梯队?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智能座舱,咱基本都能自主生产,欧洲美国反而得挨家来学习参观。这就是产业变革带来的结果,不是什么好大喜功,而是发展必然。
说到底,中国电动车是自嗨还是全球化领跑?答案不言自明。所有技术、产业变革,都不是靠别人认同才牛,而是靠自己真的跑出来,把主导权握在手里。欧美车企喊得再响,敲锣打鼓也比不过真金白银的销量。中国电车现在就在转型路上,下一步还有智能驾驶、共享出行这些新东西,老外再看不顺眼,谁管得了?
问题来了,你觉得中国电动车接下来还会不会在全球市场继续压着走?你信不信下一代出行方式就是“中国制造”?等着看吧,说不准哪天你在欧洲乘公交,车底盘还是比亚迪生产的。自嗨不自嗨的,拼的就是谁家本事硬,谁家能把改变做到底。
不说了,这瓜谁爱吃谁吃,咱们下期再聊!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