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新国标生效:电动车限速25公里并防篡改
车速封顶25公里,改装难行。
9月1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央视报道并举出江西改装案为例。

这次改动有两大硬指标:最高车速不超每小时25公里,超速时电动机将自动切断动力;电池组和控制器要能互认匹配,一旦不匹配整车不能骑行。国家轻型电动车质检中心检验员周航解释,控制器能识别电池标称电压,像标称48V的车加到60V就会因超出设定范围而无法启动。

为什么要这样改?过去有车型马力余量大,能被非法改装后跑得更快,甚至有人把电池叠加提升电压,带来速度和续航的虚假增长,也增加了事故和火灾风险。新标准把“能跑多快”和“能用哪种电池”都写进了技术规范,目标是从源头降低改装带来的危险性。

新条款还要求新增主动安全设备:城市物流和商业租赁类车辆必须装北斗定位和动态安全监测模块,家用车辆可选装;所有电动车须装通信模块,把车辆运行数据传回企业或管理平台,平台一旦检测到异常会提醒用户或企业。监管和运营方会因此多一条实时发现隐患的通道,尤其是对租赁和配送行业影响明显。

对普通车主来说,最实用的几步操作有:查看合格证和整车铭牌,确认标称电压与电池一致;看电池外壳或说明是否有厂商认证和防篡改设计;购买或更换电池到品牌售后或正规维修点,别私自叠加电芯或随意更换型号。遇到旧车不符合新标准,先向品牌客服或当地质检机构咨询是否可通过更换控制器或电池来整改。
对经营性用车的企业,要尽早对车队做“体检”:确认车上是否装有北斗与通信模块、是否接入企业管理平台,检查平台的预警与关停机制是否可用;与供应商沟通改装保护方案和售后责任,避免一旦出险无法定位或责任不清。监管上,这些数据同样能成为事后核查的证据链,帮助厘清事故原因。

网友反应分两派,有人说“终于有门槛了,改装少了危险也少”;也有人担心“老旧车怎么办,换整车成本高”。专业人士提醒,短期内二手市场和改装圈会有震荡,但长期看更利于安全和合规发展。

看点还包括:检验机构如何判定“设计匹配”和软件固件是否被篡改,售后服务是否能做到普遍覆盖,以及监管平台如何保护数据隐私与使用边界。这些是接下来车主和企业最想看到的配套细则。

如果落地到身边,最该先做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