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了堪称惊心动魄的“军备竞赛阶段”。在这个赛场上,制造商们不仅争相研发激光雷达、电池续航,还在价格战和技术革命中拼得头破血流。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到让人窒息的市场环境,到底藏着什么秘密?而作为传统车企中的一匹黑马,岚图汽车居然凭借一套独特打法,实现了从“烧钱”到“盈利”的惊人转型。岚图是如何在喧嚣中走出自己的高端新能源之路?一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品牌,真的能翻盘吗?
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两大阵营的较量,就像两军对峙,硝烟四起。造车新势力以创新和颜值夺人眼球,传统车企则是靠底蕴和资源稳扎稳打。从小鹏到理想,再到比亚迪,这些新势力几乎垄断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注意力。在这场新能源赛场上,“谁好谁赢!”似乎就成了终极法则。但传统车企的崛起正在颠覆这种认知,据新华社权威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22.8万辆,增长高达34.9%。更出乎意料的是,销量排行榜前十中,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占据多数席位,并压过多家造车新秀。特别是东风旗下的岚图汽车,长久以来不显山不露水,如今却逆袭成巨头,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资本和技术算盘?
岚图汽车如同一把利剑,正悄然切入新能源市场的喉咙。让人惊讶的是,这并不是靠单纯的狂砸钱或者铺张盲进,而是靠稳扎稳打的策略,以及听取用户意见的“慢工细活”。从技术研发到车型布局,岚图汽车展现了传统车企少有的“精细化”策略。一边大力自主研发ESSA与SOA双架构,一边与华为联合推出高端“智驾+智架”系统,可谓技艺双线齐头并进。岚图的动力系统解决方案,覆盖纯电、插混和增程三种技术路线,站稳了多样化交易需求的市场。更以用户为核心,在过去四年中对岚图FREE进行了超过1000项的优化。这种听劝的脚踏实地,让消费者有一种自己能够真正参与汽车制造的感觉。而传统车企中鲜见的“用户共创委员会”,又是专门收集用户意见,为其喜好买单。岚图的成功告诉我们,不是只有流量才能讨得用户欢心,有时候,接地气才是最致命的吸引力。
这些表面上的光鲜并非一直勾勒着完美图景。在过去,岚图曾陷入令人窘迫的低谷。作为东风汽车的子品牌,岚图一度被市场冷落,甚至有人怀疑它的存在是否有必要。那时造车新势力像一群“学生会主席”一样呼风唤雨,而岚图却像个沉默寡言的乖孩子,闷头搞技术,几乎没有太多宣传。2022到2024年间,岚图虽然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可毛利率却仅有8.3%到21%,盈利能力远逊色于其他造车新势力。同一时期,比亚迪的宣传广告已经遍布了地铁商场,理想ONE的销量也早已创下了记录。在新势力的阴影下,岚图是一个十足的“遗珠”,让人心酸。这一阶段,却是岚图被低估的“冷启动期”。
2025年,风云突变。岚图汽车不仅让人们看到了盈利能力,更直接用数据证明了自己在新能源市场的地位。上半年,东风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45.33亿元,同比增长6.6%。岚图靠技术和用户体验改写了命运,从曾经的亏损泥潭中跻身为央企第一家盈利的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从去年毛利率的21%,再到今年7月盈利4.34亿元,它的进步让行业震惊。岚图还申请港股上市,通过财务优化盘活传统燃油车市场。一招“腾笼换鸟”,在新能源化的浪潮中展示了央企改革的力度。岚图坚持对技术的掌控,拒绝模仿和拿来主义。另通过与华为合作的“智驾+智架”系统,岚图提供了高端智能化解决方案,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而擅长细节打磨的传统车企团队,最终让消费者被精心雕琢后推出的产品圈粉。这一次,传统车企终于在新能源市场上找回了话语权。
虽然岚图逐渐崭露头角,但新能源市场毕竟是个充满荆棘的战场。岚图未来会越走越顺吗?未必。摆在岚图面前的挑战绝不仅仅是如何维持当前的盈利势头,更在于如何应对新势力们“快速出货”的围追堵截。问题并不只是外敌,还有车市本身的结构性难题。新能源汽车技术更新迭代频繁,面对激光雷达和智能座舱的技术升级,相关成本的压力是不可忽视的。行业内越来越流行的价格战,不断拉低市场底线,让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区隔也变得难上加难。岚图要如何在核价竞争中,保持“长期主义”的优势不被消耗殆尽?更关键的是,消费者的选择变幻莫测。造车新势力的用户群体以互联网原住民为主,而岚图是否能持续吸引那些更挑剔的尖端用户?从各种争议的声音岚图的主流化之路还远没有结束。
也许有人会问,岚图真的走对了吗?它摒弃快速销售模式,坚持长期主义,表面上是聪明的选择,但未来如果市场规模放缓、竞争加剧,它能否继续前行值得探讨。那些自诩为“用户导向”的策略,最终真的会让用户满意吗?坚持过于传统的布局逻辑,是否有被时代淘汰的风险?从遗珠到明珠,岚图确实做出了惊人的转变,但转变背后并不是完全无懈可击。或许它在唱一首孤立的“慢速歌曲”,而新能源市场是需要快节奏的乐队表演?
岚图的盈利成为传统车企的标杆,但“慢下来”的策略在追求爆发性增长的新能源市场中是否得当?如果街头巷尾的年轻人仍然钟情于更时尚、更短平快的新势力品牌,岚图还能赢得未来吗?读者们认为,长期主义在这么快节奏的市场中真的有用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