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复工,现金还账,产品竞争力待考

咱们今天聊威马汽车,你会发现这个话题真是比连续剧还精彩。前一阵子大伙儿都觉得威马彻底玩完了,枝叶散落,欠款一堆,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消失”了。可人家悄悄搞起了大新闻,没过多久,居然官宣要复工复产,这就像你在小区楼下捡瓶子的大爷,哪天告诉你他准备再开超市,计划三年上市——你说信不信?

咱们得问问自己,“威马这回真的能涅槃重生吗?”更大胆一点,他们列出发展蓝图,说2030年要百万产销量,目标收入千亿级别。这口气不小,但咱们咋看呢?能不能真成?或者说,他们凭啥认为自己能逆天翻盘?

首先想一想,一个破产重组中的企业,供应商都欠现金,用户信心破产,市场竞争又这么激烈,他们能靠什么重新弄出声响?从他们最近发布的《白皮书》,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欠账的供应商,底线就是六个月内现金清清爽爽还钱,超过门槛的搞成信托,等赚到了再摊给大家。这种诚意确实不小。试想啊,现在有多少企业一出事就把账一撂,说白了就是撒手不管。威马敢这样坦诚表态,显然是放下身段,真想再搏一把。

可是,只还账、还亲自写信道歉,意味着未来一定没人再怀疑吗?很难。毕竟汽车不是豆腐,没产品、没技术、没市场,光是耍嘴皮子,那还不如直播带货热闹。威马说政府支持,那确实是很硬的“牌照”,温州市和上海都站台。但你想,这年头地方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多得很,有哪个不烧钱?人家眼看就快成蔚来、理想的下一个了,结果一不小心成了蔚来的对手,理想的反面教材。地方政府更像“场外拉拉队”,到关键时候要“真金白银”还是要企业自己拿出来才算数。

再来,要复产先得有产品。从威马的规划里看,他们主打EX5和E5,这些新不新?说实话,没啥大水花,市场竞争力极有限。今天的新能源市场,一年一个小变化,大家在比的都是一公里能跑多远、一度电用得有多省、辅助驾驶玩得有多溜。如果产品几年不更新,基本就是跳广场舞的节奏,年轻人会买吗?企业活力体现在推新和创新上,威马这几个“老本”,顶多补补出租车、网约车市场的缺口,你指望它爆红,那只能算侥幸。

他们还给自己设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把老车卖出去,第二步搞海外,第三步大干快上冲击年销百万。这听着让人热血沸腾,可真要落地,有没有底气?中国新能源市场卷到快打出花了,恒大都散了,拜腾消失了,爱驰也在挣扎。前有特斯拉,后有造车新势力,传统大厂也全杀进来了,不缺车,更不缺故事。威马要想突围,是不是先要搞出点新鲜的、只能他们做的独门绝活?要么定位够准,要么产品有技术壁垒。否则,光靠政府、靠耍嘴皮子,谁信?

这让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威马的本钱和心气能撑多久?人家汽车这一行,十亿八亿都是小钱,几百亿才敢说做新品牌、搞研发、造生产线。你就看各家融资也看得头晕。威马这次的启动资金够不够用?还是说这属于借“复产”刷存在感,顺便看看能不能再融点钱,撑两年再说?

还有一点值得琢磨的事,海外市场真的好做吗?听起来在泰国建厂、主攻东南亚甚至中东市场,好像打开了“第二战场”,实际上呢?咱们国内内卷那叫一个狠,国外同样是狼多肉少。比亚迪、吉利都在推,日韩、欧美也不傻,各地政策都在变。曾经还有“炒投资热”,现在可能你都来不及融钱,市场就被抢空了。到时候,是不是会沦为拖延时间、讲故事的幌子?值得深思。

其实站在今天来看,威马不缺故事,真缺行动力和长期竞争的能力。最可怕的是,造车新势力失败不是因为没人支持、没人给钱,而是因为市场不买账。威马前面的坑,全都是行业的老坑——现金流断裂,供应链不稳,用户信心崩溃。包括他们自己的招牌“用户思维”,此前用得最多的就是“互联网模式”和“轻资产运营”,结果呢?一场疫情加内卷,啥都不靠谱。

现在还有一个压力,就是品牌声誉的修补。你让老用户再相信品牌多难啊?更别提拉新。假如这次复产只是昙花一现,半年或一年后又停了,谁还会再给你机会?再遇上国外市场搞政策门槛、国内竞争者添堵抬杠,威马靠啥持续发力?

再说了,新能源汽车这事,光挣钱早蒙了眼睛。利润太薄,产业链又长,没有过硬技术和独特产品,你能混个几年算你真行。蔚来和理想,哪个不是在“破釜沉舟”、绞尽脑汁地搞产品升级、布局高端市场、投研发大钱?威马现在走低价大盘,似乎只剩“活下去”这一条。可活着没有未来感,更别说进百万的赛道。产品升级、技术突破、服务创新,三位一体,原地不动就全军覆没。

大家要问,威马的“复活”对行业来说到底意味着啥?是给后来者信心,证明倒了还能再起来?还是说,其实再多的梦想、再大的目标,回归现实不过是“生存模式”下的苟且?咱们老百姓买车,要的无非是品质和信任,威马能不能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而不是写几个励志文案、喊两句发展口号?

威马汽车复工,现金还账,产品竞争力待考-有驾
威马汽车复工,现金还账,产品竞争力待考-有驾
威马汽车复工,现金还账,产品竞争力待考-有驾
威马汽车复工,现金还账,产品竞争力待考-有驾

最后还是那句话,不怕有理想,就怕理想离地三丈高。造车这摊买卖,光靠梦想没用,拼的是谁能提供最硬核的产品、最扎实的服务、最强的信任,才有底气谈“逆袭”。威马能否走到那一天?咱们只能说,先看他们9月能不能真正批量生产,后面每一步都比表态更重要。复工不难,复产也不难,难的是信心、技术和市场的全面回归。 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