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厂 CL500 刚出来时,不少人皱眉头 —— 这外观也太 “规矩” 了吧?说复古不够味儿,说硬派又差点劲,连老骑手都吐槽 “像块没调味的白煮肉”。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款 “平平无奇” 的车,如今成了改装圈 的香饽饽?要我说,CL500 的真正魅力根本不在出厂设定里,而在它那像空白画布一样的潜力里,改一改就能把 Scrambler(攀爬者)文化的自由劲儿全透出来。
这话不是瞎吹,得从 CL 车系的老底子说起。早在 1962 年,本田就推出了 CL72,那车可是当年的 “越野明星”,泥地、山路都能跑,骨子里就带着 “不安分” 的基因。现在的 CL500 虽说原厂收敛了不少,但这基因还在,就等玩家动手激活。
就说改装圈里的两大标杆 —— 泰国的 KSPEED 和德国的 Motoism,改出来的 CL500 简直是两种惊艳。KSPEED 最绝的是那套高位排气,不是原厂藏在底部的样子,而是从发动机侧面绕上来,一路延伸到车尾,看着就像给车装了 “腰线”,视觉重心一下就提上去了。别以为这只是好看,非铺装路面上,原厂排气容易磕到石头,这高位排气离地间隙多了 5 厘米,通过率直接涨一截。不光如此,他们还加了发动机护板,换成前 19 寸后 17 寸的龟背胎,胎纹深了 3 毫米,抓地力翻了倍,跑烂路心里都有底。
再看 Motoism,路子完全不一样。他们追求 “原厂既视感”,改完了不细看还以为是本田自己出的新款。比如把车把稍微拉高 2 厘米,座椅换了更软的皮革,连车漆都调得跟原厂色系接近。但这也引发了争议:有人说 “这改了跟没改似的”,也有人觉得 “这才是高级感,不破坏原车的协调”。其实没啥对错,只能说 CL500 包容性够强,两种风格都能装下。
现在全球的 CL500 改装已经形成气候了,最典型的就是本田欧洲在 Wheels & Waves 节办的定制竞赛,去年有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英国、土耳其 5 个国家的玩家参赛,改出来的车简直开了眼界。西班牙玩家搞了个 “Flat Track 500”,把车身削得更窄,加了平把,活脱脱赛道车的范儿;法国团队做了个 “The Poseidon Project”,车身喷了海浪纹路,还用了回收金属做装饰,连排气都做成了波浪形,把环保理念都融进去了。这哪是改车,简直是做艺术。
更重要的是,现在改装门槛也低了。KSPEED 专门出了 CL500 的改装套件,从排气到轮胎一站式配齐,上市 3 个月就卖了 1200 多套;Motoism 也有基础套件,价格比单独买零件便宜 30%。以前改车得自己找零件、反复调试,现在对着套件装,新手也能上手,这才让 CL500 的改装热起来。
不过改车也得讲门道,不是瞎堆零件就行。就说排气,很多人以为换个中尾段就能提升动力,其实不然。真正影响性能的是头段,改个高流量头段能减少排气背压,让发动机高转速时响应快 20%;中尾段主要是调声浪,想听浑厚的就选回压款,想炸街就选直排款,但得符合当地法规,不然年检都过不了。
悬挂也一样,要是常跑非铺装路面,就得换加长行程的减震,比原厂多 30 毫米行程,过坑时更舒服;要是只在城市骑,调调减震硬度就行,没必要花冤枉钱。还有手把,加个增高码能让骑行姿势更直立,长途不累,但太高了又会影响操控,这里面的平衡得自己找。
说到底,CL500 火的不是车本身,而是它给了普通人 “造一辆自己的车” 的机会。以前说起改装,总觉得是土豪的游戏,现在几万块的 CL500,花几千块改一改,就能变成独一无二的座驾。这背后是骑行文化的变化 —— 不再是 “别人有啥我有啥”,而是 “我骑的车得像我”。
现在全球 CL500 的改装案例已经超过 5000 个,光国内某改装平台上,相关帖子就有 8000 多条,每天还在涨。这些车有的硬派,有的复古,有的甚至加了边箱变成长途利器,没有重样的。这才是 Scrambler 文化的精髓 —— 自由、探索,不被定义。
最后想问大家,要是你有一辆 CL500,第一个想改的地方是啥?是让声浪更炸的排气,还是让颜值飙升的车漆?评论区聊聊,说不定还能找到同好一起改车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