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它差,是这实力强得有点超出想象了,难怪有人说 “比亚迪太可怕了”,以前绵还觉得是夸张,现在算是有点懂了。
先说个最让绵惊讶的点,就是它的研发投入,真不是光看数字那么简单。
上半年研发投了 308.8 亿,同比涨了 53%,比同期净利润还多一倍,换别的车企这么花,说不定早被骂乱花钱了,但比亚迪不一样,它的研发钱花得特别 “准”。
不是撒胡椒面似的到处投,而是盯着能落地的技术往深里砸,比如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还有超级 e 平台的兆瓦闪充,这些技术不是摆着看的参数,是真能装到车上、让用户实实在在感受到的东西。
而且它不是短期突击,累计研发超 2100 亿,这是常年攒下来的 “技术家底”,现在已经形成了从电池到整车再到智能驾驶的闭环。
举个栗子,你买辆比亚迪的车,电池是自己的刀片电池,电控系统是自研的,连辅助驾驶的算法都是自己搞的,不是东拼西凑第三方的东西。
自己在家做饭,从买菜到调味都能自己掌控,想吃辣想清淡随时调,不像有些车企搞技术是 “点外卖”,只能等别人做好了送来,灵活性差远了。
懂的都懂,这种系统能力一旦建起来,别的车企想追都难,因为不是补一两个短板就能赶上的,得从头搭框架,这可不是三五年能成的事。
再说说海外市场,很多人只看到上半年海外销量超 63 万辆,同比增了 138%,还在欧盟超过了特斯拉,就觉得是靠降价冲量,其实真不是这么回事,比亚迪的海外打法特别 “聪明”,是 “看菜下碟”。
比如在日本,它专门挑小型 EV 降价,降了 2.42 万到 5.67 万人民币,不是傻愣愣打价格战,是摸透了日本市场的需求 :
日本人住的房子大多不大,停车不方便,就喜欢小而灵活的车,以前这个市场都是日产 Leaf、本田飞度 EV 占着,比亚迪一进去就把价格拉到最低,精准踩中了用户的痛点;
到了欧洲,它又换了路子,不推便宜车,直接上腾势、仰望这些高端品牌,比如仰望 U8L 鼎世版,卖百万级的价格,跟 BBA、特斯拉抢高端客户,还真卖出去了,这说明欧洲人也认中国品牌的豪华感了。
而且它不是只卖车就完了,还在当地建供应链,比如在匈牙利设了欧洲总部,跟奥钢联合作搞钢材,甚至自己建滚装船队。
要知道,车企搞海外,物流成本占比不低,自己有船队,就能把运输成本降下来,以后再扩市场,价格优势会更明显。
还有在柬埔寨建厂,靠近东南亚边充电设施不完善,插混车肯定更受欢迎,比亚迪把厂建在那,既能辐射周边国家,又能快速适配当地需求,这步棋走得够远,不是赚一笔就走的短期思维。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它 1561 亿的现金储备,这可不是单纯 “有钱” 那么简单,这是比亚迪的 “安全垫” 也是 “温暖库”。
先说安全垫,上半年国内新能源市场打价格战,不少车企现金流紧张,要么减产要么砍研发,比亚迪有这 1561 亿在手里,不仅能扛住价格战的压力,还能继续投研发、扩海外,一点不慌;
再说温暖库,下半年巴西工厂要投产,匈牙利工厂年底也能用上,滚装船队还要扩充,这些都要花钱,有这笔钱在,不用靠融资,不会稀释股东权益,也不用看资本的脸色。
与此同时,这笔钱不是借的,是主业赚来的 : 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318 亿,同比还增了 18%,说明卖车是真能造血,不是靠烧投资人的钱撑场面。
网友开玩笑说,比亚迪现在是 “家里有矿,心里不慌”,想怎么布局就怎么布局,这种底气,别的车企还真没有。
绵觉得比亚迪最 “可怕” 的,其实是它高端化的 “隐形突破”。
很多人说仰望卖了一万多辆很厉害,但更厉害的是,它打破了老外豪华品牌的 “定价霸权”。
以前提到百万级 SUV,大家只能想到奔驰 GLS、宝马 X7、特斯拉 Model X,价格都是人家说了算,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
现在比亚迪仰望 U8 卖百万级,不仅能在国内卖出去,还能出口,说明大家认可 “中国品牌也能做豪华车” 了,这是从 0 到 1 的突破。
而且它不是只靠一个仰望硬撑,是搞 “矩阵作战”:方程豹主打个性化越野,比如钛 7,针对喜欢户外的人群;
腾势主打豪华家用,像 N9,适合追求舒适的家庭用户;
仰望主打顶级科技,吸引喜欢黑科技的高端消费者。
三个品牌覆盖不同的高端人群,不是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风险小多了。
比如有人喜欢越野就选方程豹,想要家用就选腾势,追求科技就选仰望,总有一款能击中需求,这种打法比很多车企只搞一个高端品牌要聪明得多。
对比一下特斯拉就更明显了,上半年特斯拉营收跌了 11%,比亚迪却增了 23%;
特斯拉在欧洲销量连降七个月,比亚迪在欧盟同比增了 201%,还超过了特斯拉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比亚迪海外毛利率 19.82%,比国内还高,说明海外不是赔本赚吆喝,是真能赚钱,这跟特斯拉在欧洲降价还卖不动形成了鲜明对比。
绵算是看明白了,比亚迪的 “可怕” 不是一时的爆发,是它建立了一个 “技术 - 产品 - 市场 - 供应链” 的正向循环:研发出新技术→做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在海外打开市场赚利润→用利润反哺研发和建供应链→供应链完善又降低成本,让产品更有竞争力。
这个循环一旦转起来,后面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比如等匈牙利、巴西工厂都投产,滚装船队能覆盖更多国家,比亚迪的海外物流成本会更低,价格优势会更明显;
海外赚的钱再投研发,又能出更多新技术,比如以后可能会有更先进的辅助驾驶、更高效的电池技术,到时候产品力又会再上一个台阶。
这种不断自我加强的闭环,别的车企很难复制,因为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精准的布局,不是靠短期砸钱就能做到的。
说实话,以前提到全球汽车巨头,大家想到的都是丰田、大众、特斯拉,觉得中国车企只能做中低端;
现在比亚迪用实力证明,中国车企也能搞核心技术、做豪华品牌、闯全球市场,还能赚到真金白银,这真是我国制造业的骄傲。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