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的灯光还没亮透,一台新车已经被人群包围。几块巨型屏幕上依次跳出数字——“1小时破万!”、“三天破五万!”主持人用双手做出收网动作,仿佛再晚一步,这辆车就排队到马里亚纳海沟去了。你在观众席里抿了一下嘴巴,心里其实清楚:这些数字和染色体的纯度没什么分别,都是厂商说了算。假如你是买车人,你会信吗?还是只图一身热闹,掏腰包那一刻才算真心?
其实,谁都知道汽车行业今天的背景音乐跟前些年不一样了。我们本以为,车企应该是穿着工程师的白大褂,琢磨车身结构、动力系统,偶尔聊聊空气动力学的冷笑话,顺便把民用制造业拉到新高峰。结果呢?现在车企开发布会的频率比交警查酒驾还勤,主打一个“永不冷场”,技术卷到天花板,营销快把地板踩烂了。要是把发布会的热闹和后台订单直接输送到生产线——中国汽车年产量得把地球堵住两圈。蔚来的李斌说:“照订单数算,全国销量有1个亿了。”你品,你细品,这是有自己的独门玄学。
订单注水,不是车企天生贪心,跟手机行业学来的花活。手机预售几十万、百万台,业界震惊三秒,然后谁还会计较真卖了几台。毕竟只要数字够大,估值就像增高鞋垫,蹭蹭就往上窜。汽车那边,不怕脱裤子数据见天光——乘联会每月公布实打实销量。可惜,订单好歹还有“预售”、“预定”这层胭脂,真假难辨,反正你摸不到后台。一小时破万这种事,对营销部来说,比泡方便面还容易。
降价和会员制,则是另一道“社会实验”。过去车企讲究一个品牌、一个调性——高端品牌坚持售价,用户信赖感、安全感满分。现在各种品牌说降就降,价格战打成烂尾楼,今天促销拉新,明天老车主哭晕在厕所。你刚把车提回家,还没焐热驾驶位,新车又降了三万,谁亏谁赚,厂商自己估计也没算清楚。还有同步上线的硬件锁定——座椅、方向盘、甚至动力,车明明买了,却不像真的属于你,跟分手后共享狗的监控权没什么两样。每月会员,一键解锁,又被薅一把羊毛。
说到功能宣传,辅助驾驶一直是车企们的最爱。PPT甩出各种“自动化出行场景”,什么自由拥抱、通勤小憩,表面上是科技,背后是侥幸。实际上呢?多数系统是辅助,不是自动。一激活,驾驶员和ECU都在踢皮球,什么时候退出谁都不提前通知。也就是说,开车睡觉谁都想,清醒撞桥墩却只能靠你自己。花里胡哨的“智能座舱”、“零重力”,把门把手藏到乘客找不到,连开门都变成一道逻辑题,有种小时候玩机关屋的莫名熟悉。至于内饰、外观同质化,贯穿大灯、低趴造型、彩电冰箱沙发,你盖住车标也难分你我,国产新能源汽车挺像一屋十二星座,同一批设计师手抄作业现场。
聊质量,人基本都不是很愿意骂自家车。可这两年,新车开发周期能轻松缩到一年,传统车厂的良心三五年黄金标准,被快速上市按成了拼单价。安全、可靠性,调研数据就摆在那:新能源汽车在行驶、制动等基础分数偏低。这种情况,别说高科技了,大众连“能跑能停”都开始怀疑。有的人后悔买新能源,甚至自发搞维修互助群,自己DIY修车,活生生把科技公司送进了草根机械圈。消失的品牌从威马到哪吒,车主抱团自救,成了独特的行业风景。
厂商之间的“舆论战”则是另一种白刃肉搏。砸钱蹭流量不够,要把友商直接按在地上摩擦。高管发言、官方海报,轻易就变成了翻旧账大会。你以为他们是在高水平角逐,其实大多鸡毛蒜皮,剪得小而碎,面子和专业度都被收割成了流量的下脚料。行业看起来很忙,但“行业自尊”这概念已被乐视车牌收走了。
结果呢?原本消费者买车,是希望车企把自己当做伙伴,踏实造车,提供可靠的出行工具。现在更像是被一群精于算计、善于炒作的小型商业集团盯上,谁的钱好赚谁就是朋友,底线比微积分还难算。有人说车企其实就是另一个互联网风口,啥热抢啥,大家一起冲。
当然,也不是所有车企都变成这样。还是有人在坚持底线,保持品牌溢价,信奉好的产品就是最好的口碑。但整个行业保持“让子弹飞”状态,谁能最后被淘汰,谁会变成老牌大厂,都还得看时间和市场的冲击。
如果让我站在今日这个泥沙俱下的车市局中,坦白说:我对车企的敬畏感确实降低了。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不再是真正的制造者,而更接近流量玩家,产品变成了包装和算计的产物。买车这事,选的已经不是一个牌子、一种动力,更像是挑一款脱离现实的数据故事。
但你说这是不是车企自己的错?我不敢下绝对结论。毕竟,厂商卷营销,消费者买账;降价走量,媒体叫好。质量掉了,一边补课一边玩“新鲜感”。如果真的明天全员踏实造车,没人营销、没人发大招、没有首发优惠券,“只靠产品说话”,还会有人排队买单吗?或者大家习惯了热闹,真正安静下来的那一天会忍得住寂寞吗?
你我都生活在一个容易被数字和概念搞晕的时代,排队买车变成了看谁会讲故事,谁流量更足。只是不知道,在这个流量为王、数据混杂的赛道里,哪一次下单,才算买对了一辆值得陪伴自己的车?还是说,我们需要的汽车,已经不是那种可以一脚油门、自由奔跑的伙伴,而只是一个会升级服务、偶尔扮演彩电的家用电器?
你怎么看?如果你现在买车,会怎么挑?是信技术,信品牌,还是……信故事?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