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固态电池正式装车!6分钟快充续航2000公里,日企有点坐不住了

“我们领先中国20年“,日本车企丰田代表人在发布会上的这句话还没凉透,中国首条20Ah车载固态电池中试生产线就宣布投产了。

6分钟快充、2000公里续航、穿刺测试不起火,这些数据像一记响亮的回应,让一场关于下一代电池技术的话语权争夺战骤然升温。

中国固态电池正式装车!6分钟快充续航2000公里,日企有点坐不住了-有驾

传统液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逼近天花板,续航焦虑和安全问题像两把悬在头上的剑。 固态电池直接用固态电解质取代电解液和隔膜,理论上能把能量密度从300Wh/kg拉到500Wh/kg以上,同时彻底解决易燃易爆的隐患。

它不仅是电动车的未来,更是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储能系统的核心支柱。 谁掌握了它,谁就捏住了下一代能源的阀门。

中国固态电池正式装车!6分钟快充续航2000公里,日企有点坐不住了-有驾

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5.3GWh,全部是半固态电池,而且主要来自中国企业。蔚来ET7搭载卫蓝新能源360Wh/kg半固态电池,实现了千公里续航;智己L6采用清陶能源的氧化物基半固态电池;上汽集团宣布2025年底在全新MG4上量产新一代半固态电池。

中国固态电池正式装车!6分钟快充续航2000公里,日企有点坐不住了-有驾

半固态电池保留了5%-10%的电解液,界面阻抗问题得到缓解,成本更低,也更容易量产。

而日本丰田的固态电池量产计划从2027年推迟到2030年,本田甚至削减了三成电动车预算,转向混合动力。

中国固态电池正式装车!6分钟快充续航2000公里,日企有点坐不住了-有驾

日本押注硫化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接近液态电解质,质地软、易加工,但稳定性差、成本极高。 丰田与出光兴产合作开发抗裂材料,试图解决界面问题,但量产迟迟未能突破。

中国选择多条腿走路:氧化物电解质稳定性好,但界面阻抗大;聚合物电解质加工性能好,但电导率低。

中国固态电池正式装车!6分钟快充续航2000公里,日企有点坐不住了-有驾

2025年硫化物路线在中国突然爆发:上海屹锂、武汉天石科丰等企业获得资本密集涌入,中科固能全球首条百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线调试完毕,恩捷股份拟投资2.5亿元建设千吨级中试线。

中国企业中,国轩高科的首条全固态实验线已贯通,设计产能0.2GWh,良品率90%,开启装车路测;孚能科技计划2025年底交付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宁德时代预计2027年小批量生产。

中国固态电池正式装车!6分钟快充续航2000公里,日企有点坐不住了-有驾

长安汽车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上汽集团计划2027年推出首款全固态“光启电池”。

日本丰田计划2027年装车测试,2030年大规模量产;韩国三星SDI也瞄准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仅材料成本就高达2元/瓦时,是液态电池的3-5倍。界面分离、锂枝晶生长、电解质脆性等问题仍需突破。

中国固态电池正式装车!6分钟快充续航2000公里,日企有点坐不住了-有驾

硫化物电解质对水分极度敏感,生产需要在惰性气氛中高温烧结,设备和工艺成本陡增。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方案,虽然降低了短期风险,但并未根本解决固固界面接触的难题。

低空经济成为固态电池的新战场。 亿航智能eVTOL飞行器应用能量密度450Wh/kg准固态电池;孚能科技为飞行汽车提供高压动力电池。

中国固态电池正式装车!6分钟快充续航2000公里,日企有点坐不住了-有驾

人形机器人对安全性要求极高,固态电池成为核心解决方案。 宁德时代、欣旺达已推进相关应用。储能领域,南都电源推出783Ah储能固态电池,循环寿命达10000次以上;北京纯锂开发磷酸铁锂基全固态电池用于热力管井储能。

截至2023年5月,全球固态电池关键技术专利申请量20798项,中国占7640项,占比36.7%,近五年年均增长20.8%,增速世界第一。

中国固态电池正式装车!6分钟快充续航2000公里,日企有点坐不住了-有驾

但日本专利平均族规模1.8件,全球化布局广泛,中国专利仍以本土申请为主,高价值专利占比低。2025年4月,工信部将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建设纳入工作要点,试图通过标准制定抢占产业话语权。

中国固态电池的产能、资本和应用场景已经狂奔,而日本仍握有硫化物路线的核心专利和基础材料优势。 当全固态电池真正量产的那天,这场竞赛的胜负会由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决定,还是由谁更能掌控产业链和成本说了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