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豪车代名词”保时捷,这回真的撞上了现实。销量跌、利润没、裁员潮来了,就连CEO都被迫下课。到底是什么让这家德国豪车巨头陷入连环危机?
此文前,诚邀您点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你带来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学习的动力。
保时捷最新财报一出,全球市场都震惊了。
第三季度亏损高达 9.66亿欧元(约80亿人民币),今年前三季度的销售利润更是暴跌99%,只剩下4000万欧元。要知道,去年同期可是高达40多亿!
亏成这样,原因一大堆——
先是推迟纯电动车型、砍掉电池自研计划,还要为重组付出224亿元人民币的额外支出。
再加上美国的关税政策雪上加霜,今年关税就要让保时捷多花7亿欧元!公司也宣布,将在美国全面涨价,以填补损失。
不仅亏钱,销量也惨。
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26%,只卖出3.2万辆。德国本土跌16%,欧洲整体跌6%。这意味着保时捷在主要市场几乎全面“熄火”。
其实从2021年开始,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就一路下滑:
2022年下降2.5%,
2023年下降15%,
2024年再跌28%,
今年继续下探,没能止跌。
最致命的,是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崛起。
蔚来、理想、问界、极氪……一个比一个卷。智能座舱、电动技术、语音系统都在碾压传统豪车。相比之下,保时捷的电动化转型慢了半拍,Taycan纯电车型销量还下滑10%。
为了自救,保时捷现在开始“本土化突围”:
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300人团队专门做车机系统;
推出中国专属版车型,比如Panamera隽永版;
还要精简经销商网络,计划到2026年只留100家。
保时捷中国区总裁潘励驰也坦言:
“想赢回年轻的中国用户,是一场马拉松。”
与此同时,保时捷还迎来“换帅”风波。
CEO奥利弗·布鲁姆将于年底卸任,新任CEO迈克尔·莱特斯将在2026年上任。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股东对公司业绩不满的直接信号。
一句话总结:
豪车的时代正在被重新定义。
如今的中国市场,不再吃“情怀”“身份牌”,比拼的是真技术、真智能、真体验。
保时捷的失速,或许正是全球车企转型的警钟。
你怎么看?
👉保时捷还能卷回来吗?留言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