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东南亚为何“日系为王”?3组数据背后有答案——中国车正酝酿大逆转!

大家有没有发现,走在港澳台或者东南亚街头,80%以上几乎都是日系品牌。一眼望去,丰田、本田、日产占据C位,仿佛这是它们的“主场”。但真相其实并非仅仅表面这般简单,中国车的突围战,正悄悄拉开帷幕。

核心观点1:日系车站稳江湖,靠的不是“玄学”——是40年扎根和本地化

港澳台东南亚为何“日系为王”?3组数据背后有答案——中国车正酝酿大逆转!-有驾

别看现在中国车猛赶,日系车的地盘可不是一天筑成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丰田就在泰国,先后建立了海外工厂,而日产、本田也紧跟其后迅速在泰国展开布局。

今天光是印尼,日系品牌2024年依然占到89%市场份额,泰国和马来西亚也分别高达76%和73%。更夸张的是,日企借助本地化合作,其供应链深入到了每一个角落,简单来说,从造车这件事,到修车这件事,基本上都与日系体系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种“地毯式渗透”,就好比在吃鸡游戏里进行打野:不仅需要去击败敌人,与此同时还要掌握资源。正因如此,日系车在这些国家成为了许多家庭的“保值工具”,使用8~10年后,二手车依然能够卖出一个理想的价格。

核心观点2:中国车逆势崛起,靠的不是一哄而上,而是“精准打点”

港澳台东南亚为何“日系为王”?3组数据背后有答案——中国车正酝酿大逆转!-有驾

别小看中国品牌,短短五年,中国车在印尼的市场份额从2%涨到6%,在泰国则是12%,而在马来西亚更是一口气飙到23%。其中比亚迪、五菱、奇瑞、上汽MG几乎前五必有其一。在2024年泰国曼谷车展上,比亚迪订单量甚至一度超过丰田。本质上中国车的“进击法宝”有三样:电动车所带来的新鲜感、价格具备的杀伤力、配置拥有的诱惑力。

港澳台东南亚为何“日系为王”?3组数据背后有答案——中国车正酝酿大逆转!-有驾

比如比亚迪的M6 MPV,在印尼卖16万元人民币,比丰田同级MPV便宜2成还多,还新还节能。而五菱在印尼的新能源车市占更是一骑绝尘,新能源领域竟拿下68.4%份额!说句不怕车黑粉喷的话,在东南亚开中国电动车,真的比打摩的舒服多了。

核心观点3(新颖观点):中国车变“卷王”——用快出新+全场景反攻传统市场认知

过去在老百姓的认知里,觉得中国车品质较差,也不太耐用。但现实又是怎样的呢?中国车企的策略,巧妙地将中国市场的“内卷”玩法移植到了海外:新车推出得比日本人快,车型的选择更为多样,软件体验更是做到极致,就连手机互联,一上车就能轻松搞定。最为关键的是,还能够节省大量的购车预算。

港澳台东南亚为何“日系为王”?3组数据背后有答案——中国车正酝酿大逆转!-有驾

具体场景,比如在泰国,靠高性价比以及智能配置,MG电动车几乎成了网约车司机的新宠——跑上一天,不但油钱能够省下,并且副驾还能在充电的同时,进行直播带货。对比起来看,日系车仍旧以“皮实耐用”作为主要卖点,不过其配置以及新技术却落后半拍,轻易地让年轻消费群体感觉“跟不上时代”。

行业内争议观点:日系壁垒到底有多深?还是中国车能借新能源再杀回来?

有人说日系车在本地深耕40年,用户粘性高到“换代都不换品牌”,根本难以撼动。但现实情况正在变。数据显示,在过去的5年期间,泰国的日系车新车占比已经从85%逐渐地降到了76%;而马来西亚的日系车新车占比,也有了下滑,下滑了4个百分点。而环保政策,叠加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电动化浪潮,潜力十分巨大。预计到2035年,泰国纯电车市场占有率,有望升至27%。中国品牌此时若不卷进来,那又该在何时行动呢?

多维对比:价格、配置、体验、售后中国车vs日系vs韩系

港澳台东南亚为何“日系为王”?3组数据背后有答案——中国车正酝酿大逆转!-有驾

数据来源:MarkLines、日经新闻、彭博社、路透社、人民日報

真实场景:东南亚车主怎么选

身边不少泰国朋友都跟我聊过,过去买车,只认丰田,但是现在,买比亚迪、MG的多了,回头率高,配置新开出去也“不掉价”。还有做网约车的印尼司机说,“用中国电动车跑一天省下的钱,晚上还能多加个鸡腿呢!”

结语互动

各位车友,你认为5年后东南亚和港澳台还会是日系“一家独大”吗?中国品牌会不会借电动车东风打破旧格局?你要是身处当地,会选哪家?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想座驾”!

【权威数据来源:MarkLines、日经新闻、人民日報、彭博社、路透社、新华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