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资本大佬怒怼蔚来!主权基金亲自下场,中概股的好日子要凉了?

千亿资本大佬怒怼蔚来!主权基金亲自下场,中概股的好日子要凉了?

千亿资本大佬怒怼蔚来!主权基金亲自下场,中概股的好日子要凉了?-有驾

新加坡那个手握千亿资本的GIC直接把蔚来告上法庭,连创始人李斌和前CFO都没放过,被一并列为被告。罪名不是小打小闹,是“证券欺诈”,听着就让人心头一紧。

千亿资本大佬怒怼蔚来!主权基金亲自下场,中概股的好日子要凉了?-有驾

这事儿在中概股圈里还是第一次见,大型主权基金居然自己下场起诉上市公司,不是那些天天做空割韭菜的小机构。这消息刚传出来,蔚来的港股当天直接砸出了个13%跌幅,美股夜盘也跟着崩超了10%。新能源车企里的标杆形象,一下变成众矢之的,这冲击可真不轻。

千亿资本大佬怒怼蔚来!主权基金亲自下场,中概股的好日子要凉了?-有驾

GIC到底啥背景?很多人可能以为它就是普通投资公司,但其实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它背后站的是新加坡政府,全国储备资金都由它掌控,在全球范围追求长期稳定收益,从不靠短线投机赚钱。所以像这种动辄几十亿、几百亿美元的大佬,很少主动出现在新闻里,更别说亲自打官司,把脸撕到这个地步,只能说明是真的踩到了雷区。

千亿资本大佬怒怼蔚来!主权基金亲自下场,中概股的好日子要凉了?-有驾

再看蔚来表面风光得很,横跨纽约、香港、新加坡三地上市,还搞出了超过1000座换电站2024年交付量创新高,怎么看都是新能源赛道里的尖子生。但财报摊开一看,全是窟窿:净亏损达到惊人的226.58亿元,同比还多亏了8.1%。算下来,每卖一辆车平均要亏掉9.2万元。业务扩张速度快归快,可烧钱速度更吓人,两边对比简直有点魔幻现实主义味儿。

千亿资本大佬怒怼蔚来!主权基金亲自下场,中概股的好日子要凉了?-有驾

说起来,这次GIC起诉正好戳中了蔚来的核心矛盾点——BaaS模式,也就是所谓电池租赁那套玩法,以及与“蔚能”之间的一系列交易。有些老用户应该知道,“蔚能”是2020年由蔚来联合宁德时代、国泰君安等巨头成立的专门负责电池资产管理和租赁服务的新公司。本意挺好的,就是买车不用一次性掏钱买电池,可以每月交租金降低购车门槛吸引更多客户,看着很接地气。

但GIC眼里这不是创新,而是一种用来操纵利润的数据游戏。他们提出来两条指控,都奔着“证券欺诈”的核心去。一条叫做“过早确认收入”,意思就是说只要把电池卖给自己的兄弟公司,无论实际有没有收到用户的钱,就全额计入当期财报,让营收瞬间暴涨。这操作违反美国会计准则,本该按月慢慢确认收入,却一下子吃成胖子。最明显的数据变化发生在2020年第三季度,当时因为这个模式,公司单季营收从28.5亿元猛增到66.4亿元。如果没有这笔提前确认的收入,那年的账面数字估计惨不忍睹,说不定直接变成年度巨亏局面。

千亿资本大佬怒怼蔚来!主权基金亲自下场,中概股的好日子要凉了?-有驾

而且巧得很,GIC也是在同样时间段(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重仓买进5445万股ADS。当初信心满满,现在回头看发现自己踩坑了,因为之后两年内股票价格狂泻80%,据称损失高达5-20亿美元,这谁受得住?花这么多钱结果被虚假账目糊弄,要是不较真才怪呢!

千亿资本大佬怒怼蔚来!主权基金亲自下场,中概股的好日子要凉了?-有驾

第二条指控就更狠,说白了就是质疑控制权转移问题。表面上看,蔚来说自己只持有19.84%的股份,不构成控股,所以不用合并财报。但按照证据显示,其实所有重要决策,包括型号选择、采购数量甚至用户租金定价全部由母公司拍板。“独立运营”只是个摆设,更像影子公司的存在。不承认控制权,就可以把大量折旧成本甩出去,美化自身盈利数据。从外行角度来看,这算盘确实精明,两边好处全占完——既赚销售收入,又少记成本支出,看起来漂亮极了,但风险也藏得深啊。

千亿资本大佬怒怼蔚来!主权基金亲自下场,中概股的好日子要凉了?-有驾

有人或许会问,会不会只是中美会计准则理解差异导致误判?毕竟两个国家体系不同,经常容易扯皮。不过灰熊研究早在2022年6月已经公开质疑过这些问题,当时市场没太当回事,也没人真正深挖,如今轮到主权基金出手,再怎么解释也难圆过去。而且法院已经正式受理案件,并暂缓处理流程,有合理性才能走法律途径,否则压根不会搭理这么复杂案情。

翻开最新财务报告,再看看细节:营收增长18%,毛利率升至12.3%,研发费用反倒下降2.9%。同时销售及行政费用却暴涨22%以上,总共砸进去157亿搞营销。在北上广那些黄金地段开的NIOHouse旗舰店,一个店一年运营成本就得几千万人民币,还装修得跟五星酒店似的。这些投入撑足品牌调性,却把企业拖向持续亏损黑洞;营销越铺越大,研发却缩水,不烧钱才怪呢!

千亿资本大佬怒怼蔚来!主权基金亲自下场,中概股的好日子要凉了?-有驾

再加上一座换电站造价本身就高昂,还有后续维护不断追加投入,各项硬核支出堆积如山。如果说以前大家觉得新能源汽车行业拼的是技术升级,现在看来很多企业玩的是资本运作套路,为了维持市值不得已各种奇葩操作层出不穷。这种模式虽然能短期拉高表现,但迟早都会爆雷,引发争议和危机感一点不少。

千亿资本大佬怒怼蔚来!主权基金亲自下场,中概股的好日子要凉了?-有驾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中概股被盯上的,多半是专业做空机构发难,比如绿诺科技、新东方那类案例都是商业博弈性质,而这次主权财富基金介入意味着规则彻底变天。从此以后,中概企业面对的不止是金融圈内部斗争,而是真刀真枪来自国际顶级投资方乃至国家利益相关者的大动作,对整个行业影响巨大,相当于敲响警钟提醒大家不要碰红线,一旦违规分分钟遭遇灭顶之灾。

千亿资本大佬怒怼蔚来!主权基金亲自下场,中概股的好日子要凉了?-有驾

为什么偏偏选中蔚来作为突破口?原因其实挺明显:首先BaaS模式非常特殊,与传统汽车制造业截然不同,新颖又充满争议;其次三地上市龙头身份让其成为焦点,被起诉能够产生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同行警醒规矩办事;最后也是因为长周期、大金额投资导致真实经济损失巨大,对原始投资者而言绝不能轻易容忍糊弄行为继续发生。因此这一波无论如何都会成为行业拐点事件之一,让所有玩家重新审视合规底线在哪里,该怎么平衡发展和透明度要求的问题不可忽视。(这里观点略显强烈)

千亿资本大佬怒怼蔚来!主权基金亲自下场,中概股的好日子要凉了?-有驾

竞争激烈程度肉眼可见,从特斯拉到比亚迪各路大牌天天打价格战,把利润空间压缩到了极限。有些厂商为了活命,为融资能力绞尽脑汁想办法优化账本,用各种方式包装经营状况,希望骗取更多信任。然而监管环境越来越严苛,中美双方跨境信息披露标准同步提升,如果还想着耍滑头迟早翻船,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去。在海外市场混迹多年,中概股昔日辉煌已逐渐褪色,如今退市频率远超新增挂牌数目,大环境压力真的一点不给喘息机会。(此处语气稍微揶揄)

千亿资本大佬怒怼蔚来!主权基金亲自下场,中概股的好日子要凉了?-有驾

所以说今天看到这样一起案件出现,并非偶然现象,而是一种必然趋势反映出来。如果还有哪家准备靠炒作故事骗融资,只怕结局一样凄惨。真正想扎根发展的企业必须做好透明披露工作,用实力证明价值,否则谁敢再相信你?

对于关注新能源汽车赛道的人来说,此番风波不仅仅关乎一家公司的命运,也是整个行业成长过程中的阵痛阶段。不管最后结果怎样,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一课还是擦亮双眼别迷信表面的漂亮数字,要学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健康指标,好坏优劣自然分明。(个人态度稍显冷静)

如今看到主权基金亲自下场,将来也许只有那些脚踏实地认真干活、不玩套路、不抠字眼子的企业才能熬过风浪继续壮大,那些沉迷于花式包装与数据游戏的小聪明注定难逃淘汰宿命。不管未来走势如何,这件事注定留下一笔浓墨重彩记录,为后来者树立鲜活教训与参考范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