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与众06的驾驶动态感受

我怎么开,都不觉得入门版的与众06是台9秒级加速的车——它开起来像7秒级,体感甚至比我的老款GLK300还猛。官方数据说0-100km/h要9秒多,可你踩下电门那一刻,前段爆发力直接把你按在椅背上,轻快得像在玩卡丁车。这不是参数能写的,是“0转满扭”的电机特性在暗中发力。所以各位车友,别被纸面数据吓住,哪怕你买的是最低配,绿灯起步踩一半电门,轻松甩开旁边燃油车半个身位,这种“暗劲”,才叫真爽。

动力:不是快,是“来得快”

电动车的加速逻辑和油车完全不同。油车要等转速爬升、涡轮建压,而电机从0转就开始输出最大扭矩,这叫“0转满扭”。得益于此,入门版的与众06虽然总加速时间落在9秒区间,但前50米的爆发力堪比7秒级性能车。我在城区实测过,红灯起步,只踩了约50%电门,车身就像被弹出去一样,3秒内轻松拉开50米距离,后视镜里那些还在等转速的燃油车,瞬间变“慢动作”。

这背后是三电系统的成熟调校。即便入门版用的是单电机后驱,但电机响应、电控逻辑、电池输出曲线都调得很“贼”——不给你猛冲的眩晕感,而是绵密、顺滑又持续的推背感,像有一股力稳稳托着你往前走。我那台7秒级的GLK300虽然总时间相近,但初段迟滞明显,要到2500转才真正发力,体感上反而不如06来得干脆。

所以,别拿“9秒”当软肋。对于日常驾驶,前段响应比极限速度更重要。城市通勤80%的场景是0-60km/h的再加速,在这方面,06的电机优势就是“降维打击”。

底盘:动力与悬挂的“双向奔赴”

如果说动力是“暗劲”,那底盘就是“内功”。与众06最让我惊喜的,不是它多快,而是动力和底盘的匹配度极高——两者像一对默契的舞伴,谁也不拖累谁。

试想:如果动力强但底盘软,过弯时车身晃得像果冻,你会觉得“车要飞了”;反过来,底盘硬朗但动力肉,又会觉得“有劲使不出”。而06找到了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悬挂结构,调校上偏运动但不牺牲舒适性。过减速带时滤震干脆,不松散;过弯时侧倾抑制得当,重心转移清晰,你会下意识想再快一点,去试探它的极限。

这背后是工程师对整车动态的精准拿捏。后驱版的06尤其明显——电机布局让前后配重更均衡,加上低重心的电池组,过弯时抓地力强,贴地感十足。我开过不少电动车,有些动力猛但底盘“飘”,有些底盘稳但开起来像开船。06不一样,它让你想开快,而不是想刹车。

转向:小身材,大灵活

再说个细节:转向。06用了可变转向比系统,什么意思?就是方向盘转角会根据速度和弯道大小自动调整。低速挪车或掉头时,打方向特别轻,圈数少,左到右打满只要3圈,正方向打到底才一圈半,简直是“懒人福音”。

浅谈与众06的驾驶动态感受-有驾

最夸张的是转弯半径仅4.7米,什么概念?和五菱宏光MINI EV这类A00级小车一个水平。你在老城区窄路掉头,别人要三把才能过去,你一把就能甩头走人。这不只是方便,更是安全——减少反复倒车的风险。

但注意:这个4.7米是后驱版的数据。四驱版因为前轴要布置电机,转向拉杆位置受限,转弯半径增加到5.5米。虽然比后驱版大了点,但依然优于Model Y的6米多。所以如果你常在胡同、老小区穿梭,优先考虑后驱版,灵活性是实实在在的优势。

真实车主怎么说?

我认识一位老铁,去年提了后驱版06,开了1.2万公里。他跟我说:“以前开油车,等红灯总怕起步慢被骂,现在完全没这烦恼。电门一踩,车就走,别人还在踩油离合,我车头已经出去了。”他还特别喜欢过弯的感觉:“底盘稳,方向盘指哪打哪,下雨天也不虚,安全感十足。”

另一位四驱版车主则更看重全场景适应性:“北方冬天多雪,四驱确实更安心。转弯半径是大了点,但5.5米在SUV里也不算笨,日常够用。”

两种选择,两种需求,但共同点是对驾驶质感的认可。

横向对比:同级谁更“能打”?

我们拉两台常被拿来比的车:Model Y 和 比亚迪宋PLUS EV。

维度 与众06(后驱) Model Y 后驱 宋PLUS EV

0-100km/h加速 9秒级(实感7秒) 6.9秒 7.9秒

转弯半径 4.7米 6米+ 5.5米

浅谈与众06的驾驶动态感受-有驾

悬挂结构 前麦弗逊+后五连杆 前双叉臂+后多连杆 前麦弗逊+后多连杆

转向圈数 3圈 约2.7圈 约3.2圈

驾驶质感 轻快、灵活、有乐趣 偏运动、路感清晰 舒适为主,偏家用

加速上,Model Y和宋PLUS EV账面更快,但06的初段爆发感更贴近日常需求。转弯半径上,06完胜,尤其在城市狭窄路况下优势明显。悬挂结构上,06的后五连杆在同级中属越级配置,调校也更注重驾驶乐趣。

但Model Y的底盘整体性和品牌溢价更高,宋PLUS EV则在空间和性价比上占优。06的差异化在于“驾驶愉悦感”——它不靠参数堆料,而是靠细腻的调校和人车沟通感取胜。

技术背后:为什么它“开着舒服”?

我们常说“这车开起来顺”,其实背后是几大系统的协同:

电控策略:电机输出曲线平滑,避免突兀感,能量回收可调,减少拖拽不适。

底盘调校:弹簧刚度、减震阻尼、衬套硬度都经过反复匹配,确保运动与舒适的平衡。

转向调校:可变转向比+低速轻、高速重的助力逻辑,提升全速域操控信心。

车身刚性:电池包作为“大托盘”增强车身扭转刚度,减少过弯时的形变和异响。

浅谈与众06的驾驶动态感受-有驾

这些细节,厂家不会全写在宣传页上,但你一开就能感受到。06的工程师显然更懂“驾驶者想要什么”——不是极限性能,而是日常中的从容与乐趣。

未来趋势:电动车该拼什么?

现在电动车卷价格、卷续航、卷智驾,但驾驶质感反而被忽略了。很多车加速快、屏幕大、功能多,但开起来像“移动盒子”——缺乏沟通感,缺乏乐趣。

06提醒我们:车,终究是用来开的。未来的电动车,不能只拼参数,更要拼“开起来的感觉”。如何让电机的暴躁变得细腻?如何让电池的重量转化为低重心优势?如何让辅助驾驶不抢走驾驶乐趣?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也许,下一个阶段的竞争,是“驾驶哲学”的竞争。

总结:参数不惊人,开着很上头

与众06,是一台“反参数主义”的车。它不标榜4秒破百,不堆料到让人眼花,但每一个细节都服务于“好开”这个核心目标。初段加速利索、底盘调校得体、转向灵活精准——这些看不见的功夫,才是它真正打动人的地方。

它适合谁?适合那些在乎驾驶感受、讨厌笨重感、追求城市穿梭灵活性的用户。如果你想要一台“开着上瘾”的电动车,06值得你亲自去试一试。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车友:在电动车越来越“智能”的今天,你觉得“驾驶乐趣”还重要吗?你愿意为更好的操控多花一万块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另外,有老铁问我:“大众是不是又反向虚标了?” 我只能说:官方数据是9秒级,实测可能因环境、驾驶习惯略有浮动,但“体感快”是真实存在的。建议感兴趣的朋友找机会亲自测试0-100,看看你开出来是多少秒?

浅谈与众06的驾驶动态感受-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