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市里有这么一件事,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在讨论。
说的是奇瑞旗下的一款新车,叫风云T8,数据参数拿出来一看,简直让人两眼放光。
厂家为了拼市场,把价格一下子降了1.4万,入门版直接干到了8.99万。
您想想,不到九万块钱,能买到一台车长超过四米七的中型插电混动SUV,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
更厉害的是它的能耗和续航,官方说百公里油耗才1.3升,加满一箱油、充满一次电,能跑1400公里。
这数据听着就让人心动,感觉燃油车的时代是不是真要过去了。
按理说,这样的车不应该抢着排队买吗?
可奇怪的是,这车雷声大雨点小,销量一直不温不火。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这么好的“纸面实力”,怎么到了市场上就不好使了呢?
这背后到底有啥说道,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台让人又爱又纠结的风云T8。
咱们先来看看这车到底有多能打,为什么说它的数据很“吓人”。
前阵子有个长春的车主在网上分享,说自己提了风云T8之后,加了200块钱的油,开了一个月上下班代步,油表指针基本没怎么动,反倒是电费花了一百多块。
一个月下来,出行成本就三百来块钱,这对于开惯了传统油车的人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能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奇瑞那套叫“鲲鹏超能混动”的技术。
这套系统的核心是一台热效率特别高的1.5T发动机,达到了44.5%。
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没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这台发动机特别会“过日子”,喝进去的每一滴油,都能最大限度地转化成动力,浪费的特别少。
所以就算是在电池没电、纯当油车开的情况下,这台大家伙的百公里油耗也才5升出头,比很多小轿车都省。
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是它的续航。
它带了一块不算特别大的电池,纯电能跑130公里左右。
这个续航对于绝大多数在城市里生活的人来说,是完全够用的。
每天上下班、接送孩子,基本都能用纯电模式,回家充上电,第二天又是满电状态,几乎可以做到零油耗。
很多车主实际开下来,发现纯电续航甚至能超过160公里,这算是个小惊喜。
而一旦需要跑长途,它的优势就彻底爆发了。
油电混合状态下1400公里的综合续航,意味着你从北京出发,一路开到上海,一个来回都不用特意去找加油站或者充电桩。
之前还有媒体做了个极限测试,一箱油从北京一路向南,硬是开到了广州,总里程突破了2000公里,彻底把人们对新能源车的“续航焦虑”给治好了。
除了省钱和跑得远,作为一台家用车,它在空间方面的表现也相当大方。
车长接近四米八,轴距两米七一,坐进去感觉很宽敞。
特别是后备厢,常规状态下就有接近900升的容积,把婴儿车、大号行李箱随便放。
如果把后排座椅放倒,那空间就更夸张了,能扩展到接近2000升,别说露营装备了,就是临时搬个小家电、拉点货都绰绰有余。
车里零零碎碎的储物格也设计了二十多个,手机、水杯、票据这些小东西都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放,保持车内整洁。
它还提供了5座和7座两种版本,虽然7座版的第三排空间比较小,只适合小孩坐或者成年人短途应急,但多一个选择,对于一些多人口家庭来说,关键时刻还是能派上用场的。
讲到这儿,您可能觉得这车简直完美了。
技术先进、省钱能跑、空间又大,再加上现在降价后不到九万的起售价,怎么看都应该是爆款。
可现实却很骨感,这车最近几个月的销量加起来还不到五千台,连自家兄弟车型瑞虎8的一个零头都比不上。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首先就是这个8.99万的价格,看着很美,但实际上是个“圈套”。
这个价格对应的是最低配车型,配置低得有点可怜,甚至连现在最最基本的倒车影像都没有。
很多消费者被这个低价吸引到店里,一看实车配置,心就凉了半截,感觉厂家不够实在。
而真正配置齐全、能体现这套混动系统优势的1.5T版本,起售价就要11万多了。
这个价格,就直接进入了比亚迪宋Pro DM-i的主力战场。
这就好比一个新人,虽然武功不错,但一上来就要挑战成名已久的武林盟主。
比亚迪在插电混动领域的地位和口碑,是靠着几百万辆车的市场检验积累起来的,“买混动,选比亚迪”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固有印象。
风云T8虽然在某些技术参数上可能还略有优势,但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信任度面前,这点优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其次,是外观设计的问题。
现在的消费者买车,越来越看重“眼缘”,车子好不好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愿不愿意进一步了解。
风云T8的设计整体上比较保守、稳重,能看出来还是基于燃油车瑞虎8的模子改过来的,只是在车头车尾这些地方做了一些新能源化的处理。
比如它的前脸,用了一个封闭式的格栅,上面加了一些六边形的装饰,想营造科技感,但整体效果看起来有点复杂,不够简洁大气。
相比之下,同价位的很多竞争对手,在设计上就更加大胆、前卫,更能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第一印象不够惊艳,确实让它吃了不少亏。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品牌认知度。
虽然奇瑞是个老牌车企,技术实力雄厚,但在新能源这波浪潮里,它的动作稍微慢了半拍。
“风云”是奇瑞重新捡起来的新能源序列,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还是个新面孔,需要时间去认识和接受。
而它的对手比亚迪,早就通过秦、宋、唐等一系列车型,把“DM-i”超级混动技术深深地烙印在了消费者心里。
当人们考虑买一台十几万的家用混动SUV时,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很可能就是比亚迪宋,而不是奇瑞风云。
这种品牌上的先发优势和用户心智的占领,是比技术参数更难逾越的鸿沟。
所以说,奇瑞风云T8的处境,其实反映了很多有技术实力的中国品牌面临的共同难题。
车是好车,技术也是实打实的硬核技术,无论是那颗热效率顶尖的发动机,还是车内那块搭载了高通8155旗舰芯片、用起来非常流畅的大屏幕,都体现了奇瑞的诚意和研发实力。
在安全方面,它也舍得用料,全车用了大量高强度钢,配了9个安全气囊,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市场是残酷的,消费者买车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技术、价格、空间、设计、品牌,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风云T8就像一个成绩优异但有点偏科的“理工男”,专业课满分,但在如何更好地包装自己、如何与市场沟通这些方面,还显得有些稚嫩。
它有成为爆款的潜力,但要走的路,显然比想象中要长一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