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周年,总得来点不一样的仪式。别人家的七夕大多都是买玫瑰、吃巧克力,秀恩爱晒朋友圈,轮到欧拉,直接举着一面七周年大旗冲进车展。说白了,这年头无论你卖的是车还是巧克力,只要能搞出点“仪式感”,都能挖到一票流量。毕竟活成段子的年代,谁还不是个戏精。本来嘛,成都的八月又热又潮,能催生浪漫的地方大概也只有头顶的空调和车展里的巨型玫瑰花墙。玫瑰花墙,大概就是给没对象的人拍照用的,当然,也适合有车没人的欧拉。
七周年在七夕,欧拉这波操作,生怕别人记不住。过生日自己喊了52万人来见证,其实和朋友圈集赞获得一次免费洗车没啥区别,自high为主。远看是浪漫,近看是“集体作业”,向来都是一群营销号在绞尽脑汁如何造点新鲜感。毕竟,在新能源车已经卷成麻花的情况下,谁家不想突出点个性?欧拉也不例外,硬是把一场车展生生玩成了城市里的流动老友记。
你说这牌子有没有故事?有,太有了。七年了,从头到尾背着“女性友好”“小资审美”的标签。可这年头,有多少用户是真的奔着标签来的?大概率还不是奔着年轻、好看、便宜的预期来的。市场懂不懂浪漫无所谓,关键是谁上路谁知道,毕竟一辆车到底能不能治愈堵车焦虑和人生失意,只有抢过共享单车又排过新能源牌照的,才最有发言权。
当然,“场景决定技术”听上去就很高级,像极了恋爱时的“你想怎么约会我就怎么变”。其实说白了,无非是懒得和别人比马力、比超充,卷不过就换个玩法。把技术搬到场景里,反正大家都搞智能座舱,谁还能造出二踢脚?不过对于欧拉而言,这倒像是把“以用户为中心”写在车灯上,怕是夜里都睡不稳。毕竟新能源这行,昨天是蔚来,今天是理想,明天就不知道是不是哪家幼儿园的小朋友搞了个App,都能出来蹭个热闹。车企们玩的不是技术,而是“讲故事”的能力。
所以欧拉这次也讲故事,只是故事里的主角变成了用户。别看人家每年全球销售范围五十国,那些数据拿出来就像在炫耀自己微信步数排行榜第一,除了心理安慰,也没别的用了。护航七十亿公里,听起来挺唬人,不过摊开来看,一大半人估计还是只在市中心超市买菜用。新能源车嘛,电池都还没跑坏,车主心态先崩溃。适合“品质生活的人”买单,可是品质生活这东西,一半靠钱,一半靠想象;欧拉倒挺有想象力,把“都市经典”这个招牌越擦越亮。
说到用户群体的独特,官方口径永远是这样——不是小红书种草的,也不是拼夕夕买爆的,是热爱生活的“时代先锋”。其实,只要有勇气掏钱,人人都可以是先锋。你说什么“多元角色”“独立精神”,翻译成人话,就是生活不太容易,但我还想努力装个精致。这一点上,欧拉确实不骗人,买车加点钱就能包装点身份,大家一起在标签里沾沾自喜。
别小看这种自己给自己贴金的行为,厂商自然乐见其中。有了用户故事,营销素材就不怕断档。于是乎,每次聚会都能请来一票自称音乐人的、创业者、程序猿、时尚潮男潮女……其实,他们到底有没有买车,谁在意?关键是出现在PPT上能给品牌形象加戏。说不定哪天韭菜吃多了,这波人还能构成一套新的流量闭环。毕竟现在什么都能“用户共创”,连痛车都能上墙展示,这届年轻人就是会玩。
你说,什么叫痛车?就是把二次元、电音和莫名其妙的个性都画在车壳子上,谁看了都想掏出手机拍照发个朋友圈。欧拉这玩意儿倒真不装,连用户的脑洞也贩卖,时不时再蹭两句四川非遗,混两杯青梅竹马奶茶,品牌和用户的嘴都甜得能腌咸菜。体验空间里温情拉满,不过也就是临时造景——等下一届车展结束,啥都灰飞烟灭。可谁在乎呢?现代人的爱好都像快消品,今天钟情于欧拉,明天就能扑向隔壁家的摩卡冰美式。
而每逢这种盛典,品牌方都要夸自己敢为天下先,就像所有家长群里都能蹦出个“别人家的孩子”。智能、舒适升级两个通用关键词,说出来跟保健品广告似的,见怪不怪了。用户体验再升级,鬼知道到底哪升级了,反正车还那样,马路还是堵,电也还是断断续续。只是想让你觉得:“别人拥挤地铁,我优雅开欧拉。”要的就是这种优越感,哪管实际咋样。
说到未来的规划,那也没啥新鲜词。什么“以用户为中心”,什么“技术自信”,感觉多说一句就要收费。大家都在追赶新能源赛道,似乎谁慢一步,就要被历史的车轮碾成螺丝钉。至于什么智能化、舒适性,反正代码写的是安卓还是鸿蒙,用户压根分不清。终极目标是“全球用户”——全世界人民都能用,听着挺励志,问题是全球用户给的反馈顶多也就是扫码点赞。国际化多了不起?谁家没点外卖吃过进口牛排?
“城市经典”这词听着像是某款二十年前香水洗发水的广告词。其实本质就是想掩盖下“已经没什么新意”的事实。你见过经典还天天变模样的吗?“经典”,在车企嘴里,就是能糊里糊涂卖七年还没黄的款。大家都怕变成廉价电动车的下一颗替罪羊,所以只能守住一亩三分地卖点“情怀”。情怀虽然便宜,但讲多了就和鸡汤一样,越喝越渴。用户要的是安全感、体面感、归属感,品牌拿出来的还是故事感、升级感、虚荣感。反正讲着讲着,大家都把自己感动了。
作为媒体人,只要你去一趟车展回来,就会对“用户共创”四个字产生条件性神经反应。品牌高管老远一看就得,讲话先说情怀,再讲升级,最后必提国际化。对媒体来说,早已是“公关稿闭眼抄,新车首发排队发”。这年头,车展现场都是自媒体凑故事,蹭点冷气、拍拍照、一边吃着官方发的小礼品,一边在群里吐槽:你看那车,和去年是不是没啥两样?
可问题来了,大家到底还会不会买单?作为新时代城市人,如果你因为喝了一杯青梅竹马奶茶,就觉得欧拉和你是灵魂伴侣,那真是可喜可贺啊。汽车品牌的自我感动能力已经超过绝大部分偶像剧编剧,用户不过是顺手推舟参加了下线下活动,厂家就能脑补成“山高路远携手一生”。你说未来还有啥新品?是续航再加50公里,还是车机多配三个app?反正用户自己都能猜得八九不离十。
车展的尽头是消费主义的荒野。看似盛大的发布会,动不动说“里程碑”,其实回头看看,除了多了几张纪念照片和几条加粗的官方数据,谁还记得第五年、第三年、第一年到底办了啥?没人关心。欧拉和用户,说到底就像一对相亲多年的老情侣,平时各过各的,纪念日凑一起吃顿饭,过后又各忙各的。至于情感联系的深厚程度?朋友圈三天可见,微信群置顶,到此为止。
当然,现实里大家都一样。所有品牌,都在集体自嗨,“我陪你一生,你为我点赞”。终于有一天你也许会问自己:到底是我开着欧拉,还是欧拉开着我?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横行的年代,连七周年纪念都能办得像电视购物直播,不过是按部就班的消费升级罢了。有人爱,有人吐槽,全凭各自选择。毕竟,生活已经荒诞得不需要加滤镜,如果真要告别什么,那只能说:祝各大品牌和我们自己,七夕快乐,纪念日幸福。下一次,期待厂商连节气都能营销成热点,最好每周都能过个七周年。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