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国汽车界迎来一件大事——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高达200亿元、资产总额达3087亿元。
这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长安汽车完成了身份的大升级!它正式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的“下属企业”,摇身一变,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一级央企,从此与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两大巨头平起平坐。
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汽车江湖,为何要在此时成立一家新央企?肩负重任的中国长安能否就此起飞?
央企赋能是长安破局的“尚方宝剑”?
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从“燃油车时代”向“电动化+智能化时代”跃迁的关键节点。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冲上44.3%。然而,核心技术领域,如高端车规芯片、固态电池等,仍面临诸多挑战。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顶梁柱”,汽车央企更需要拿出前所未有的魄力,突破转型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国资委相关领导在成立大会上明确指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要发挥对汽车产业链的牵引作用,为建设汽车强国作出重大贡献!”
国有车企转型,常被形容为“大象转身”。过去,长安作为兵装集团的二级子公司,投资决策往往需要层层审批,有时难免错过稍纵即逝的技术窗口期。
如今升格为一级央企,决策链条会大大缩短。“我们可以直接与国资委沟通,更快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抓住战略机遇。”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总经理赵非道出了关键变化。同时,作为国家汽车产业战略的“嫡系部队”,长安在获取国家级产业基金、整合关键产业链资源上将拥有独特优势。
新长安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已经锚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其雄心勃勃的规划是:到2030年,中国长安汽车整车产销规模将冲击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要超过60%,海外销量占比将突破30%,并努力跻身全球汽车品牌前十,真正成为响当当的世界级汽车品牌。
长安称,2025 年起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并将在未来 3 年推出 35 款数智新汽车,涵盖长安启源、深蓝、阿维塔等品牌多个细分市场。
2025年上半年,长安汽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总销量冲上135.5万辆,创下8年来新高。其中新能源车占比33.4%,达到45.2万辆;海外销量占比22%,达到29.9万辆。
同期另外两大央企汽车集团——东风集团卖出82.39万辆、一汽则累计销售157.1万辆,对比之下,长安汽车的销量也不遑多让。事实上,长安汽车对于合资品牌的依赖程度并不算高。目前,长安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型是集团主要的销量来源,官方对长安汽车的认可可能也是来自于此。
但最终能否将制度优势转化为解决自身深层次问题的能力,仍是未知数。
靠什么实现年销500万?
以2024销量268.4万辆,但距离2030年“500万销量”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意味着长安未来这六年得玩命狂奔——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相当于每年要多卖30万辆车,也就是零跑去年一年的总销量。
敢定这样的目标,手里没点硬货也说不过去,而长安的底气主要来自三个新能源自主品牌。
阿维塔冲高端,上半年销量6万辆,同比增长超100%,连续4个月销量破万辆,通过三年四车双动力,自上市以来已面向25-70万豪华市场累计交付突破17万辆。
深蓝主战中端,上半年销量14万辆,同比增长71%,自上市以来累计销量突破50万辆,排名央企新能源品牌中第一。
长安启源定位走量王,上半年销量16万辆,同比增长22.9%。其中长安启源Q07连续三周登顶25万元内新能源中型SUV销冠。
仅从销量数据以及和自身比较,长安的多个品牌表现都很突出,熟悉长安近年来战略计划的就会清楚原因,这是长安制定的“香格里拉”计划正在取得明显的战略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长安在销量目标上,一向定得颇为激进。
就拿深蓝来说,2023年豪气喊出40万辆,后来对半砍到20万辆,最后实际只交出13.48万辆——完成率不到70% 。2024年CEO邓承浩稍微收敛了预期,定下28万辆目标,但全年销售24.39万辆,还是没达标。
2025年这回更狠,直接翻倍冲50万辆,几乎是2024年销量的两倍,但从目前的销量情况来看,深蓝要完成这一销量目标难度不小。
尽管销量数据向好,但是财报却不好看,以深蓝为例。
长安集团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3年,深蓝累计亏损达61.96亿元,2024年深蓝汽车净亏损15.71亿元,较上年同样有所好转,但仍未实现正盈利。如果无法实现盈利,构建商业闭环,那么这样的销量增长,可持续性存疑。
邓承浩曾多次强调“月销3万辆即可盈利”,今年6月深蓝实现销量29893辆,是否如期实现盈利?得等中报披露了。
深蓝不断延迟盈利还有一个原因,尽管通过与宁德时代、华为合作提升了产品溢价,但技术升级带来的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下的价格战形成矛盾,导致深蓝陷入了车越卖越贵,盈利却遥遥无期的怪圈。
面对内外压力,深蓝正试图通过技术合作与生态布局破局。2025年初,它高调宣布承接长安“北斗天枢2.0”智能化战略,和华为深度捆绑,甩出三套智驾组合拳,包括自研的DEEPAL AD PRO、华为乾崑智驾ADS SE、华为高阶ADS 3.0。
想靠“20万以下普及高阶智驾”当杀手锏,但这招有个致命问题:智能化是个烧钱无底洞,可深蓝自己造血能力还没练成,如何平衡研发投入与盈利需求仍是一大问题。
深蓝的盈利困局,只是长安困局的一个小缩影,阿维塔、启源同样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甚至销量增长的表象下,三大自主品牌的内部竞争与定位重叠,正成为侵蚀利润、阻碍协同发展的隐忧。
比如阿维塔的市场表现,开始与深蓝部分重叠了。随着与深蓝共享宁德时代电池和华为智驾方案,深蓝新车价格已上探至25万+区间,再加上近年来华为加持的智能车型越来越多,阿维塔赖以立足的“高端稀缺性”被稀释,30万+价格防线松动。
启源的尴尬处境也是不言而喻,定位主流市场,可是长安新能源核心产品给了阿维塔和深蓝,同时启源本身的市场营销也存在不小的问题,导致启源在主流市场存在感并不强,没有大爆款,与比亚迪、吉利银河等其它主流新能源品牌有着不小的差距。
所以现状是,阿维塔向下,深蓝向上,启源无所适从。三家都在一个锅里抢吃的,跟外面争完还得跟自家兄弟争,这肯定是不行的。
破局关键还是在于打破这种“窝里斗”,拿出央企资源整合的真本事。其实,面对多品牌的问题,目前吉利已经展开了大整合,走在行业前列,奇瑞也跟着来了一波调整,所以,长安什么时候开始呢?
未来三年,将是验证这艘央企航母能否真正破浪前行的关键窗口。
长安面临的挑战还有不少:能否完成品牌定位梳理、面对业内固态电池加速布局的技术迭代、深蓝月销能否站稳3万辆实现盈利......荣升央企并非万能解药,唯有刀刃向内根治内耗,才能将500万目标从蓝图变为可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