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电动化浪潮逼退?三菱汽车正式告别中国!

被电动化浪潮逼上绝路?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这不是新闻,而是现实。7月22日,三菱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公司的合资关系,正式告别这片它耕耘了近30年的土地。曾几何时,30%的国产车都装着“三菱心脏”,从比亚迪到长城,从皮卡到SUV,4G6系列发动机几乎成了国产车的“标配”。如今,这位“国产车教父”却黯然离场。这背后,是技术落伍?战略失误?还是时代洪流不可逆?今天,我来带大家复盘这段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的关键一课。

一、从“技术救星”到“时代弃子”:三菱的中国40年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车企还在为“有没有发动机”发愁。那时候,能造出稳定、耐用、动力还不错的发动机,就是硬通货。三菱来了,带着它的4G63、4G64、4G69,直接成了“技术救星”。我试过早期的长城赛弗,一脚油门下去,那台4G64发动机虽然噪音不小,但后劲足,爬坡不虚,关键是皮实——十年不修是常态,修一次顶三年。

被电动化浪潮逼退?三菱汽车正式告别中国!-有驾

那时候的三菱发动机,不是最先进的,但绝对是最“接地气”的。它不追求极致性能,而是讲究“够用、可靠、便宜”。这恰恰契合了当时中国市场的核心需求。再加上成龙在《霹雳火》里开着Lancer Evolution漂移过弯,“三菱=性能+可靠”的标签,深深烙进了那一代车迷心里。

到了2000年代,帕杰罗成了越野圈的“神车”。我第一次开帕杰罗V73是在云南的烂路上,那种“铁憨憨”式的机械感,反而成了最大的安全感。分时四驱、梯形大梁、超长行程悬挂——这套系统今天看可能“老派”,但在当年,它能带你去绝大多数车去不了的地方。它的设计理念很明确:不追求花哨,只求“拉得动、走得远、坏不了”。

二、高光与停滞:广汽三菱的“最后辉煌”

2012年,广汽三菱成立,标志着三菱从“卖技术”转向“卖整车”。2016年国产的欧蓝德,成了它的“救命稻草”。我试驾过2018款欧蓝德,2.4L+CVT的动力组合谈不上惊艳,但平顺、省油、空间大,尤其是七座版本,第三排虽然挤,但应急完全够用。那几年,它月销过万,成了紧凑型SUV市场的“性价比之王”。

被电动化浪潮逼退?三菱汽车正式告别中国!-有驾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欧蓝德的成功,让广汽三菱陷入了“舒适区”。2018年后,整整六年,没有一款全新车型推出。而同期,中国新能源渗透率从5%飙升到50%。当别人都在推纯电、混动、智能座舱时,三菱还在卖“上一代的技术”。

我有个朋友2021年买了广汽三菱劲炫,他跟我说:“开起来是挺稳,但去4S店一看,销售自己都开着比亚迪。”这话听着心酸,但也真实。不是车不好,而是市场变了。消费者不再只看“三大件”,他们要智能车机、要L2辅助驾驶、要快充、要OTA升级——这些,三菱给不了。

三、致命短板:电动化迟缓,决策僵化

被电动化浪潮逼退?三菱汽车正式告别中国!-有驾

三菱不是没想过电动化。2022年,它推出了纯电SUV阿图柯(AIRTREK),基于广汽埃安V Plus打造。我试驾过,底盘调校确实有三菱的“韧劲”,过弯稳,滤震好。但它本质上是一台“换标车”,三电系统、智能座舱全是广汽的。消费者为什么要多花几万块,买一个“贴牌电车”?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决策机制。广汽三菱的电动化车型,必须经过日本总部审批。而日本市场主推的是eK系列K-Car,这些“老头乐”显然不适合中国。结果就是:研发慢、适配差、上市晚。当比亚迪秦PLUS DM-i卖疯了,特斯拉Model Y降价了,三菱还在等“总部批复”。

再看数据:2023年,广汽三菱长沙工厂产能利用率仅16%,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年销量从80万台跌到20万台,客户只剩众泰等边缘品牌。最后一款新车2023款欧蓝德,前8个月只卖了不到9000台。这已经不是“销量下滑”,而是“断崖式崩塌”。

被电动化浪潮逼退?三菱汽车正式告别中国!-有驾

四、对比竞品:为什么别人活下来,三菱却倒下了?

我们拿本田、日产对比一下。本田2023年在武汉投产首款纯电车型e:NP2,虽然销量一般,但至少迈出了本土化研发的第一步。日产在广州建电驱化中心,推超混电驱e-POWER,用“不用充电的电驱车”打差异化。它们都在“变”,哪怕慢,也在动。

而三菱呢?它的全球战略重心早已转向东南亚。2025款Destinator在印尼上市,主打7座SUV市场。2024财年,三菱全球销量84.2万辆,增长3%——它在国外活得不错,但中国,它放弃了。

再看产品力。以欧蓝德对比丰田RAV4荣放、本田CR-V:

被电动化浪潮逼退?三菱汽车正式告别中国!-有驾

动力:欧蓝德2.4L自吸,平顺但油耗高(百公里9L+);RAV4混动百公里5L,CR-V混动更省。燃油经济性上,三菱完败。

智能化:欧蓝德车机卡顿,不支持CarPlay;RAV4和CR-V已标配L2辅助驾驶、智能互联。科技体验差了一代。

空间:欧蓝德七座是优势,但第三排实用性不如CR-V五座的舒适性。优势被竞品用“优化”化解。

被电动化浪潮逼退?三菱汽车正式告别中国!-有驾

五、用户声音:真实车主怎么说?

我在论坛翻了上百条车主反馈,总结三点:

“车是好车,可惜品牌不行了”——很多老车主认可三菱的可靠性,但担心售后、保值率。

“想换电车,但三菱没得选”——年轻消费者直接跳过三菱,去看比亚迪、特斯拉。

被电动化浪潮逼退?三菱汽车正式告别中国!-有驾

“销售说工厂都卖了,还能信吗?”——2023年广汽埃安1元接盘长沙工厂,这信号太明确了:母公司都不信了。

六、未来启示:合资品牌的“中国生存法则”

三菱的离开,不是个例。2020年以来,已有5个合资品牌退出中国。它的教训很清晰:

被电动化浪潮逼退?三菱汽车正式告别中国!-有驾

不能只靠“上一代技术”吃老本。4G6发动机再神,也扛不住时代变迁。

本土化必须深入。电动化、智能化不能靠“总部输血”,必须在中国研发、为中国设计。

决策链不能太长。中国市场变化以“月”为单位,等“总部批复”可能黄花菜都凉了。

被电动化浪潮逼退?三菱汽车正式告别中国!-有驾

现在,活下来的合资品牌都在“中国化”:大众推ID.系列,丰田推bZ,本田推e:N——它们明白,想在中国卖车,就得像中国品牌一样思考。

结语:可惜吗?值得吗?

三菱的离开,可惜,但不意外。它曾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老师”,帮我们渡过了最艰难的起步期。但老师也有落伍的一天。今天的中国车企,早已不需要“教父”——比亚迪的三电、蔚来的换电、华为的智驾,都在引领全球。

所以,三菱的退场,不是失败,而是时代的交接。它提醒我们:技术没有永恒,唯有创新才是生存之道。

被电动化浪潮逼退?三菱汽车正式告别中国!-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下一个可能退出中国的合资品牌会是谁?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如果你对某款车的试驾体验、技术解析感兴趣,也可以留言,老司机我一定尽力回复。

被电动化浪潮逼退?三菱汽车正式告别中国!-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