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的风向,有点不对劲。
具体来说,就是不装了,摊牌了。
以前大家还讲究个品牌调性,讲究个用户画像,讲究个我们不一样。现在呢?现在就是谁先死,谁后死,以及怎么拉着别人一起死的问题。这已经不是存量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这是献祭队友,这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最新的一个案例,就是领克01,那个曾经想跟BBA掰手腕的“高端”国货,现在入门款直接把价格干到了11万区间。
讲真,我看到这个价格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吉利是不是疯了?李书福老师的精神状态是不是也值得我们关心一下了?
这个行为的本质,不是降价,是自爆。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领克这波操作,就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同行看了都得傻眼,上一秒还在讨论怎么优化座椅通风,下一秒发现自己家的大门都被人拆了。这感觉就像你还在苦练金钟罩铁布衫,结果人家直接掏出了意大利炮,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说好的技术对决呢?怎么就直接上物理毁灭了?
为什么说这是自爆?因为领克01这次没玩虚的。
很多车企的“入门版”,本质上是压缩毛巾,看着是个东西,实际屁用没有。发动机给你换个1.5T三缸,变速箱给你整个干式双离合,智能座舱给你个能听懂“你好”的复读机。但领克01这个所谓的“焕新版”,心脏没换。
它那个2.0T T5发动机,254马力,350牛米,源自沃尔沃的那个传家宝丹炉,还在。配的爱信8AT,也还在。
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你花11万,买了个发动机,然后领克含泪送了你一个车壳子,四个轮子,外加一套沙发。这种事儿,放在几年前你敢信?这就是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我的利润可以不要,但我必须让你没有利润。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我作为一个开过不少车的中年人,讲点实在的。我们这种人,对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已经免疫了。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自动泊车,什么劳什子辅助驾驶,听听就好。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路边的大爷躺得快,你的雷达再牛逼,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那套L2辅助驾驶,在混乱的中国路况面前,就是个笑话。
但动力不一样。动力是底气,是你在高架上被人别车之后,一脚油门让他吃灰的底气。是你在绿灯亮起时,能第一个冲出去,把后面一排网约车甩开的底气。领克把这个底气,原封不动地给了你。这不叫诚意,这叫“来啊,互相伤害啊”。
当然,它肯定有减配。比如360全景影像变成了倒车影像。但讲真,对于一个老司机来说,倒车影像就够了,360那玩意儿更多是心理安慰,真到极限车位,你信它还是信你自己?座椅通风没了,变成了电动调节。夏天确实难受点,但想想你省下的那好几万块钱,屁股热点就热点吧,心是凉的就行。
最骚的是,它保留了8155芯片和那个15.4寸的大屏。这就很鸡贼。它知道现在的消费者,可以不要舒适,但不能不要面子。车可以开起来颠,但屏幕必须大,系统必须流畅。这是一种当代汽车消费的“品牌玄学”。就像买奔驰的人,他买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徽带来的社交货币。就像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内饰、聊配置,他会觉得你很可笑,因为你们聊的根本不是一个东西。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领克这一刀,精准地砍在了所有合资紧凑型SUV的大动脉上。你卖15万的日系德系,动力弱得像老太太散步,配置抠得像葛朗台请客,智能化约等于没有。现在领克直接告诉你,我用你们的价格,给你们一套越级的动力总成,外加一个不怎么缩水的智能体验。
就问你怕不怕?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领克比作一个自爆卡车,可能有点太狠了。但讲真,这市场现在不就是这么个情况吗?大家都杀红了眼,已经顾不上体面了。以前是做蛋糕,现在是抢饭碗,抢不到饭碗,就直接把别人的碗也给砸了。
所以,这台11万的领克01值得买吗?
妈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很荒谬。它不是值不值得买的问题,它是逼着你去思考“我为什么不买”的问题。你图合资的稳定?这套动力总成在沃尔沃上用了多少年了。你图品牌的面子?讲真,现在除了BBA和保时捷,谁也别谈面子,大家都是四个轮子的交通工具。你图省油?买电车去啊。
所以你看,当一个产品把最核心的价值,用一个不讲道理的价格砸到你脸上时,你所有那些纠结和对比,都显得特别苍白。它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它叫“领克”,而不是“沃尔沃”。但对于那些钱包不那么鼓,又对驾驶有点追求的务实派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铁疙瘩,又硬又实在。
最终,所有高大上的技术名词,都会被“便宜”这两个字打败。
但能赢,就是能赢。加大加大加大。这就是如今的生存法则。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