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海,88座工厂落地,为何零美国?

最近大家聊起买车,估计感受都差不多,那就是一个字:卷。

国内的汽车市场简直热闹得像个大卖场,今天这家宣布优惠两万,明天那家就敢直接送全套家电,特别是新能源车领域,价格战打得是热火朝天,让咱们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直呼过瘾。

可就在咱们国内市场“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中国汽车的另一支大军,早已经悄悄地扬帆出海,在全球范围内下了一盘大棋。

中国汽车出海,88座工厂落地,为何零美国?-有驾

有数据显示,咱们中国的车企,已经在国外建了足足88座工厂,这个数字听着就挺震撼。

但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工厂的分布,亚洲占了快一半,有46座,光是一个泰国就占了10座,成了最受欢迎的地方。

欧洲、非洲、南美洲也都有布局,可偏偏在北美洲,6座工厂全部建在了墨西哥,而在汽车工业极其发达的美国,竟然一座都没有。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为什么我们的汽车能在全世界“开花”,却唯独绕开了美国这片市场?

这背后其实藏着中国汽车工业深思熟虑的全球化战略。

咱们得先说说,为啥非要跑出去建厂不可。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为了跳出国内这个“卷”得不行的圈子。

现在国内任何一个价位的车,都有好几个甚至十几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车企为了抢市场,只能不断地压低价格,牺牲利润。

长此以往,光靠国内市场,企业很难有健康长远的发展。

这就好比一个村子里有十几家面馆,为了招揽客人,大家只能拼命降价,最后可能谁都赚不到什么钱。

这时候,聪明的面馆老板就会想到,去隔壁村开个分店,那里可能只有一两家面馆,生意就好做得多。

中国车企出海建厂,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汽车出海,88座工厂落地,为何零美国?-有驾

在海外直接生产,首先就能省掉一大笔从中国运过去的物流费用。

更重要的是,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汽车工业,会对进口汽车征收很高的关税。

比如一辆在中国卖20万的车,加上关税和运费,到了国外可能就要卖到30万甚至更高,价格上就没了优势。

但如果直接在当地建厂生产,这辆车就成了“本地制造”,不仅能享受当地的政策优惠,还能把关税这块最大的成本给省下来,这样一来,价格就能和国际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了。

那么,这88座工厂具体是怎么分布的,为什么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呢?

这就像下棋,每一步棋子落在哪里,都是有讲究的。

首先看主战场,亚洲。

这里是我们的“大本营”,文化相近,地理位置也近。

其中,泰国能独占10座工厂,成为中国车企出海的“第一站”,不是没有原因的。

泰国本身的汽车工业基础就很好,有“东南亚底特律”的称号,各种零部件配套厂商非常齐全,我们的车企过去之后,可以很快地把生产线建起来,不用什么都从零开始。

而且,泰国政府现在正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给的补贴和政策都非常诱人。

更关键的是,泰国是东盟的中心,在泰国建厂,生产出来的汽车不仅可以在泰国卖,还能很方便地卖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周边国家,等于一下子就打开了整个东南亚市场的大门。

所以我们看到,像比亚迪、长安、广汽这些大厂,都争相在泰国罗勇府等地投资建厂,把那里打造成了辐射东南亚的生产基地。

中国汽车出海,88座工厂落地,为何零美国?-有驾

其次,是向欧洲的进军。

欧洲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奔驰、宝马、大众这些响当当的牌子都来自那里。

能在欧洲建厂,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证明。

比亚迪选择在匈牙利建厂,就是一步非常精彩的棋。

为什么是匈牙利?

因为它身处欧洲腹地,是欧盟成员国,在这里生产的汽车,卖到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任何一个欧盟国家,都是没有关税的。

同时,匈牙利的工业基础不错,工人的成本也比西欧国家要低一些,而且对我们国家也比较友好,投资环境稳定。

可以想象一下,在不久的将来,一辆辆在匈牙利生产的比亚迪电动车,行驶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这不仅仅是卖出了一辆车,更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国汽车有能力在最成熟的汽车市场和老牌巨头们掰手腕。

除了亚洲和欧洲这两个重点区域,在非洲和南美洲,中国车企的布局也同样深入。

像奇瑞,在巴西、埃及、南非都有工厂;北汽在南非和墨西哥也落了子。

这些发展中地区,经济正在快速增长,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很大,但同时对价格也比较敏感。

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车,技术先进、配置丰富,价格还特别有诚意,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我们带去的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一种全新的、智能化的出行生活方式,这对于当地市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中国汽车出海,88座工厂落地,为何零美国?-有驾

最后,我们来解开那个最大的谜团:为什么跑遍了全世界,却单单在美国一座工厂都没有?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不是我们不想去,而是目前的条件不太允许。

近年来,美国为了保护自己的产业,对来自中国的商品设置了很高的贸易壁垒,特别是针对我们的优势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动不动就要加征高额的关税。

在这种明显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下,如果贸然去美国投资建厂,将会面临巨大的政治风险和不确定性。

人家已经把门关得很紧了,我们硬要去敲门,显然是不明智的。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放弃了北美市场。

中国人的智慧在于懂得变通和迂回。

你看,那6座建在墨西哥的工厂,就是这盘大棋里的“妙手”。

墨西哥是美国的邻国,而且两国之间有自由贸易协定。

这意味着,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只要符合相关的规定,未来就有机会以较低的关税进入美国市场。

这就像是打仗,正面攻不进去,我们就选择从侧翼包抄。

我们先在墨西哥这个“桥头堡”站稳脚跟,熟悉北美的市场规则,建立起供应链,等时机成熟了,墨西哥基地就能成为我们进军整个北美市场的强大后盾。

这是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我们不争一时之短长,而是为未来十年的发展做准备。

归根结底,中国车企敢于在全球范围内如此大规模地布局,最大的底气还是来自于我们自身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上,我们已经从过去的追赶者,变成了如今的领跑者之一。

从电池技术到智能座舱,我们掌握了很多核心科技,这才是我们走向世界的硬实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