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奥迪“双品牌”好日子进入倒计时,这话一点不夸张。现在的汽车市场,尤其是中国,变得太快了,本来你觉得哪家车厂稳得一批,一转眼风向就变了。过去奥迪靠着一汽奥迪、上汽奥迪两条腿走路,这“南北双平台”一度成了他们的护身符,利润和市占率都稳稳的。但现在这套打法还能管用多久,真的要打个问号。
为啥以前这种“双品牌”战略行得通?如果问一句,这种南北两个伙伴一起卖车,是不是总比一个合资伙伴资源多、掐架少?实际上,这其中的问题蛮复杂。一开始,大家觉得多一个合作方多一条路,可以补足短板,动静大;但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不是“儿子多了好打架”,而是“儿子多了分家产”,一起做生意,各自打小九九,难免内部掰扯。但话说回来,这种“双引擎”模式,的确让奥迪吃够了红利,赚得盆满钵满。
可这套剧本到了电动化、智能化的今天,还灵不灵?真的值得深思。现在的汽车已经不是十年前靠三大件说话,搞个铁壳发动机就能卖到换代。这几年新能源、车机、智能驾驶一下子铺开,市场变成了拼谁卷得更快、谁更懂中国人要啥的游戏。
别的不说,奥迪这牌子,老一代人一琢磨——公车、油车、漂亮车标,面子。那在现在小红书、抖音起来的年轻人眼里,奥迪还有这种光环吗?他们要的是什么?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无线互联、OTA更新,想的全是跟手机一样好用、三天两头能升级的智能体验。你产品研发和节奏跟不上,哪怕你是百年老店,人家分分钟换队形。
咱们设想下,为什么中国的合资豪华品牌在智能化赛道上都没占到便宜,反而被一堆造车新势力打得满地找牙?核心原因很简单:反应慢、决策慢、本地化慢。你看看理想、小鹏、人家研发团队蹲在北京、上海,早上拉着用户喝豆浆,下午就把UI改了。再看看合资,德国总部一趟会议,三个月才回信。这让市场变化快、需求变化快的中国消费者哪等得起?
说到奥迪自己的变革,其实内部也不是没着急。像罗英瀚这样的老外总裁,为啥各种营销会议采访都在讲“自己的遗憾”、“追梦故事”?他是在向外部证明,奥迪不是躺着吃老本,而是要追着市场变革跑。他确实也在赶,但追得不是特斯拉、蔚小理的步伐,而是追着自家体制内的那些老毛病。说实话,光靠一两个洋总裁能扭转吗?这需要企业结构性的放权和授权,需要决策放在中国本地,更需要集团总部真心实意把资源往中国倾斜。
回头看看,去年到现在,奥迪为了中国市场推了多少新车型?什么A5L、Q6L e-tron、E5 Sportback,还有些名字一个比一个冗长。但你仔细琢磨这些产品,智能化和本地化的亮点,哪款是能让中国消费者眼前一亮的?大部分还是传统油车换壳,电动车也是照搬欧洲平台套娃出来。消费者可不是傻的,这一轮新能源头部玩家,一年能干三次上新,每次都会搞“车机灯厂新花样”,你老奥迪能跟得上吗?
再说“双伙伴”这事,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个矛盾体。一汽奥迪老资格,底子厚、标配稳;上汽奥迪呢?野心大、动作快、技术新。你指望这俩像默契队友,分工协作,不太现实。内部竞争、产品重叠、资源分散,没少闹心事。你看大众ID系列、丰田双线也一样,南北产线供销一乱,库存互压、经销商吵架,最后吃亏的是谁?不就是自己吗?消费者迷糊,经销商迷糊,市场也迷糊。这种模式,短期看是资源倍增,长期要出事。
你可能要问,难道“双品牌”没机会了吗?其实,也不是彻底没可能。关键是怎么把“双品牌”的优势发挥到底。你比如说,能不能真的做到一北一南、各有侧重?一汽做高端稳健,主打公务商务;上汽走潮流科技,冲着年轻人新贵去卷,智能化、网联化放手一搏?但实际操作很难,谁都怕优势资源流到对面,内部PK反倒把自己能量分散了。
说到底,不是双品牌战略本身有限,而是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变化太快,留给“慢半拍”的窗口期太短。奥迪的高层其实心里明白,未来真正考验的是体系的本地化速度和智能化创新能力,走稳两条腿,已经不够用了——得学会用“中国速度”奔跑。
那“好日子”还有多久?往远了说,2026年,也许就是个分水岭。那一年,南北奥迪工厂的电动新车得全部上线,该投产的搞定、该磨合的跑通。假如到时候你在智能化、产品力和本地体验这三样上还没拉开差距,消费者就只会看谁的新鲜、谁聪明、谁反应快。等到那时候,新势力和“造车高手”已经在用户心智里扎牢根儿,奥迪再来一个超神换代,也难以弥补用户的流失。
有件事必须承认:奥迪不是没资源,不是没技术,也不是没资金。问题的根,是不是敢下决心,把最大的研发资源留在中国,把创新节奏定位在中国市场优先。“中国成为主战场”一句话喊了这么多年,真有多少人信?可你看现在,宝马揽胜都派了中国人做COO,奔驰也放权中国分部,奥迪再不加快本地化,迟早就成了“还能卖点情怀”的二线品牌。
说到底,汽车这个行业,比的不再是“家底厚”,更比的是“谁能先翻牌、谁能先入心”。奥迪今天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它还剩多少技术遗产,而在于谁能在混战时代活得更敏捷——不光是在发布会上讲未来故事,而是真正做到让中国的消费者觉得,你的车聪明、好玩、舍得贴地气,能让人心动还能让人骄傲。
有人问,奥迪的“双伙伴+双平台”是不是还有机会绝地反击?我觉得,从产业史看,一切皆有可能,但机会只给那些步子快、心态新、敢砍老路的人。想靠着双品牌慢慢熬天长地久,那基本等于告诉市场,你准备被淘汰了。等2026年智能电动天下落地,市场很可能又会变天,到时候,靠资源和利润分蛋糕、靠品牌积淀混饭吃的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
现在的状况是,真正好日子的倒计时已经按下启动键。留给奥迪的时间,不多了。你站在今天,回头看看奔驰、宝马,看看理想、蔚来、小鹏,谁不是在一次又一次重构自己的游戏规则?谁也没法再靠一根老路一直走下去。市场只认那个最能适应变化、最快打磨需求、最懂中国用户的品牌。现在的奥迪,是到该拼出真本事的时候了。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