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最近整了个大活儿,说自己不造车了,改修仙了。在密歇根搞了个VR实验室,让工程师戴上头盔,在元宇宙里当赛博包工头,主打一个隔空种土豆。讲真,这套说辞,三体人看了都得一个趔趄,不就是PPT造车的高级版吗?这帮工程师,人不到岗,精神先上工,在虚拟世界里对着一堆代码指指点点,据说就能在现实世界里把车给造出来,而且还能提前几年发现问题。
这听起来就像什么?就像你请了个算命的,他说能帮你算出你未来孩子上学会不会被老师罚站。理论上是规避了风险,但实际上充满了品牌玄学。
他们对外宣传的口号非常响亮:为了省钱。说一台实体原型车要10万美刀,现在我们在VR里多点几下鼠标,这钱就省下来了,2024年以来已经发现了494个潜在问题。这逻辑听上去特别666,但总感觉哪里不对。这就像你为了省下买金钟罩铁布衫的钱,转头花大价钱请了个道士画符,说这符能帮你挡刀。理论上是那么个理论,但真有悍匪冲过来的时候,你最好还是指望自己跑得快。省小钱,花大钱,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艺术。说起来,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最近也涨价了,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搞了什么元宇宙拉面系统。
更魔幻的是,他们还给工程师穿上了那种拍阿凡达的动捕紧身衣,在虚拟世界里反复模拟拧螺丝、搬轮胎。对外说这是为了保护工人的老腰,避免工伤,是科技以人为本。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这个逻辑翻译过来不就是:我们通过高科技,精准计算出了一个能让你干到退休,又不会立刻报废的最佳姿势。这不叫保护,这叫“可持续性压榨”,属实是把科学管理玩明白了。泰勒看了都要直呼祖师爷,坏了菜了,让通用给悟到了。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对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有点过敏。你跟我讲什么元宇宙、什么赛博协同,我听不懂。我就关心一件事,你这车,最后卖多少钱?耐不耐用?坏了修起来贵不贵?你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比你建一万个VR实验室都管用。天天整这些有的没的,本质上就是一种心虚,一种对自己产品在物理世界里缺乏自信的体现。
然后,最炸裂的部分来了,AI。通用说,我们的AI特别牛,把公司一百年来的造车数据全都给它“喂”下去了,以后就能避免犯以前犯过的错了。我当时就没绷住。朋友们,这是通用汽车啊,它一百年来的数据,那不就是一部《汽车召回史大全》吗?你让一个AI去学习一本《错误答案集锦》,然后指望它考满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通用一百年的数据比作《错误答案集锦》可能有点刻薄。但讲真,这比喻是不是还挺形象的?
这操作,属于是把AI当压缩毛巾了,以为泡点数据就能无限膨胀。我怀疑这个AI学到最后,直接就颠了,心态爆了,高喊一声“机你太美”,然后给所有新车都默认设计一个三缸发动机,因为它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这玩意儿被骂得最多,流量最大。妈的,简直是商业鬼才!这就叫从错误中来到错误中去,完成了逻辑闭环。
虽然我一直在吐槽,但平心而论,通用这波操作,确实比那些只会开发布会的同行要强一点。起码人家是真的在花钱搞研发,不管这个研发的方向对不对,人家在动。这是一种态度。在今天这个掀桌子式的竞争环境里,动,总比不动强。要么成仙,要么成盒。通用显然是想成仙。
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简单的存量竞争了,而是黑暗森林。大家不是在比谁的产品好,而是在比谁更疯,谁更敢自爆。最好的手段不是把蛋糕做大,是直接把餐厅爆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在这个逻辑下,通用搞VR造车,本质上也是一种发疯,是一种试图通过升维打击来解决低维问题的尝试。
它不想在价格、配置上跟你卷,它想直接重新定义“造车”这件事。它想告诉市场:你们还在用铁器打架,我已经上高达了,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通用管这套组合拳叫“元宇宙预生产”。听听,这词儿,高端不高端?仿佛只要工程师在VR里多待一会儿,造出来的车就能自动渡劫飞升,自带任意门功能。但大家要明白一个本质,掀开所有花里胡哨的外衣,核心还是造车。造车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你在VR里有多帅,不是你的PPT有多酷,而是你造出来的东西,消费者认不认。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算力再高也得认。同理,造车的关键也不在元宇宙,而在五环外的县城修理厂,那里的老师傅能不能用一把扳手给你修好。
但能过,就是能过。不能过,你把天聊爆了也没用。通用这波整活,同行看了也得傻,不知道是该跟进还是该嘲笑。但这就是如今车圈的魅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颠了的会是谁。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