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这事搁谁身上都会有点不服气吧,毕竟曾经的“世界豪车一哥”奔驰,现在竟然在中国混得这么窘迫,说实话,要不是自己亲眼看了数据,真不敢信这是真的。
谁能想到,一个月能卖出将近十万台的奔驰,如今沦落到两万六的水平,活脱脱是从巅峰跌到谷底,速度快得像过山车一样让人眩晕。
有的人会说,是不是中国市场变了?还是奔驰自己太骄傲固守?
别急,咱们慢慢扒一扒这里头的门道!
先来看看奔驰CEO怎么说。
这位康林松,最近在德国商报上喊话,说中国汽车市场“暴雨冰雹暴风雪”,太卷了,几乎感觉像在极地生存大考场上一起挤独木桥,稍不留神就掉湖里。
说到底,就是卷到极致,但他语气里明显带着不甘心,毕竟昔日辉煌还记忆犹新。
他还提到,现在中高端蛋糕大家抢成一锅粥,市场进化到了“你死我活”这种达尔文法则级别的残酷,奔驰高管团队那叫一个头疼。
这话听着有点甩锅的意思,仿佛只要外部环境安稳了,奔驰还照样能固守王座,真的是这样吗?
咱可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得结合事实再看。
说巧不巧,这几年国内车市的确变天了。
新能源像开挂一样冲上来,就连向来引以为傲的日系车,本田日产之流都扛不住,销量节节下滑,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比亚迪、理想、小鹏和蔚来几家新势力一波又一波碾过去。
持币待购的中国年轻人,还真不怎么吃传统豪华品牌那一套了。
过去买台奔驰,门口随手一摆,倍有面子,朋友圈千赞起步,这两年却越来越多朋友喊着要新能源,什么“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语音交互”,似乎比车标更时髦。
不夸张的说,如今汽车成了大号手机终端,不智能、不链接、不升级,谁还当你是豪车?
奔驰其实不傻,也没完全躺平。
看着形势不妙,他们也捣鼓上电动车,可瞅瞅价格,依旧高高在上。
一问配置,不忍直视:顶多算标配,别说拼不过特斯拉Model Y,连小鹏P7都不一定玩得过。
你要说买奔驰就图个品味和舒适感吧,人家现在一查测评,智能硬件没创新,辅助驾驶吃灰,车机系统时不时来个“卡壳”,互联网人气不随便就被拉垮。
大伙都省心省力就想着下单APP交完款,奔驰这套老掉牙的4S店“迎宾流程”,有时候反倒让年轻人觉得脱节,两代人像沟通无门。
咱们不是说奔驰不思进取,只是车圈的内卷这几年真快,奔驰这口气还没喘匀,就被新势力远远甩在后面,感觉还在用诺基亚那套来做iPhone的生意,压根跟不上节奏。
这也难怪CEO一边公开发牢骚,一边又不愿意低头大降价,总觉得降价丢面子、破底线,可要真是这样,那消费者可就用脚投票了。
又得聊到技术短板了。
新能源崛起背后,其实就是智能化军备竞赛,新势力家家都学成了一身“黑科技”。
无论是比亚迪的超级电池,理想的增程技术,还是华为的智驾,更新迭代快速又猛。
人家工程师“007”连轴转,半年就能做出全新OTA升级功能,弄个可自定义主题皮肤、新手势交互,说干就干。
奔驰自称高端科技,奈何自动驾驶就按部就班,还在搞CD级辅助驾驶,市面上L3都快过时了,人家还卡在“练级打怪”的状态。
研发投入呢?新势力一掷千金,奔驰这边数字营销预算还不及对手三分之一,APP和车主服务流程打通也是缓慢滞后。
说白了,“百年老厂”遇上数字化浪潮,真得从里到外大换血。
不过吧,奔驰也不是没行动人家要自救。
最近很火的“柏林研发中心重组”,坊间讨论也很热,据传聚焦“自动驾驶”赛道,加紧和地平线这种国产芯片企业深度合作,意图把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核心技术本土化。
中国区高层也悄悄“换新血”,平均年龄猛降八岁,年轻高管打头阵,提倡“破圈”,邀请用户参与产品共创,店面设计向“科技体验馆”靠拢,看上去方向没错。
但说归说,做归做,能不能赶在对手再次加速之前追上来,还真悬。
连路人都心里犯嘀咕:奔驰你这步子大了会不会扯着蛋啊?
话说回来,内卷这词儿火了这么多年,有时候就是躲不掉的命。
新能源还在“价格战”,特斯拉Model Y砸下去的低价,把一票合资品牌打得措手不及。
奔驰也想跟,但怕砸坏自己的金字招牌,牌坊一掉再想捡回来可就难了。
实际情况更惨,奔驰的高端“花活”比如跨界联名版卖得冷冷清清,年轻人压根不稀罕,市场份额持续缩水,别说翻盘了,有没有机会守住原来的地盘都打问号。
渠道问题更尴尬,数字转型“半拉子工程”,APP和线下断层、客服服务不贴心、营销内容跟不上,一堆顽疾没处理。
讲真,现在谁要是APP糊弄人,连售后都得反复催,早就被对手吊打了,这还是奔驰呢。
掰着指头数数,2026年马上到来,奔驰的L4级自动驾驶还悬着风筝线,能不能一鼓作气跟上无人驾驶的主流,真是个大考验。
订阅服务可是决定“下半场”的命根子,长远算账得占四成收入,人家新势力已经把车主一条龙粘住,奔驰这才刚打响“第一炮”。
本质上奔驰一直想从制造机械工程的豪车大佬,摇身一变化身互联网智能体验的“三好学生”,但历史包袱重,一个“转身”能不能做漂亮太难预测。
市场可不管你是不是百年车企——谁掉链子就甩谁。
绕了一圈,其实问题并不难理解。
奔驰这些年最大的问题不是产品力彻底崩盘,只是对变化反应太慢。
电动化、智能化这两步棋没占领先机,新生代的消费观根本不理会传统的品牌光环。
拼配置、卷体验、讲科技、比性价比,这些新势力玩家都敢“梭哈”,奔驰还在拖泥带水,等你醒悟了,本地品牌早就把年轻人圈走了。
而那些还坚持买奔驰的朋友,大多也是冲着那一抹“光环”情结,但你要问下95后、00后,他们自己做主,果断pick新能源就完了。
当然,靠“补作业”未必来不及。
只要肯真刀真枪拼软件、搞科技、玩体验,别啥都顾着“豪车标签”和利润率,真正拥抱市场需求,就留有翻盘余地。
至于经销商和服务体系,也得快点“脱胎换骨”。
你看苹果、蔚来之所以在中国用户里人气高,服务体验拉满是关键,奔驰怎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APP该直连就直连,哪怕要舍弃老套流程,效率第一才是王道。
用户愿意和品牌共创,就别把话语权全揽,不要再高高在上、迷信过去的辉煌——毕竟商业社会没有永恒神话。
有没有机会?
说实话,还真说不好,现在所有赌徒都在加码,奔驰能不能重回巅峰,得看接下来一年多会不会跨出舒适圈,狠狠拼一把。
但话又说回来,2025年二季度的数据已经让奔驰高层敲响了警钟。
车市本身不缺胜者,缺的是愿意低头的老将。
奔驰要翻身,面子和市场,早晚得做个选择。
自动驾驶、智能座舱、APP生态建设,现在哪一环松懈都是自断命根。
外部舆论谁也捂不住,只有真金白银的产品硬仗见分晓。
如今新高管、国内本土战略、小步快跑模式初见雏形,那就看奔驰愿不愿意破釜沉舟。
说到底,奔驰现在这个局面,既有外部内卷堆叠,也有自家掉以轻心的锅。
市场不等人,谁还在用恋旧模式、豪车腔调对付年轻用户,必然会被淘汰。
就看奔驰能不能踏实下来“卷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配得上属于曾经的光环。
那你怎么看奔驰的“自我更新”?要是你有选项,会放不下面子考虑新势力汽车吗?快来聊聊你的看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