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改款ID.4曝光,全新设计颠覆认知,性能配置全面升级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就是关于大众汽车的。

他们那个卖得最好的纯电动车,ID.4,马上要迎来一次大改款了,而且大众的首席执行官,也就是他们最大的老板托马斯·舍费尔亲口说,准备在2026年推出的新款ID.4,将会是一辆“完全不同的汽车”。

这话一说出来,很多人就纳闷了。

大众改款ID.4曝光,全新设计颠覆认知,性能配置全面升级-有驾

按理说,ID.4和它的兄弟车型ID.5,在2025年上半年全球卖了八万多台,是大众电动车里的销量冠军,妥妥的功臣。

既然卖得这么好,为什么要进行这么彻底的、几乎是推倒重来的改造呢?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个燃油车时代的巨头,对自己最成功的电动产品也下这么大的决心?

其实,答案并不在德国的狼堡,而是在我们中国这片全球最活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上。

要想看明白大众的这番操作,我们就得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不能只看它在欧洲市场的表现。

确实,在欧美很多地方,大众ID.4凭借着大众品牌的号召力、扎实的底盘调校和相对稳妥的设计,赢得了不少从传统油车转向电动车的消费者的青睐。

对他们来说,ID.4开起来还是一股熟悉的“德味儿”,这种感觉让他们觉得很安心。

所以,全球销量数据好看,这是事实。

但是,一旦把这辆车放到中国市场这个大环境里来衡量,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我们中国,如今的电动车市场已经不是几年前的模样了。

这里聚集了全世界最富有创造力、反应最快的一批汽车企业。

无论是像比亚迪这样已经完成了华丽转身的传统巨头,还是像蔚来、小鹏、理想、零跑这些从零开始的新势力,他们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普通老百姓对一辆“好车”的定义。

现在我们去买车,关注的是什么?

已经不仅仅是这车能跑多远、结不结实了。

我们会问,车里的中控大屏幕反应快不快,卡不卡顿?

语音助手聪不聪明,能不能听懂我的话,帮我开空调、放音乐、设导航?

后排座位舒不舒服,有没有独立的娱乐屏?

大众改款ID.4曝光,全新设计颠覆认知,性能配置全面升级-有驾

辅助驾驶功能好不好用,在高速上能不能让我省点心?

在这样的消费需求面前,大众ID.4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它的车机系统,很多国内车主都反映过,操作起来逻辑比较混乱,反应速度也跟不上主流水平,有时候点一下要等半天。

更让人头疼的是它的内饰设计,为了追求所谓的极简科技感,大量取消了实体的物理按键,方向盘上的触摸按钮和中控下方的空调音量触摸滑块,成了被吐槽最多的地方。

开车的时候想调个音量或者温度,不仅不能盲操,还得小心翼翼地去摸,一不留神就容易误操作,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在智能化和舒适性配置上,跟我们同价位的国产车一比,差距就更明显了。

可以说,大众ID.4在全球市场上的成功,并没能掩盖它在中国市场上的“水土不服”。

大众的高层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清楚地知道,如果再不做出根本性的改变,继续用之前那套造车理念来应对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那么ID.4这个曾经的销量功臣,很可能就会被我们这里的消费者慢慢忘记。

所以,这次所谓的“完全不同”,与其说是主动创新,不如说是一次被市场倒逼的、不得不进行的自我革命。

那么,大众打算怎么改呢?

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这次改变是全方位的。

首先是外观。

大众的高管提到,新款ID.4的设计会向ID.1和ID.2这些概念车看齐,整体姿态会变得“更低矮、更宽大”。

这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现在ID.4那种看起来有点圆润、憨厚的形象要成为历史了。

未来的新车会更有运动感、更有攻击性,视觉上更符合当下年轻人对科技和性能的审美追求。

这无疑是受到了中国市场上那些造型犀利、姿态低趴的电动车的影响。

大众明白,在今天,一辆车的外观,就是它最好的名片。

大众改款ID.4曝光,全新设计颠覆认知,性能配置全面升级-有驾

其次,也是最让现有用户感到欣慰的,是内饰的改变。

大众的开发主管亲口确认,车内会重新加入更多的物理开关,特别是那个备受争议的触摸音量滑块,将会被一个传统的、好用的圆形实体旋钮所替代。

这个变化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意义非凡。

它说明大众终于听进去了用户的声音,承认了之前在设计上的一些失误。

为了所谓的“科技感”而牺牲实用性和安全性的做法,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

在我们中国,很多车企早就把用户体验放在了第一位,无论是理想汽车的大屏幕和舒适座椅,还是华为鸿蒙系统带来的流畅车机交互,都给大众上了生动的一课。

真正的科技,应该是为人服务的,是让驾驶变得更简单、更愉快的,而不是更复杂。

大众这次“拨乱反正”,把好用的实体按键请回来,可以说是一次迟来的觉醒。

当然,光有好看的外表和好用的内饰还不够,电动车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还是要落到电池、电机和电控这“三电”系统上。

新款ID.4将会用上来自更高级别的ID.7车型的技术,包括效率更高的新电机、性能更好的电池和逆变器。

这又是为什么?

答案还是在中国。

当我们的车企已经在大力推广800V高压平台,让充电速度越来越快,并且在能耗控制上不断刷新纪录的时候,大众现有的技术平台就显得有些跟不上节奏了。

所以,他们必须把自家最先进的技术下放给销量最大的主力车型,以此来提升续航里程、降低百公里电耗、缩短充电时间。

只有在这些硬核指标上不落后,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最后,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那就是与ID.4同平台的轿跑SUV车型ID.5,将不会再有后续的更新换代了,原因就是销量不好。

这个决定看似是砍掉了一个不成功的产品,实际上是大众在战略上的一次聚焦。

在如今这个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的时代,与其把资源分散在那些市场反应平平的车型上,不如集中全部力量,把ID.4这一款核心产品打磨到极致。

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恰恰反映了大众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他们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在由中国市场引领的这场全球电动化浪潮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