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smart这个牌子,咱们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画面,是不是那个在城市里钻来钻去,停车只需要别人半个车位,看起来像个大玩具一样的两座小车?
它小巧、可爱,是很多人心中城市代步的经典形象。
但是,时代变了,汽车也在变。
如果我告诉你,现在有一台smart,它长得一副不好惹的样子,浑身充满了肌肉感,一脚电门踩下去,能在4秒内就从静止冲到一百公里的时速,甚至能让一些跑车都吃灰,你是不是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今天咱们要聊的,就是这么一台彻底颠覆了我们传统印象的车——smart精灵#1的BRABUS性能版。
它已经不再是那个单纯的“小可爱”,而是一台被重新定义的,火力十足的纯电动“小钢炮”。
咱们先从外表看起,因为这台车给人的第一印象冲击力实在太强了。
以前的smart,你可能会用“萌”、“Q”来形容,但看到这台BRABUS版,你脑子里冒出的词儿可能就是“凶”和“帅”。
它整个设计语言,就是要把性能这两个字写在脸上。
最显眼的就是那个红色的车顶,跟黑色的车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车流里一眼就能认出来,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像是一种身份的宣告,告诉你这不是一台普通的smart。
你再凑近了看它的车头,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普通电动车为了降低风阻,车头都做得特别光滑,但这台车偏偏在发动机盖上开了两个孔,这在传统的燃油性能车上,是给发动机散热用的,放在电车上,虽然实际作用没那么大,但它传递出的信号非常明确:我的心脏很强劲。
再加上那个会发光的格栅和造型夸张的运动套件,整个前脸看起来就特别有攻击性,仿佛一头蓄势待发的小野兽。
车企这么设计,其实就是在用我们看得懂的视觉语言,来告诉我们它的性能有多强。
视线移到车身侧面和尾部,这种性能范儿的营造还在继续。
你看那19英寸的大轮毂,配的是米其林的高性能轮胎,这种轮胎的特点就是抓地力特别好,是专门为追求操控和速度的车准备的。
透过轮毂的缝隙,还能看到里面鲜红色的刹车卡钳,这几乎是所有高性能车的标配,它不光是为了好看,也代表着这台车有更强的制动能力,跑得快,也得刹得住。
车尾那个翘起来的小尾翼,学名叫扰流板,在高速行驶的时候,它能利用空气给车尾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让车子跑起来更稳,紧紧地贴在地面上。
这些细节堆砌在一起,就让这台小车脱离了“买菜车”的范畴,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赛道”的味道。
当然,光有样子货是不行的,坐进车里,你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它为什么叫“性能版”。
车内的设计风格和外观是统一的,大面积使用了红黑配色,这是最能激发驾驶欲望的颜色组合。
方向盘、座椅,还有门板上,都用了一种叫Alcantara的翻毛皮材质,这种材料手感特别好,而且摩擦力大,在你激烈驾驶转动方向盘的时候,手不容易打滑。
很多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超级跑车,都喜欢用这种材质来营造运动氛围。
你系上那根鲜红色的安全带,握住这个同样用翻毛皮包裹的方向盘,还没开车,心里那股劲儿就已经被调动起来了。
除了这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运动化改造,这台车的“大脑”也相当聪明。
中控那块12.8英寸的大屏幕,反应速度非常快,操作起来就跟我们用最新的智能手机一样流畅。
这背后的功臣,是一颗叫做“高通骁龙8155”的芯片。
可能很多人对芯片不太了解,简单打个比方,它就相当于这台车机系统的大脑,大脑越聪明,反应就越快。
这颗8155芯片,是目前汽车领域里最顶级的处理器之一,能用上它的,基本都是各品牌的高端或者主打智能化的车型。
这一点,其实也恰恰反映了我们中国汽车工业在智能化浪潮中的优势。
正是因为吉利汽车的深度参与,才让这台有着德系血统的小车,拥有了如此领先和流畅的智能交互体验,这在以前的合资车型里是很难想象的。
说了这么多,终于要说到最核心的部分了,也就是它凭什么被称为“钢炮车”。
答案就藏在它的动力系统里。
这台smart精灵#1 BRABUS性能版,它在车头和车尾各装了一个电机,组成了双电机四轮驱动系统。
这两个电机加起来,能爆发出428匹的马力。
428匹马力是个什么概念呢?
我们熟悉的很多以性能著称的燃油车,比如大众高尔夫R,它的马力大概在320匹左右。
也就是说,这台看起来不大的smart,动力比传统意义上的“钢炮之王”还要猛得多。
更关键的是,电动机的动力输出方式和燃油发动机完全不同。
它不需要等转速攀升,只要你一脚踩下去,几乎所有的动力就能在瞬间爆发出来。
这种毫无延迟的、拳拳到肉的加速感,是燃油车很难比拟的。
最终反映到数据上,就是它从0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只需要3.9秒。
这个成绩,已经超过了不少售价百万级别的跑车。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城市的红绿灯路口,当绿灯亮起,你驾驶着这台外表低调的小车,却能把旁边车道上那些看起来很唬人的车远远甩在身后,那种感觉是相当独特的。
这种颠覆性的性能表现,背后离不开一个强大的技术平台——吉利集团研发的浩瀚SEA架构。
这是一个世界级的纯电动车平台,它为smart精灵#1提供了非常出色的底子,无论是电池、电机技术,还是底盘的调校潜力,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可以说,是中国的先进造车技术,为smart这个经典的欧洲品牌注入了全新的、足以震撼市场的强悍灵魂。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中外合作生产,而是我们中国汽车技术实力的一次有力证明。
当然,即使变得如此暴躁,它骨子里依然是一台smart,该有的实用性一点没落下。
得益于纯电平台的设计优势,车内的空间利用率很高。
虽然车身不大,但它的后备箱却很规整,放倒后排座椅后还能进一步扩展。
根据官方的说法,常规状态下,装下一个28英寸的大行李箱和一个20英寸的登机箱是绰绰有余的。
这意味着,它不仅能满足你偶尔的激情驾驶,也能胜任日常通勤、周末出游这些更生活化的场景。
它可以在赛道上飞驰,也可以陪你去超市购物,这种“能文能武”的双重性格,或许才是它在今天这个时代,对“小钢炮”这个词做出的最好诠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