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X7八月仅售266台,终端跌破80万仍无人问津:那个让中国富豪疯抢的旗舰SUV,怎么就成了4S店的烫手山芋
杭州的李先生怎么也想不到,去年10月花110万提的宝马X7,半年后二手车商只愿出75万收购。35万的亏损,让这位做了十几年生意的老板都有些肉疼。更让他郁闷的是,朋友买的问界M9不仅便宜一半,智能化体验还完全碾压他的X7。
这样的故事,在宝马车主群里已经不是个例。
设计这东西,过犹不及
说起X7那个“大鼻孔”,刚出来时确实够霸气。但你细想想,审美这东西最怕的就是一成不变。六年了,还是那张脸,消费者自然会腻。特别是现在年轻人掌握话语权,他们更在意的是科技感,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豪华感。
走在街上,你会发现问界M9那种简洁的封闭式前脸似乎更受欢迎。时代变了,设计语言不跟上,再经典的造型也可能成为包袱。
智能化这一课,宝马交了学费
这或许是X7滞销最致命的原因。花一百万买辆车,结果智能配置还不如四十万的新势力,换了谁都会觉得不值。
没有激光雷达,没有城市NOA,连语音交互都时常出错。而隔壁的问界M9,四颗激光雷达,华为ADS 2.0,城市里开车就像有个老司机在旁边指导。这种体验差距,一试便知。
传统豪华品牌在智能化这条赛道上确实慢了半拍。消费者的钱包会说话,用脚投票最诚实。
空间设计的“伪需求”
X7的7座布局,说白了就是个摆设。第三排那点空间,成年人坐进去腿都伸不开,还不如干脆做个宽敞的5座。问界M9就很聪明,大5座布局,后排空间宽敞得像移动客厅,这才是家庭用车的正确打开方式。
有时候,少即是多。与其为了数字好看搞个鸡肋的第三排,不如把日常使用的空间做到极致。
油耗焦虑,时代病症
3.0T发动机配48V轻混,听起来挺先进,但实际油耗还是让人心疼。城市里开个十三四升百公里,现在这油价,一年下来光油费就是笔不小的开支。
反观那些插混和增程车型,日常通勤基本不烧油。这种用车成本的差异,对家庭用户来说吸引力还是挺大的。毕竟,能省则省,这年头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品牌光环的祛魅
最让人感慨的,可能就是消费者对传统豪华品牌态度的转变。过去,宝马的蓝天白云标志就是身份象征,现在大家更看重的是实际体验。
年轻消费者不再为情怀买单,他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科技体验和性价比。问界、理想这些新势力品牌,恰恰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出色。品牌力的转移,反映的是整个汽车消费观念的变化。
经销商的两难
华东某大区的宝马经销商透露,X7库存周期已经超过100天,资金占用严重。即便终端优惠20万,仍难吸引客户,销售顾问更愿意推荐X5或者iX。
厂家为了清库存推出“员工内购价”,部分车型低至75折,但效果有限。价格倒挂导致老客户强烈不满,引发不少投诉。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X7确实成了烫手山芋。
竞争对手的围剿
在豪华大型SUV这个细分市场,X7面临的是三面夹击。奔驰GLS凭借更优雅的设计和更强的品牌力,稳坐头把交椅;问界M9以智能化加性价比,单月交付破万;理想L9凭借家庭友好的定位,持续热销。
X7在动力、空间、智能、价格等各个维度都难言优势,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典型。消费者货比三家后,自然有了更优的选择。
路在何方
听说宝马正在和华为合作,2026款X7可能会搭载激光雷达和城市NOA功能。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的市场形势已经相当严峻。
266台的月销量,对于一款旗舰车型来说,确实有些说不过去。汽车市场从来都是残酷的,产品力跟不上就得接受市场的惩罚。
X7的遭遇,或许是传统豪华品牌转型路上必须交的学费。能否在智能化浪潮中重新找回地位,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个仅凭品牌光环就能纵横市场的时代,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
时代在变,消费者在变,不变的只有市场的无情。对宝马X7来说,涅槃重生的机会还有,但留给它的时间窗口可能真的不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