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聊起车,总觉得国内市场实在是太激烈了,新车跟下饺子似的,各种技术、各种配置,价格还一个比一个狠。
咱们老百姓看着是过瘾,但可能也会琢磨,这些车企在国内这么拼,难道就不想出去闯闯吗?
这不,江铃新能源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响亮的回答,他们带着一款专门为海外市场打造的右舵电动车ELIGHT,直接杀到了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
这事儿听起来挺有意思,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背后到底是一盘多大的棋。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概念,就是“右舵车”。
我们国家开车,方向盘在左边,车是靠右边行驶的,这叫左舵。
但世界上还有一大票国家和地区,比如英国、澳大利亚、日本,还有咱们这次说的东南亚大部分国家,他们的驾驶习惯正好相反,方向盘在右边,车靠左行驶。
这个市场可不小,全球加起来有几十亿人呢。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地方的汽车市场,基本上都是日本车的天下,像丰田、本田这些牌子,在当地人心里的地位,那可是相当高的。
中国车想进去,就跟一个新人想去一个老江湖的地盘上抢生意一样,难度非常大。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全世界都在搞节能减排,电动汽车成了一个全新的赛道。
这就给了我们中国车企一个千载难逢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咱们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技术上,发展得非常快,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所以,当别人还在琢磨怎么让燃油车更省油的时候,我们已经可以拿出续航又长、充电又快、还特别智能的电动车了。
这次江铃选的印度尼西亚,可以说是选对地方了。
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人口将近三个亿,市场潜力巨大。
更关键的是,印尼政府现在正憋着一股劲儿发展新能源,他们推出了一个宏大的计划,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让路上的电动车数量达到220万辆,同时还要投入380亿美元来建设智慧城市。
这简直就是在向全世界的电动车企业招手,说:“快来我这儿,我这里有巨大的市场和政策支持!”面对这样的机会,江铃新能源当然不会错过。
他们带着右舵版的ELIGHT去雅加达参加国际展览会,就像一个准备充分的考生,走进了为他量身定做的考场。
那么,江铃派出的这位“考生”——ELIGHT,到底有什么真本事呢?
在展会现场,它可是个大明星,因为全场只有它一款是右舵的电动轿车,独一份的待遇让它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我们来看看它的硬件条件。
首先是续航,官方说有550公里,这个数据相当扎实了。
对于印尼的普通家庭来说,充满一次电,在雅加达这样的大城市里通勤一个星期基本没问题,就算是周末想去周边的城市玩一趟,也完全不用担心半路趴窝。
然后是充电速度,半个小时就能从30%充到80%,也就是一顿饭或者喝杯咖啡的功夫,车子就又能跑几百公里了,非常方便。
不过,如果仅仅是续航长、充电快,还不足以让它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
江铃真正聪明的地方,在于他们为印尼市场做了很多本地化的改造,可以说是非常用心了。
第一点,就是特别能适应当地的气候。
印尼是热带国家,一年到头又热又湿,这对电动车的电池是个不小的考验。
很多电动车一到高温天气,性能就会下降。
江铃的工程师们专门对ELIGHT的电池和温控系统做了优化,确保它在赤道的大太阳底下也能正常工作,不会“中暑”。
他们还用上了一个挺厉害的技术,叫“废热利用空调系统”,简单说就是把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收集起来再利用,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能耗。
这个细节充分说明,我们的车企不光会造车,更懂得如何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点,是空间设计特别懂当地人的生活习惯。
东南亚的家庭观念很重,经常是一大家子人一起出门。
ELIGHT的车身尺寸和轴距在同级别车里都算大的,保证了车内空间足够宽敞,后排坐三个成年人也不会觉得挤。
更贴心的是,车里设计了18个储物格,手机、水杯、零钱、小零食都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放。
后排座椅还能放倒,这样一来,后备箱的容积能扩展到1830升,这是什么概念?
周末去大采购,或者搬个小家电,都轻轻松松。
这种设计,完全是从用户的日常使用场景出发的,非常接地气。
第三点,是智能化配置跟得上潮流。
现在大家买车,越来越看重智能功能。
ELIGHT标配了车道保持系统,在高速上开车能省不少心。
还可以选装前碰撞预警功能,这在关键时刻可是能救命的。
把这些以前在高端车上才有的安全配置,用在一款面向大众市场的车上,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也让印尼的消费者感受到了中国制造的诚意和技术实力。
江铃的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实际上,在去印尼之前,ELIGHT这款车已经成功进入了巴基斯坦、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数据显示,江铃旗下的易至汽车品牌,海外出口量同比猛增了287%,这个增长速度足以说明他们的海外战略是走对了。
江铃的高管也明确表示,他们现在要做的,已经不是简单地把车卖出去就完事了,而是要把“产品、品牌、服务”一整套体系都带到海外,在当地建立起完整的销售和售后网络,让海外用户也能享受到和国内一样的服务。
他们还计划,未来要把在印尼的成功模式,复制到菲律宾、越南等更多的东南亚国家。
所以说,江铃新能源的这次出海,不仅仅是卖了一款车那么简单。
它更像是一个缩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
我们不再是过去那个只能生产廉价产品的“世界工厂”,而是已经成长为能够提供高技术、高品质、并且懂得如何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全球品牌”。
随着越来越多像江铃这样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会在全球的道路上,画出越来越广阔的版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