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铃木1元出售在华50%股权,随后将目标盯向印度却收益惨淡

“我绝不会向中国人低头!”2015年,铃木集团董事长在销量暴跌时撂下这句话,当时在场的记者都倒吸一口凉气。谁能想到,三年后这家曾在中国卖出22万辆的“微型车之王”,竟以1元价格贱卖股权,灰溜溜退出中国市场。这事儿放现在看,简直比电视剧还跌宕——曾经满大街跑的奥拓、雨燕,怎么就突然没人要了?

2018年铃木1元出售在华50%股权,随后将目标盯向印度却收益惨淡-有驾

一、从纺织机到汽车帝国:草根逆袭的铃木神话

滨松的棉花田里,年轻的铃木道雄盯着轰鸣的纺织机发呆。19世纪末的日本,农民靠手工纺织糊口,效率低得可怜。21岁那年,他愣是鼓捣出一台效率翻倍的便携纺织机,直接让自家作坊成了十里八乡的“网红工厂”。1920年借着工业潮成立铃木式织机制作所,那家伙,订单像雪片似的飞来,连银行都追着给贷款。

2018年铃木1元出售在华50%股权,随后将目标盯向印度却收益惨淡-有驾

可谁能料到,二战把这一切都砸了个稀巴烂。工厂被炸、工人被征,铃木差点关门大吉。直到冷战开打,美国给日本喂了颗“经济兴奋剂”,铃木才抓住机会转型摩托车。您猜怎么着?人家愣是把摩托车卖到了美国,接着趁热打铁搞汽车,1979年成了日本微型车老大,连通用都得巴结着送钱合作。

2018年铃木1元出售在华50%股权,随后将目标盯向印度却收益惨淡-有驾

二、中国市场的甜蜜期:奥拓开进千万家

1993年,长安汽车的会议室里,铃木代表拍着胸脯说:“咱就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那会儿中国刚改革开放,满大街跑的桑塔纳、捷达动不动就二十来万,普通老百姓连摸都不敢摸。铃木倒好,直接把奥拓定价4万多,那车虽说小得像个火柴盒,可省油、耐造,还能坐五个人,一下子成了“小康标配”。

2018年铃木1元出售在华50%股权,随后将目标盯向印度却收益惨淡-有驾

电视剧《奋斗》里杨晓芸那句“我宁可坐在奥拓里笑”,成了当年最火的台词。到2011年,铃木在中国一年卖了22万辆,4S店门口排队提车的场面,比春运抢票还热闹。那时候铃木高层估计做梦都在笑:中国市场,妥妥的“提款机”啊!

2018年铃木1元出售在华50%股权,随后将目标盯向印度却收益惨淡-有驾

三、作死三连击:从巅峰到退市只用了七年

第一击:傲慢害死猫
2012年开始,中国消费者口袋鼓了,都琢磨着换个大空间、上档次的车。可铃木呢?还抱着微型车不放。2015年日本总部有人提议改产SUV,董事长铃木修直接拍桌子:“我们的战略没错,绝不能向中国人低头!”这话传到国内,网友直接炸锅:“你不低头,市场就让你低头!”

2018年铃木1元出售在华50%股权,随后将目标盯向印度却收益惨淡-有驾

第二击:质量塌房
2018年,6500辆铃木车被爆油耗数据造假,方向盘沉得像搬砖,轮胎还不耐磨。车主们堵在4S店门口拉横幅:“铃木,你拿我们当韭菜割?”这事儿一曝光,销量直接腰斩,上半年才卖了2.6万辆,连巅峰期的零头都不够。

2018年铃木1元出售在华50%股权,随后将目标盯向印度却收益惨淡-有驾

第三击:印度市场的滑铁卢
退出中国后,铃木一头扎进印度,想着复制“低价神话”。可他们忘了,印度虽然人多,但消费能力跟中国根本没法比。2025年数据显示,铃木在印度年销量还不到中国巅峰期的五分之一,电动化战略更是被印度消费者吐槽:“续航200公里,够我从新德里开到孟买吗?”

四、留给车企的启示:市场不是橡皮泥

2018年铃木1元出售在华50%股权,随后将目标盯向印度却收益惨淡-有驾

铃木的故事就像面镜子,照出了外企在中国的生存法则。您看人家丰田、本田,早就跟着中国市场变了:SUV、新能源车、智能驾驶,啥火就搞啥。再看看铃木,抱着老黄历不放,最后只能灰溜溜退场。现在中国汽车市场一年卖2000多万辆,可没谁会惯着“老顽固”。

2018年铃木1元出售在华50%股权,随后将目标盯向印度却收益惨淡-有驾

您说,要是铃木当年能早点放下身段,跟着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走,现在会不会还在市场上吃香喝辣?或者,这就是商业世界的残酷——跟不上时代的,注定要被拍在沙滩上。

互动时刻
铃木退出中国,有人说是傲慢的代价,有人觉得是市场选择的必然。您怎么看?要是您是铃木高管,会怎么扭转局面?评论区聊聊呗!

2018年铃木1元出售在华50%股权,随后将目标盯向印度却收益惨淡-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