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真的是越来越热闹了,看看最近这些新势力车企公布的10月销量数据,感觉每家都在拼命往前冲。
你说以前咱们买车,主要看合资车、大牌车,现在国产新势力一个月能卖出去几万台,谁能想到?
这才两三年时间,变化就这么大,而且一个比一个猛。
这次公布的数据里,几家头部新势力的表现特别亮眼,尤其是零跑汽车,月销量首次突破7万台,这可是个大关口,直接把很多人眼球都吸引过来了。
很多人其实还没怎么注意零跑,但这一下子一出手,绝对让人刮目相看。
以前一提零跑,大家都觉得是个小众品牌,没什么市场影响力。
这一次零跑汽车全系交付再创新高达70289台,同比增长超84%,这数字背后其实有很多内容。
首先就是它的产品力,能让这么多消费者买单,肯定不是只靠低价。
现在买新能源车的人,除了看价格,更看重续航、智能化、空间、品牌服务这些东西。
零跑能爆发,说明它在这些方面下了功夫,不然市场不可能买单。
尤其是现在主打智能化的车企太多了,每家都说自己的车智能,宣传语都快被用烂了,但实际谁能把体验做出来,谁就能占住一席之地。
再看小米汽车,也是一匹黑马。
之前大家都在质疑小米造车是不是炒作,但数据摆在面前,小米交付量持续超40000台,其实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小米做手机的时候,靠性价比、生态链、用户体验把市场做起来,现在造车也把这一套搬过来了。
小米汽车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个交付量,背后一定是有一大批米粉和愿意尝新的用户助力,但更关键的还是车本身确实有竞争力。
你说手机和汽车完全不一样,但小米在供应链、智能化、生态联动这些地方有自己的优势,用户愿意买单,说明它的模式起效了。
尤其是能在短时间交付出这么多台车,这说明它的生产能力跟不上规模化,踩对了节奏。
说到理想汽车,这家算是新势力里头一批跑出来的。
理想10月交付31767台,累计超146万台,这个累计量本身就非常惊人。
理想这几年基本是稳扎稳打,专注做增程,直接把油车用户转化过来,特别是家庭用车市场很有一套。
理想i6上市后销售火爆,订单超过七万台,这说明新车型一出来就有号召力。
而且理想现在不只看国内了,已经在海外布局,乌兹别克斯坦开了第一家授权零售中心,接下来哈萨克斯坦也有两家要开业。
这种全球化的步伐,说明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开始往全球市场要份额。
理想的充电网络也铺得很快,几千个超充站,几万个充电桩,到处都是。
用户体验上来之后,用户自然愿意继续买单。
再看看智己汽车,虽然目前市场份额还没有像前面几家那么大,但10月销售13159台,也算是逐步进入主流。
上汽是大厂,资源多、渠道广,智己能有这样的成绩,说明它对产品的定位很清楚,走中高端路线,主打智能和舒适,吸引了一波城市用户。
上汽旗舰智己LS9马上要全球首发了,估计又会有一轮热度。
岚图汽车这两年也是发展得很快,10月交付17218辆,同比增长82%。
这种增速很猛,说明品牌力和产品力都在提升。
以前大家说岚图没什么知名度,现在只要产品靠谱,渠道铺开,销量自然就上来了。
岚图现在属于稳步扩张,没搞花里胡哨的营销,用户口碑慢慢积累起来,也会有一批忠实粉丝。
还有像小鹏汽车,这家之前有点起伏,但今年明显找回了状态。
10月交付新车42013台,创下历史新高,连续2个月超过4万台,这背后其实是产品力和营销都发力了。
小鹏P7+累计交付超80000台,连续11个月蝉联15-20万级中大型纯电轿车销冠,这个成绩挺让人服气的。
小鹏从一开始主打智能化、自动驾驶,到现在不断优化车型和体验,还是很有韧劲。
新出的X9超级增程马上要亮相,估计又会带来一波销量。
从整个市场来看,新能源车今年还是保持了高增长。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10月1日至26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61.3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下降7%,但今年累计零售还是大涨8%。
这其实说明一个问题,传统燃油车市场在萎缩,但新能源和新势力是在爆发。
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代表中国消费升级和技术变革在加速。
新势力车企有几个特点特别明显。
第一个,就是创新速度快。
你看以前合资品牌,一款新车能卖五六年,中期改款一下,新势力这边一年一两次改款,用户对新技术、新体验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第二个就是智能化和科技化。
现在车已经不只是代步工具了,很多人买车是冲着智能座舱、车机互联、自动驾驶去的,谁能把这些体验做好,就能抢占用户心智。
第三个就是服务和充电网络。
以前买新能源车最怕充电难,现在头部车企都在拼命铺桩,服务网络也越来越密集,买车用车都省心,这才是用户愿意换车的关键。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品牌年轻化和口碑积累。
新势力很多都是靠线上社区、用户互动、体验活动把品牌做起来的,和传统车企拉开了距离。
比如理想、小鹏、零跑、岚图这些,用户粘性很强,提到品牌就想到某种生活方式,愿意自发帮品牌宣传,这种营销效果其实比砸广告还要管用。
当然这些新势力也不是没有压力。
一个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头部企业不断扩张,落后企业随时都有被淘汰的风险。
还有技术升级的压力,比如电池、安全、自动驾驶这些领域,谁跟不上就会被用户抛弃。
再有就是供应链和产能,你看理想i6一上市订单爆了,产能却跟不上,这其实是制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小米、零跑这些,能在短时间内把交付量做起来,背后是生产体系和供应链的强大。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海外拓展,国内市场这么卷,车企都在冲海外,这里面又有政策、法规、市场认知等挑战,谁能先一步抢下海外份额,后面就能更轻松地全球化。
从用户角度来说,现在买车选择太多了,不用再像以前一样被几个老品牌“卡脖子”。
新势力车企的车型越来越丰富,价位从十几万到五六十万,覆盖了各种细分市场。
大家更看重车的智能化、舒适性和服务体验,当然也要考虑品牌和性价比。
比如小米的性价比优势、理想的家庭定位、零跑的创新爆发、小鹏的智能化体验,这些各有特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车。
其实现在新能源车已经到了拼品牌、拼服务、拼技术、拼口碑的新阶段,不再只是靠政策补贴或者低价拉量。
谁能够持续创新,谁能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谁就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中国新能源车企能在短时间里做到全球领先,说明我们的技术、供应链、市场能力都在飞速提升,这也是中国制造升级的一个缩影。
未来几年,这个市场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但也会越来越有活力,期待有更多中国新势力能走向世界,成为真正的全球品牌。
最后总结一下,零跑、小米、理想、小鹏、智己、岚图这些新势力车企的销量爆发,不光是市场趋势,更多是它们产品力、创新力、服务能力、供应链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整个行业也在良性竞争中不断进步。
中国新能源车企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未来几年肯定会有更多惊喜。
对于咱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就是好事,车越来越好,选择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合理,买车用车都更舒心。
市场这么卷,车企也都在拼技术拼服务,谁能坚持创新,谁能服务好用户,谁就能走得更远。
希望中国新能源车企能继续发力,把好产品带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体验到中国智造的魅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