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交付11674台车,85%的人直接上顶配,钛7在上海车展后引发的这场购买狂潮

一个月交付11674台车,85%的人直接上顶配,钛7在上海车展后引发的这场购买狂潮,让竞品展台的销售顾问都在私下议论定价策略是不是该调整了

上个月在4S店,碰见一个刚提钛7的车主。聊起为什么选顶配,他点了根烟说:“那套天神之眼B系统,上周在环路上给我避开了一辆突然变道的电动车。就那一下,二十多万和三十万的差价,我觉得值了。”

旁边另一个准车主接了句:“现在还能订到顶配吗?”

销售笑着摇头。

这个场景,最近在不少城市的展厅里重复上演。钛7上市首月的数据摆在那儿——85%的顶配选装率,这个比例放在二十万级别的车型里,多少有点反常。要知道,大部分车型能有30%的顶配率就算不错了。

问题出在哪儿?

去店里转了几次,发现一个细节。很多人是冲着那套辅助驾驶系统去的。激光雷达、十几个摄像头、二十多个传感器,这些硬件堆上去,确实能干点实事。有个车主给我看了他的行车记录仪,一个小孩突然从车缝里窜出来,系统提前半秒就刹住了。

“要是靠我自己反应,可能就来不及了。”他说这话的时候,手还在发抖。

一个月交付11674台车,85%的人直接上顶配,钛7在上海车展后引发的这场购买狂潮-有驾

厂家那边也玩得够狠——官方承诺泊车辅助出事他们全责。这话敢往外说的,目前还真不多。当然,具体赔偿细则没公布,但至少这个态度摆出来了,多少能让人放心点。

车身那套云辇-C系统,开起来的感觉跟传统硬派越野不太一样。市区里过减速带,颠簸感确实被削弱了不少。周末拉着家人去郊外,非铺装路面上也能稳住。虽然谈不上多舒服,但对得起这个价位。

另一台钛3,玩法就更年轻化了。

十三万多起步,全系标配智驾,单周能卖三千多台。有个朋友上个月提了车,周末带着那套车载无人机去了郊外。无人机跟着车拍了一段山路视频,画面实时传到中控屏上,当场就剪出来发了朋友圈。底下一堆人问是什么设备。

“就车自带的。”他回复得挺得意。

这种玩法以前得扛一堆器材,现在一台车解决。虽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但对喜欢记录生活的年轻车主来说,这个功能大概率用得上。

不过这些配置堆得再满,用起来顺不顺手才是关键。

认识一个开了两个月钛7的车主,他说下雨天那套系统识别车道线还算稳定,没怎么误报。泊车功能在商场地下车库那种复杂环境里,也能找到车位停进去。当然,偶尔会犹豫几秒,需要人工接管。

钛3那个3.3米的转弯半径,在老小区和地下车库里确实好用。配合上那个快充技术,半小时左右从30%充到80%,日常通勤够用了。前备箱能装下一台儿童推车,空间利用率比同级别的车型高一截。

一个月交付11674台车,85%的人直接上顶配,钛7在上海车展后引发的这场购买狂潮-有驾

这两台车短时间内有这个热度,背后或许反映出一些变化。

消费者开始愿意为实用的技术配置掏钱,尤其是那些能直接提升安全感和便利性的功能。另一方面,厂家也在测试市场——高配置到底能不能撑起销量,还是说大家只是看个热闹。

从目前的销量看,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当然,市场这东西,风向变得快。今天的爆款,明天可能就冷了。买车还是得看自己需要什么,别被一时的热度带偏。那些黑科技听起来都挺美,但真正用得上的有几个,得自己掂量。

有些功能你可能一年用不了几次,有些功能可能天天都离不开。这个只有开过才知道。

去年有个朋友买车,光看配置表就下单了,提车开了一个月,发现很多功能根本用不上,后悔选了顶配。也有人选了低配,开了半年觉得差点意思,又去改装花了不少钱。

所以买车这事儿,试驾比啥都重要。网上说得再好,不如自己去摸摸方向盘,踩踩油门,感受一下这车对不对你的脾气。毕竟要陪你好几年,合不合得来,得自己说了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