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蓝谷这个名字,估计不少人提起来就一声叹息。亏损、大额研发投入、跨界合作,这些词几乎成了它的标签。然而,大伙一边吐槽它“烧钱快”,一边又忍不住好奇:这家公司是不是在搞什么大招?最近的两次调研活动,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亏损专业户”的新动作,但也给市场留下了不少迷思。
先说最让人“头大”的事:亏损。北汽蓝谷这家公司,光从过去的财报看,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亏!而且是持续“狠亏”。现在距离三季报披露还有小半个月,坊间纷纷担心:会不会像半年报一样,调研刚结束就来个预亏公告?你去细查一下这几年它的套路,还真是鬼使神差地让人打冷战。大概率来说,这次三季报还是保不住盈利,至于究竟亏多少,市场估计连猜都懒得猜了——毕竟,雪球上那么“重嗓门”的股民,也不太想再给自己添堵。
可话又说回来,北汽蓝谷的亏损也不是完全无用功。它的资金都砸哪了?今年让人眼前一亮的“享界S9T”和极狐阿尔法T系列,确实是北汽蓝谷近年来主推的两张牌。享界的高端布局,外加跟华为与小马智行的深度绑定,确实给人点希望。尤其是享界S9T这款新车,主打空气悬架、零重力座椅,还有让人摸不到头脑的什么“六合一平台”,一看就是奔着“家庭精算师”和“务实奶爸”这样的人群去的。换句话说,这家公司在产品线上还是舍得下功夫的——但问题是,有了产品就有市场吗?消费者买单,可能才是它最头痛的事。
再来看看调研活动披露的一些亮点。比如它的出海规划,从7月份到现在,极狐品牌的“海淘步伐”确实拓展不少,从中亚到非洲,听着就像是搞了一张“世界地图”。然而细究一下,出海国家多,未必是销量多。极狐进军海外,步子看似很大,可消费者认账了吗?尤其是欧洲和北美这种竞争红海的大市场,极狐这种“门外汉”能活下来吗?这个问题恐怕投资机构心里也是没底的。
至于调研中反复强调的跟华为的合作,现在已经成为市场分析北汽蓝谷的关键点。作为国内唯一一个“HI模式+智选模式”齐飞的车企,北汽和华为之间确实擦出了不少火花。从华为技术团队深度参与,到北汽红着眼投资200亿元推进,还计划“搞个专属事业部”从头覆盖全链条——这架势,怎么看都像是在押宝。而鸿蒙系统的加入,也让不少科技控尝鲜心蠢蠢欲动。不过,押注华为这张“科技牌”最终能不能翻身,还得看后续市场的反应和销量的增长。别忘了,在这个拼续航、拼智能的新能源汽车战场,两巨头合作也不见得能碾压对手。
还有一个很微妙的点,就是调研活动的组织方式。数据显示7月和10月两批调研机构居然完全不重合,这就有点意思了。从侧面看,要么是公司一猫腰就换了一票机构来洗脑;要么是前一拨人觉得情况太迷,索性按兵不动。无论是哪种情况,这种变化至少传递了一个信号:北汽现在没有办法一锤定音地让所有调研方满意,或者干脆说,内部信心还是有点不足。所以他们才试图多打一圈关系,不同消息源造点“盲目乐观”的气氛,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参与方更爱追买风口,而不是死守一个阵营。
当然,表面的调研报告再怎么乐观,最终的命运还是得看硬核销量和市场反馈。特别是享界这种主打高端的产品线,面对的都是见惯风浪的消费者。三季度的结果如何,不用多说,市场对“稳稳亏损”几乎已经预热习惯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北汽蓝谷究竟有没有走出“只有喊口号,没有实际销量”的怪圈。
最后不得不说,这家公司的一些产品和技术蓝图看起来确实挺诱人,但投资还是那句话:情怀不保本,数据才是王道。如果一年到头产销量都还撑不住规模,亏损再有理由,也终究是扯淡。你敢把资金投进去陪它一起亏一年吗?
话说回来,自动驾驶也好,华为赋能也罢,新款轿车该怎么比拼,消费者认可不认可,这才是北汽蓝谷的信心来源。其实到头来我们都清楚,情怀归情怀,问题是未来值几个“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