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比亚迪最近在德国干了件特别不当人的事儿,9月销量同比暴涨2225%。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反复确认了三遍,以为是哪个会计喝多了酒,一头栽在了键盘的数字“2”上。这数字魔幻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德国人自己都得翻出爷爷辈的算盘来确认一遍,感觉像是被东方的神秘力量进行了一场饱和式攻击,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三体人看了都得从脱水状态里气活过来,直呼内行。
为什么?为什么突然就颠了?很简单,因为国内已经不是红海了,是血海,是道诡异仙里的修罗场。所有人都杀红了眼,每一个毛孔都在嘶吼着“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当你在家里快要被人卷死的时候,怎么办?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不,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然后去隔壁街开个流动烧烤摊。比亚迪现在干的,就是这个事儿。国内市场你们慢慢卷,我去欧洲老家给你们整个活儿。
你以为比亚迪是老老实实造车,然后吭哧吭哧用大船运过去?不,人家现在玩的是高达模型全球配送,专业术语叫KD组装模式。就是把一辆车拆成一堆标准件,像压缩毛巾一样塞进集装箱,运到巴西、乌兹别克斯坦这种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再像拼乐高一样给你“啪”地一下变出来。这套打法妙就妙在,它不是在建厂,它是在全球开分矿,搞星际争霸。先把基地车开过去,一展开,就是一个兵营,主打一个全世界都有我的人。我昨天晚上点了个外卖,等了快一个小时,就在想,要是外卖小哥的电驴子都是比亚迪造的,是不是能快点。
这种“不务正业”的扩张,背后其实是一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他根本不是想在欧洲好好跟你玩什么规则,他是要把国内那套“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极限生存模式,原封不动地搬过去。你跟我讲品牌历史?我跟你讲性价比。你跟我讲工匠精神?我跟你讲现货管够。去他妈的品牌溢价!老百姓就要便宜大碗!这套打法虽然看起来像个莽夫,但莽夫有时候就是能赢。
再看看友商,场面就有点典中典了。蔚来,那个在国内被吹成用户企业的信仰图腾,9月在德国卖了20辆。是的,你没看错,20辆,比我家小区一个单元的电瓶车都少。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我非常关心。这说明什么?说明你那套海底捞式的服务玄学,到了欧洲就是水土不服。人家德国大爷不需要你半夜换电嘘寒问暖,人家只需要车能开,能把他从慕尼黑拉到法兰克福就行。这种信仰的次元壁,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
小鹏和零跑数据好看点,为啥?因为不装了,摊牌了,背后有爹了。一个投靠了大众,一个委身于Stellantis,这哪是出海啊,这是带路党,是曲线救国。讲真,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电车的中年人,就特别有感触。我们天天聊智能座舱,聊城市NOA,聊那些花里胡哨的屠龙之技。但真到了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往往是最朴素的东西:你够不够便宜,你耐不耐用,你能不能让别人没饭吃。比亚迪悟了,彻底悟了。
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是什么?不是激光雷达,不是算力芯片,是只要老头乐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比亚迪在海外的成功,也是这个道理。他不是技术最牛的,也不是品牌最响的,但他可能是最会“搞事”的。你看他自己都开始组建船队了,8艘大船,一年运100万辆。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准备用铁壳子淹死对手,直接物理劝退。同行看了也得傻,本来以为是打拳击,结果你直接掏出了加特林。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把比亚迪比作修仙的、打仗的、开高达的,好像有点精神分裂。但你仔细想想,现在的车圈,不就是这么个魔幻现实主义么?比亚迪在德国的香火,旺到让本地车企怀疑人生。他不是在卖车,他是在输出一种来自东方的古老魔法:内卷。
所以比亚迪赢了吗?赢了。是靠技术吗?是靠战略吗?也许是,但更重要的可能是,欧洲的同行们还在过着朝九晚五的体面生活,他们还没搞懂,一个已经杀红了眼的玩家冲进场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商战的本质有时候就是这么朴素且残忍,当你在优雅地切牛排时,我已经把整个桌子都掀了。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